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孩子喜欢告状,芝麻大的小事就会去找老师打小报告。打小报告的原因无外乎求助、嫉妒、报复和引人注意等。特别是一年级孩子,就是课间去卫生间也要问老师同意。为此部分老师很是烦心。有的整天忙于处理这些小事;有的听着就当没听见;有的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点点头;有的瞪学生两眼…
长期教小学的老师面对孩子的小报告都会有点麻木。
“老师,他骂我了!”
“好,老师一会儿批评他。”
“老师,他拿我的铅笔,不还给我!”
“xx,拿别人的东西还给人家!”
“老师,xx作业没有写完就出去玩了!”
“别管他,你写你的就好了……”
正在利用课间改作业的我,一面改作业,一面处理着孩子的小报告。不行,这个打小报告的是小俊,他自己就是经常不完成课堂作业,就会偷偷溜出去玩的人,今天主动来报告别人不写作业。如果我这样处理,他会不会就认为写不完作业是可以偷偷溜出去玩。可不能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批改作业不重要。想到这,我放下手头的作业,找了另一位同学把偷偷溜出去的那个同学找回来,又对小俊说:“你做得很对,你这是在帮助他,你的作业一定写完了吧?”小俊小脸一红,马上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去写了。就在刚在,我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直瞪着小眼盯着我,大概如果我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他就会有样学样,也溜之大吉吧。
不一会,他把自己写得工工整整的作业拿来让我看。我拿过来,很认真地看了一遍,然后夸赞他说:“小俊今天写字真认真,还帮助了同学,表现太好了!”他心满意足地出去玩了。
看来孩子的小报告里也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其实这是一位特别聪敏的孩子,他的目的不是打别人的小报告,他是想借我对别的偷溜出去的孩子的态度,然后决定自己的行为。看来还要和孩子们“斗智斗勇呢”!如果我把这件事当成很平常的小报告来处理,就会给小俊一种错觉:老师说话是不算数的,完不成作业,可以偷跑出去,老师不会怎么样的。
作为教师,要学会透过孩子的语言行为,去看到藏在他们内心的动机。这就需要老师在学生“告状”时,不管他动机是什么,都应该积极地倾听,让他把话说完,切忌边倾听边评判。通过倾听,敏锐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决定如何处理他们的小报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