![](https://img.haomeiwen.com/i4730242/f692b50936a0c88a.jpg)
今天的感想依然与工作有关。乡村旅游专题调研是我近期常规工作之外的一项任务,需要走访调研然后撰写一份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报告的框架、要求已被同事拟好,我需要做的不多也不难,只需按要求把内容归类填空即可。这些内容在实地走访时已做记录,网上也是大把大把的资料,如果只想完成报告,两天已足够。
但是,我偏就跟自己较上了劲,不把这个领域弄清楚就不甘心。于是,周末特意把资料打包拷回家继续琢磨。周六晚上1点,我依然在研究着乡村旅游的问题毫无困意。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台湾在休闲农业上的理念比大陆先进的多,又进而搜索到内地的乡建运动,这让我想起晏阳初那时开展的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社会情怀与真正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没想到当下社会中竟然也有。
这时,我突然发现这个劲我较对了。在研究乡村旅游这个领域,我投入的时间、精力可能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能会由此跟更多的人或事产生联结。不仅突破了自己的认知边界,也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这样一想,我似乎认出了“认真”的动力。有些人也许天生认真,不管什么事都认真对待。但绝大多数人应该同我一样,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少数几件事认真,对不感兴趣的事多半差不多就行,懒得去深究,甚至简单地判断为不值得。
那认真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如何去挖掘认真的动力?
就像今晚我沉迷于探究乡村旅游一样,当发现这件事很有意义并且会有很多可能的收获时,我就难以抑制地想要认真,谁打扰,我就跟谁急。
其实,这也就是时间、精力的投入产出比。当这个产出比很高时,这就意味着收获可能会很大,也许能改变人生轨迹都不一定,这时,真是想不认真都难。我始终相信人生的伏笔,不经意的线索经常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可见,“认真”本质上来自于对某事的清晰认知,大致判断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价值。而获得清晰认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认知层级的人所看到的深度是不同的,所以对某件小事背后的意义认知也是不同的,进而作出不同的判断和行动反应,这又进一步塑造了未来的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被教育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当我们的认知层级还不够高时,无法清晰判断出小事背后的价值和意义,那倒不如笨一点,把每件小事都郑重对待,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做法看似笨拙实则稳健,因为很大概率我们会做对某一件或某几件认真对待后会产生高回报的小事。
这样一想,真是不敢不认真。因为如果不认真,在我目前的认知层级上,可能连自己究竟错失了什么都不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