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这个名字特别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它是教人怎么摆脱消极厌世、变得积极向上的心理学。而实际上,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许多人经济富足却不快乐,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那幸福感、意义感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它?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
积极心理学之所以要叫“积极”,对应的是传统心理学的“消极”。传统心理学的目的是,如何将一个人从心理亚健康或病态恢复到正常状态,而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如何让一个人从普通的心理状态提升到一个可以活出自我的状态。
积极心理学很年轻,直到2000年这个学科才正式诞生,但它讨论的主题很古老。“人如何获得幸福”这个话题,早就广泛出现在哲学和神学中。比如说,苏格拉底认为,自我认知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在一生中遵循美德理性生活;享乐主义则相信幸福在于享受。
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指出了幸福人生的五大要素:积极情绪参与,人际关系,意义和价值,成就。
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幸福,而非只是快乐。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生孩子会降低夫妻双方的快乐感,但却会增加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家主要的目标,就是找到那些使人获得快乐和意义的性格特征。2004年马丁·赛里格曼发布了《个性力量和美德》手册,定义了积极心理学中的六大类核心美德,每种美德下面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性格优势,一共24种。这些美德和性格优势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也就是说,所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归根到底是试图在验证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满足感、幸福感。指向幸福人生的六大核心美德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人道、正直、节制、和超越。
积极心理学目前也指出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增加幸福感的方法。比如说,感激练习可以有效提升人的幸福感。做法也很简单,每天睡前把今天让你觉得感激的人和详细的事件列下来。这个方法还可以帮助你睡得更好。另一种方法是做创造性的事情,比如创新食谱、写短诗、编织、画画。
积极心理学也饱受批评。主要的问题是,积极心理学对负面情绪太一笔带过,而负面情绪体验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不可缺少。而且,对于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的人来说,积极心理学可能只是暂时的止痛剂,治标不治本。假设一个抑郁症患者只求助于积极心理学,可能让病情恶化。
积极心理学真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吗?想要获得幸福,光去追求那些美德和品质,可能是不够的,就好像一开始积极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的批评:消除了一个人的痛苦,并不能让人获得幸福。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我们不可能把负面经历挡在门外,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负面体验和情绪,也不会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