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有光于1569年5月25日抵达顺德府(今河北邢台),任顺德通判,正六品的官阶虽然比县令升了一级,实际上是明升暗降,看他在邢台主持的工作就知道了:分管当地的马政。这个岗位在当时已是一个闲职,仅是收发太仆寺的一些文件而已。归有光在邢台过上了工作清闲,生活寡淡的日子,平时以编史自娱。每月的俸禄是黍米二石,这可苦了来自鱼米之乡的江南才子。吃不惯黍米也就罢了,住的环境也很糟糕,官府里没有好房间,归有光住的是土坯房,门还是朝西开的,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
在邢台待了半年后,归有光有一个再次进京面圣的机会:朝贺次年的万寿节,也就给皇帝祝寿。抵达北京,等隆庆皇帝过完生日之后,归有光上疏想换个工作岗位,他希望能出任国子监的教职,用“五经”教书育人。 但是赶上太仆寺要修《马政志》,于是高拱引荐归有光为太仆寺丞,官从六品上。同时留在北京掌内阁制敕房,配合李春芳纂修《世宗实录》,身列文学侍从之位。
一切都在朝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明朝的阁臣基本都是由文学侍从之臣起步的。但是归有光最感兴趣的可能不是仕途的发展前景,他最惊喜的是内阁中藏书甚多,为市面上所罕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不是治病的良药,归有光将内阁的书没看多少,人却病倒了,本来是有回老家昆山修养的想法,但因《世宗实录》没有修完,只好勉强留在北京。也许是情深不寿,留下诸多深情文字的归有光一病不起,最终不治,他说:“假我数年,卒成大业,庶几不负先师,今竟不可得,命也。然乘化而往,亦复何恨哉”。
1571年2月7日,一代文化宗师归有光病逝于北京。归有光的自然本色的文字,成为了明清文坛的一股清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文坛巨擘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一样,均享年66岁,岂不怪哉。
江山代有才人出。归有光逝世的这一年春天,有个17岁的少年参加松江府的会考,文章写的很好,但是因为字写的很差,最后被主考官改为第二名。如果考个第一名,那是可以上头条的,必定作为当朝最年轻的解元成为一时的美谈。罢了,遭受这样的打击,少年发奋临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成一代书法名家,连后世的康熙皇帝也成为了他的粉丝,赞其字曰: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这个年轻人暂且按下不表,给他一点时间,他需要再过18年才能考中进士,并因文章、书法优秀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
那一年,在地中海地区,有个后来举世瞩目的文坛巨星坚信自己的武功胜于文才,这个冒冒失失的年轻人,当时还没有著书的想法,倒是兴致勃勃的参加一场基督徒对抗土耳其人的战争——勒班陀海战。
156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莱曼大帝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塞利姆二世即位。新皇帝以饮酒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有酒鬼之名,但是他喝再多的酒也不能消解土耳其人对外扩张的野心。在塞利姆二世登基的那一天,帝国精锐的卫兵聚集在皇宫门前讨要喜钱,现场乱作一团,海军司令甚至被喧哗骚动的军人赶下马。这一幕给新皇帝上了深刻的一课:唯有开疆拓土,攻城略地,才能喂饱自己的狼虎之师。
因1565年土耳其人从海上围攻马耳他失败,继而,苏莱曼大帝从陆地御驾亲征又死于匈牙利。况且1568年2月17日,神圣罗马的皇帝又和帝国签订了阿德里安堡条约,哈布斯堡王朝每年馈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3万枚金币,同时承认帝国对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一些地方的权益,所以塞利姆二世即位以后,土耳其人暂时停止了向欧洲的西进,而是选择了 北上——挑战沙皇俄国。
出兵俄罗斯,塞利姆二世说干就干,1569年派出了一支精锐骑兵以及大量工兵,规模有数万人,深入伏尔加河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有工兵出征,是土耳其人想修一条连接伏尔加河和顿河的运河!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不是为了帮俄罗斯搞水利建设,而是这条运河修通以后,可以由水路联络中亚的突厥人。里海这个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便能同黑海,地中海互联互通。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工程项目,但是俄罗斯人却不答应,塞利姆二世的士兵们在当年就被沙皇的军队赶回了老家。土耳其人在1569年想修的运河,380年后实现了:伏尔加河-顿河的运河,全长101km,于1948年开工, 1952年建成通航。里海的船只经过这条运河可以到达亚速海、黑海、地中海乃至其他各大洋。

出征俄罗斯没有战果的土耳其人,又把目标重新锁定地中海地区。威尼斯共和国富饶的塞浦路斯岛,被誉为地中海上的浪漫明珠,但是因为塞浦路斯就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家门口,这颗明珠又令土耳其人垂涎三尺又如鲠在喉。
1570年,塞利姆派出七八万大军登陆并占领塞浦路斯,威尼斯人连忙向基督教世界求救,教皇庇护五世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在他的调停撮合下,塞浦路斯沦陷一年后,由威尼斯、西班牙和教皇国为中坚力量,组成了一个反奥斯曼帝国的战时同盟,名曰“神圣同盟”。同盟军纠集的海军舰队,在地中海转悠了大半年之后,终于捕捉到了战机:1571年,土耳其人的舰队夏季在帕特拉斯湾的勒班陀港口驻扎,欧洲人的联合舰队在1571年10月封锁了该港口,要和土耳其人决一死战。塞利姆二世毫不示弱,给帝国的舰队下达指令:不得消极避战,要么战胜敌人,要么像个男人一样去死。
战斗在1571年的10月7号打响,奥斯曼帝国的舰队有250艘桨帆船战舰,参战人数有大约5万水手和2.5万士兵。神圣同盟的舰队有208艘桨帆船战舰,舰队司令是一个20岁出头的西班牙王储,即腓力二世同父异母的兄弟,奥地利的唐.胡安,他领导了4.4万欧洲人参加这场战斗,其中包括前面说的那位冒冒失失的文坛巨星。那一天,他还因为肠胃炎高烧呕吐,本来已经批准体面地撤到船舱里休息,但是他却不愿意退出战斗,主动参战的意志鼓舞着他和土耳其人展开殊死对抗。
战斗是异常的残酷,4个小时的激战,勒班陀所处的帕特拉斯湾的海水被鲜血染成红色,奥斯曼帝国舰队惨败,土耳其人有3万人战死,八千人被俘,舰船几乎全军覆没。神圣同盟损失舰船13搜,战斗损员1.5万人。这场大战的牺牲人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才被改写。

我们未来的文坛巨星在那一场战斗中身负重伤,两颗子弹打中胸部,一颗击中了他的左手,左手因为中弹而残废,因此他又获得了“勒班陀独臂人”的光荣称号。
值得吊诡的是,1568年,他因斗殴把对方刺伤,被司法部门判处砍掉右手的刑法,为了保住右手,只得逃离了自己的祖国西班牙,移居罗马。为了不被剁掉右手而出逃,最终在战场上失去了左手。这样荒诞离奇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亦让他后来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讽刺基调。
这位大难不死的文坛巨星正是写出《唐吉坷德》的西班牙人塞万提斯,他被封为文学史上近代小说的鼻祖,在勒班陀海战中致残的那一年他才25岁。

欧洲人取得了勒班陀海战的胜利,但是神圣同盟并没有夺回战役开始前的一寸土地,这场战役的胜利被称为没有下文的胜利。神圣同盟随着教皇的去世,很快就分崩离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不承认勒班陀海战的失败,怕你不懂,土耳其人这样打比方给你听:
我们夺取了塞浦路斯,等于断了欧洲人的一条胳膊。尽管帝国损失了大量的舰队,这也就是欧洲人剃掉了我们的的一把胡须。胳膊断了不会再长一条,而胡须会比以前长的更浓密。
事实确实如此,本着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塞利姆二世迅速重建了他的海军,并达到了战前的水准。
勒班陀海上一片狼藉的时候,俄罗斯的沙皇正在操办自己盛大的婚礼。但是婚后半个月,1571年11月13日,新婚不久的皇后玛尔特一命归天。第三次成为鳏夫的沙皇伊凡雷帝傻眼了,难道就这样永远失去婚姻生活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东正教教规:任何男人只能结婚三次。

往期回顾:
.《历史矩阵》长篇连载1-2-1:勒班陀海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