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面讲课,底下,有些孩子偷偷地在赶作业。我走下去,拿起他正写着的作业本看了一眼:在抄语文的一些词句。
拿眼瞪了一下这个孩子。心里微微有些生气。但也不便发作。就把刚抄了几行的作业本拿到讲台上。停下正在讲的课。环视了一会教室。
此时,教室出奇地安静。孩子们在等着我的下文。
我扰了孩子们的兴致。不去进行一翻意料之中的训话。而是在停顿了几秒之后接着讲课。但提出了一个要求:等会儿下课。我会随机挑几本作业检查。但凡发现有一个错误没改,那一页就抄一遍。
孩子们不想被罚,纷纷挺直了身子准备认真听课。
课讲完了。随机抽检了几个号数。同时抽检了刚刚不认真听讲的几个同学。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有或这或那的几个错处没改。没得说:抄。
因为是事先约定,孩子们也认罚。
下次课堂,依葫芦画瓢,讲完课后抽捡作业。但凡有一个错处没改,就抄一遍当天的作业。
经过连续几次的抽捡。孩子上课偷做作业的现象基本杜绝了。
学校每天都要评比班级卫生打扫情况。
连续好几天,我们班的卫生都和优良无关。看着每天那么多人扫地,却连地板都扫不干净。心里些许生气。总得想个法子才好。
第二天我宣布:如果当天卫生评比没能评优。当天扫地的人第二天一起加入扫地的行列。如果第二天也评不上优。第三天就三拔人一起扫。以此类推,直到卫生评优为止。往后如是。
第二天,没优。两拔人扫地。第三天,没优,三拔人扫地。第四天终于优了。
往后,得优的次数慢慢地就多于不得优的次数。很好。
孩子心里总是向好的。他们大多人缺的不是向好的能力,而是向好的定性。向好的执行力。做为老师,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批评说教。而是制定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制度。奖励也好,惩罚也罢。
罚,有时是为了不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