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比较喜欢叙事平淡深远,不急不躁,家长里短,温情脉脉,比较贴切生活的电影。
比如《岁月神偷》《一一》《海街日记》这种类型的。这次入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花椒之味》,也是这种生活气息满满的片子。
一
先说整部电影看下来的印象感受。
个人觉得电影的色调、某些场景细节能看到《海街日记》以及《饮食男女》的影子。
同父异母的几个姐妹,开头因为父亲的离世,在葬礼上相遇;结尾在舞龙火花中,三姐妹拥抱在一起,有笑有泪,这和《海街日记》里的场景非常相似。
影片结尾处,如树要出租火锅店了,她转头看着大圆桌,想象中,一家人虚实之间,热气腾腾的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的画面,也能让人容易想起《饮食男女》里,爸爸和三个女儿在一起吃饭的场景。
火锅店这一载体,辣椒和花椒的味道,蕴含着浓郁的市井烟火味。
二
接着来说说几个人物角色的特点。
郑秀文饰演的大姐,如树,她的人物形象最丰满:克制、细腻、收敛、微妙。其实剧中如树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对人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说话不饶人,跟她的性格一模一样。
这个角色若演不好,很容易就是面瘫的感觉。但是给了演技派的郑秀文,就不一样了。
导演的眼光还是挺狠的。
郑秀文用自己的眼神,微表情,嘴角微妙变化,把不同场景里的情绪精准的传递出来。
在结尾,才有唯一一场情绪爆发戏“老爸,我很想你”,泪如雨下的一声呼喊,让观众替她如释负重,将影片推向高潮,感染力十足。
刘德华和任贤齐的加入,有点小惊喜。
刘德华一如既往的帅,演技一如既往的好。很自然,没有什么表演痕迹,影帝风采果然还是不一样,再小的角色也掩盖不了光芒。
他在剧里饰演的是如树的前男友,和郑秀文的几场戏,基本都是在车里。几个回合的对话,就像一对老夫老妻一般,不紧不慢,意味深长。
他像个老大哥一样,成熟稳重,喜欢一边开车,一边跟如树讲道理。教她学会换种方式思考,看待亲情和爱情,提醒她,一句话有很多种理解方式。
这个场景让我联想到我的男朋友,他也总是这样,在我生气烦躁的时候,一边稳稳的开着车,一边别过头跟我讲大道理,最后莫名的被他的道理说服。
刘德华的角色出场不多,但是很重要,他从侧面帮助塑造如树的性格特点:敏感、执拗、缺乏安全感,让角色更加立体。
而任贤齐扮演的麻醉师几场戏,看似可有可无,其实也是导演的用心为之。
麻醉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花椒:都是麻痹自己的部分神经。他一出场,身材胖了,大叔范儿,很像自己身边的那些熟人亲戚。
任贤齐饰演的是如树的朋友,和如树爸爸生前关系还不错。如果说刘德华作为男朋友,总是用语言告诉如树,怎么思考问题。那么任贤齐这个朋友,则是用行动鼓励如树。
他教如树开车;告诉她“辣不是一种味觉,而是用一种痛掩盖另一种痛”;去贫困国家当医生……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女主,找到那个需要自己的地方,并且勇敢大胆的前进。
三
最后说说电影想表达的主题。
如树,如枝,如果,三姐妹来自不同地域环境的家庭,香港,台湾,重庆,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爸爸。她们身上的共同点,就是渴望得到家庭的理解和爱。
两代人对于表达感情的思维差异,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思维差异,都是需要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跳出“自我”圈子,不要执着于自己和他人。
我们总是容易对身边亲近的人,不好好说话,肆无忌惮的发脾气,冷暴力,对他们的错误耿耿于怀,其实也是因为内心对他们还有爱。
总以为亲近的人不会伤害自己,不会离开自己。但这种做法总是伤人又伤己。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父母也一样。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疏忽和性格的缺陷,都会给孩子造成的或多或少的心理伤害。
如果因此而产生心结,而忽略了父母在琐碎的生活中,平淡却又悄无声息的爱,把自己困在其中,无法释怀。那么爱恨之间,你将重蹈覆辙,陷入自我困境,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就像电影里所说的“每个人都会做错事,大家都在等一个原谅自己的人”电影里的爸爸等待的,就是三个女儿重新找到自我,找到爱。不要因为自己年轻时曾犯下错误,纠结一生。
还好,在影片的结尾处,在一片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灿烂景象中,逝去的老爸终于等到了如树泪眼婆娑的一句呼喊:
“爸爸,我不怨了!我好想你!”
三姐妹再一次亲密无间的拥抱在一起,彻底放下了内心的枷锁。
小结
火锅说白了就是大杂烩,南北贯通,什么人都能吃得来。在电影里,如果导演换成其他任何一种菜,都没有火锅这个意象那么恰当。
就像把三个女儿不同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煮沸的烟火味像各自生活的困惑。花椒的出现,能够麻木舌头,试图掩盖减轻辣带来的刺激和疼痛感。
麻辣火锅虽好吃,却不能天天吃,会上火。
就像每个人生命中,那些令你疼痛的执念,如果不放下,即使放再多的花椒,也无法改变辣的本质。
毕竟,谁的人生不麻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