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干柴古渡头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2-07-16 22:34 被阅读0次

    樵夫

    【宋】萧德藻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萧德藻是南宋诗人,做过县令,后来归隐。

    古诗里,渔夫、樵夫一般以隐逸面目出现,代表着心灵的自由自在。这自然是理想化的形象。事实上,打鱼砍柴都是最底层的生活。朱买臣就是砍菜为生的读书人,妻子受不了穷苦离开了。后来才有《马前泼水》的戏文。

    萧德藻的《樵夫》,就把这种底层劳动者的窘迫和辛酸写出来了。

    樵夫把今天的劳动成果一担柴担到古渡头售卖,那里是人流集散地,卖掉柴火,得了钱,刚好够一天的花销。心里很放松。回来后,又到山涧底下磨斧头去了,因为要为全家明天的花销继续砍柴呀。

    一日不作,一日就没有吃的。手要停了,口就得停。这样的生活,哪里能优游起来呢。今天柴火卖的顺当,今天的饭食有了着落,好像就没心事了。真的么?回来了,赶快就去磨斧头,连歇歇都不肯,不就是担忧着、惦记着明天的生计么?“优游”是虚笔,自嘲罢了。“谋”才是实情,操心,才是真实的心态。

    这首诗直面渔樵真实的生活,把平常美化渔樵隐逸自在的面纱揭掉了。吃喝生存都不容易,渔樵又哪里能真正自在呢?

    一般地,视渔樵为隐逸之士,把这种生活描写得美好,以为渔樵远离官场应酬倾轧,心灵自由,这只是一面。另外一方面,渔樵没有了官身带来的收入,衣食艰难,被有意地忽略了。萧德藻把大家故意不提的这一面提出来,让大家看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担干柴古渡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sk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