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认识复杂度 开展适度挑战 构建内心秩序性
——关于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的几点认识
这周的空闲时间,我重读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有几点认识,分享如下:
心流是一种内心愉悦和满足的感受,无论我们所处在何种环境、从事何种工作,都有可能产生心流,即最优的心理体验,这种感觉和幸福的感受非常类似。如何让自己产生心流,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论证,归纳了一些共通之处。
一是能够从事适度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积极调动意识和认知,二是能够通过注意力的集中,从而构建内心的秩序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精神熵,三是在全神贯注面对挑战的状态中极有可能产生心流(愉悦的感觉),当那种感觉出现时目标是否实现已经无关紧要。
过度的压力或处于受压迫的状态,心流产生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不代表不可能产生,这归根于我们对外在环境的认知;相反,一个人极度地放松,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下,也很难产生心流。产生心流的前提必须是对事物有意识地参与,在控制意识过程中产生心流。
作者认识一个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应该是认知的不断复杂化,有少数专业的棋手、画家、运动员,他们一旦进入专业领域就能保持全神贯注,能够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这是心流的表现,但一脱离自己的专业领域回归生活,他们的精神熵会陡增,由于内心的无秩序性导致他们焦虑、烦躁,不能像应对自己擅长的领域那样从容地应对生活。
所以认知的复杂性非常重要,在提升认知的复杂度的前提下,通过刻意去控制意识,从而构建内心秩序性,保持内的持续稳定,加之有意地持续投入挑战性的事项中,产生心流的概率就大大增加。这里有一个观点我是有疑问的,那就是控制意识,我从阅读其它心理学著作以及实践当中体验到,当一个人精神熵增加时,也就是内心紊乱、焦虑时,试着不带评价地去感知和接纳这种情绪,达到对内心情绪臣服的状态,往往更能化解内心的精神熵,达到内心和谐,相反,想去控制意识,反而可能被负能量反噬。
人的幸福感最终是来自内心认知秩序的稳定,很多能持续与幸福相遇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稳定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践行自己认同的价值体系达到持续的愉悦和满足,实现最优的心理体验,同时,这种人大概率是不会被社会普遍价值和成功观念所接受和认可的,也就是内心幸福和外在成功评价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些实现某个目标后的喜悦是短暂和虚幻的,不可能持续感觉内心需求。
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他研究和论述的理念本身就存在复杂性,这不像成功学的书那样,要么就是推崇不断奋斗,要么就是鼓舞活在内心世界,作者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的幸福感最终还是要从自己建构的价值体系中获得,他指出,人追求目标,实现了既定目标,内心又会去追求最多目标,永不会停歇,人追求容颜,容颜会凋零,追求权力,权力最终也会失去,追求爱人,爱人和孩子最终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是多变而混沌的,个人的发展是伴随着不断的失去,最终又归于空无,唯有内心秩序的稳定,才会有最优的体验。同时,作者也提出,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他人制定的规则里愉快地接受挑战,持续获得心流,这种人是相当成熟的人。
特别提一下这本书关于婚姻的观点,单调和乏味会是产生婚姻危机的重要因素,夫妻之间如果有意识地不断去构建复杂性,让婚姻具备适度的挑战性,这像婚姻才会稳定长久。太多的人内心对婚姻的倦意与家庭财务、子女培养、道德评价等外在因素构成了一个均衡。直白地说就是夫妻共同面对生活的各种的挑战,从而由外向内创造了一个关系的复杂度,对抗了婚姻情感的单调性,反而对婚姻的稳定起到了辅助作用。当然,超出了应对能力的复杂性挑战,夫妻共同应对不了,会破坏婚姻;生活的过于富足加之婚姻平淡单调,也会破坏婚姻。所以说夫妻大难临头各自飞和经常有豪门婚姻不稳定这一正一反的现象也就容易理解了。
全书从心流的来源感官之乐、思维之乐、人际之乐、工作之乐等部分来论述,证论人是如何达到最优心理体验的。确实,生活的各个部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意去构建内心的秩序性,大概率能够持续实现心流体验,同时全书还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认证怎样能够达到最优体验。
这本书几乎每一页都能让读者遇到发人深醒的哲理性的语句,值得读者细读、精读,推荐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