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小记
《百年孤寂》里,小镇上突然流行一种怪病,人们在第二天醒来之后已经忘记过去所有发生的事情,也不认识身边的人和物,于是人们开始学会了对周围的一切做上标签。我们接触到的历史也是正是用这样的方式提供给人们一个坐标,可以方便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比如“黑暗中世纪”“文艺复兴”……实际上,无论是从标签的词意本身还是时间的界定都不准确。再如印象派在19世纪末认为应是法国的主流,实际当时只有几个“印象派”画家办了几个小画展而已,当时的主流还是学院派的沙龙。只是后来人们觉得它更前卫,对现代影响更大,将它提升到一定的历史地位。时代之间的划分其实永远没有明确的界限,都有它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有时是极其漫长。
那么,文艺复兴如何从中世纪的裂缝中逐渐诞生出来的?
从一座教堂说起
圣母百花大教堂
意大利的地标性建筑圣母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在14-15世纪一共建了一百多年。里面有1452年吉贝尔蒂毕生杰作“天堂之门”,旁边是中世纪绘画之父乔托设计的钟塔,穹顶的壁画是瓦萨里《最后的审判》,教堂里面有多纳泰罗的雕像作品,多纳泰罗是米开朗基罗出之前最出名的雕塑家。
哥特式风格
教堂的屋顶是欧洲教堂最大的穹顶。在中世纪后期穹顶都是哥特式的设计,哥特式起源蛮族风格,旁边的飞附壁会分散重力。但人们逐渐厌烦了这种千篇一律的设计。在布鲁内莱斯基之前的建筑师设计的穹顶都最后塌陷了,于是布鲁内莱斯基和多纳泰罗去罗马学习上薄下厚的园顶设计,罗马最著名的拱顶设计是万神庙,罗马建筑设计来源于古希腊风格,这并不是当时基督教接纳的,甚至是鄙夷和反对,但布鲁内莱斯基能公开去做这件事,不被批评反而赞扬的历史背景正是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
万神庙结构 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
文艺复兴精神起源
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地中海区域发生了信仰与理性地位的变化。托马斯·阿奎纳被誉为神学之王,相当于神学界的康德。他的老师是大阿尔伯特,一个把神学和亚里士多德学结合起来的人。他继承老师的思想,巨作《神学大全》挑战了奥古斯丁的观念:先信仰再寻求理解。解释信仰和理性的辩证关系。既往柏拉图认为:最真实的是概念。亚里士多德更关注物体的运动本身,关注经验。而中世纪继承的都是柏拉图思想。从而衍生出上帝之城和天堂的概念。从阿奎那开始,则用开始用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来解释上帝的存在。《神学大全》出版50年后,1320年但丁写出《神曲》,像鲁迅一样指出社会的虚伪,他把教皇安置在地狱底层,诗人却可以进入天堂,对当时的统治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同时,乔托作为欧洲绘画之父也将绘画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之所以能称为绘画之父,是因为他的绘画与中世纪相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1.自然求写实,画出人物真实的状态。2.背景更立体,有透视。3.追求人物的力量和重量感。这是中世纪拜占庭艺术都达不能达到的。
中世界作品乔托《犹大之吻》
1341年“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创造了“黑暗的中世纪”这个概念。五年后黑死病爆发,导致人们对既往宗教信仰的动摇。逃亡黑死病的人们聚在一起10天讲了100个故事,汇成《十日谈》,从私生活等多方面描述了从最底层到王公贵族及教皇的故事,这种真实感打破了“圣人”的形象。以上的所有变化都对新思想的出现做出了贡献。那文艺复兴根源又在哪里?
从黑暗到光明
“黑暗的中世纪”,这其实是“诗人”的说法,而实际上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人们还是相信基督教,只有少数人的思想在发生变化,从认可神性到认可人性。甚至后来有很多人怀念中世纪有信仰的田园生活,不喜欢工业时代的巨大改变。那到底在中世纪哪里的裂缝让文艺复兴诞生出来呢?1.“异教”的兴起,也就是对希腊、罗马、日耳曼文化的复兴。对“异教”的认识发生改变这并不是突然发生,人们对“异教”的兴趣从来没有衰落过。因为西欧对西罗马的文化并没有摧毁,而东罗马和西班牙仍然是有教会和皇帝的二元政治,一直保存着罗马的文化。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直没有被湮没,他的著作早晚会重现在社会中,所以从阿奎那开始,亚里士多德的理性重新兴起。
人们又为什么开始关注“异教”?最主要的原因是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次沦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东罗马衰落,罗马文化全面流入西欧,同时整个政治格局变化,西欧政权松散,蒙古人开始进入欧洲,进攻阿拉伯等地方,带来了死亡两亿多人的黑死病,导致“人性大于神性”重要性的变化,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天主教,最后导致三大新教的产生:1.1436年,马丁路德《95条论纲》中强调上帝对每个人都赋予平等权利,称为路德宗。2.十几年后,英国国会脱离罗马教廷,建立英国国教。3.又十年后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加尔文宗。三大新教建立,表明宗教改革完成。之后两年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由此,我们看出,文艺复兴正是从中世纪这些裂缝中诞生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