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青岛时,有时间是一定要去陪陪母亲的。
去年初冬季节,从决定回青那刻起,母亲的电话就一直打个不停。航班问了一遍又一遍,到青岛的时间确定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这几年在外的日子,来来回回回家也有数次,家人包括自己都已习以为常。只有母亲,每次回去,都好像已分别经年。
这次回到青岛第二天,来不及办完事情,我就连忙赶往姐姐家去看望母亲。
自父亲离世以后,母亲就一直跟姐姐一家生活在一起。初冬的青岛,温暖尚在,阳光正好。我与母亲坐在楼上的露台上聊天。
八十多岁的母亲,精神还是蛮好的,几乎没有白发,也看不出多少皱纹,阳光照在母亲的脸上,看上去色泽红润。
远处树上的雀儿在叽叽喳喳的叫着,露台上母亲种植的瓜果尚有余果挂在枝间。喝着茶,我与母亲聊着在外的日子。这几年,母亲的听力有些减弱,有时说话声音小一些,她便听不清楚。在外,母亲打来电话,因为大声说话感觉吃力,有时我便找理由早早挂掉母亲的电话。如今,看着母亲听我说话时,生怕落下一个字的专注表情,很是心酸。有些感觉,或许没到母亲那个年龄,我很难体会出。
对一个母亲来说,对儿女,或许是越老越重的一份牵挂。
在我的印象中,学医的母亲一直是清高的。不屑于油盐酱醋,更不屑于家长里短。如今,不知从何时起,母亲却越来越热衷于对诸多小事喋喋不休,甚至亲戚家的老人、邻居家的孩子、姐姐、姐夫同事家的事情,都会跟我一一道来。说起这些,她兴致很高,我也就配合着母亲的兴致。只是在跟母亲聊这些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有时仍会出现母亲从前专注于读书看报的样子。
父亲在世时,对母亲一直是照顾有加、体贴入微的,那时的母亲看上去总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情。如今,八十多岁的母亲跟我唠叨着东家长西家短,感觉老了的母亲是真正接了地气。
有时母亲也会跟我聊起父亲,虽说此刻母亲的言语平和而又淡然,但眼神中的那抹柔色,于我看来,母亲对父亲的思念从未停止过。
父母亲的爱始于五十年代末期,虽说是经人介绍相识的,但两人之间却不乏浪漫。如今,聊起与父亲的初识,母亲仍会同少女般陶醉其中。看着母亲脸颊上的红晕,我再次为父亲的早早离世而心痛。
之于我,最美的画面永远莫过于夕阳中牵手的耄耋老人。真希望还能看到当年父亲将母亲娇宠的如同小女人般的神情。
如今,对于母亲来说,或许已无甚苛求。寝食能安、儿女相伴就已知足。只是对于老人家来说,有时这样一种最简单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在银行工作的姐姐上班一直很忙,每天几乎都是晚上八点以后进门;同样在银行工作的外甥也很忙,有时甚至晚上九点多才回来。就算是不忙,一个大男生能有几句话和外婆聊?只有在学校工作的姐夫比较有时间,姐夫又是一个比较喜欢聊天的人,在很大程度上热闹了母亲的晚年生活。不过,我想母亲还是会感觉孤独的,两代人、三代人再怎么说,之间也是会有隔阂的。不过,做儿女的,有时间的话,还是多和家里的老人聊聊天吧。到了这个份上,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比什么都重要。
父母老了,我们这代人也在逐渐变老,两代人的芳华已逝去。人到中年,越来越怕触及生老病死的话题。怕!很怕!哪一天就成了没有爸妈的孩子。
正所谓父母在,家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