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名为《无声告白》的书,当读到下面这段文字时,不禁泪目。书中写到,莉迪亚被哥哥推进水里,她并没有呼救或挣扎,“当水面在她头顶闭合的时候,莉迪亚感到极大的解脱,她在咳嗽中满足的叹息着……那些倾斜着挤压在她身上的东西,她也不想要,它们太沉重了。”
《无声告白》这本书中,莉迪亚是父母最为钟爱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最大的关注,父母把所有的爱和期望寄托在她的身上。她表面上顺从乖巧,内心里却极度的压抑。甚或当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她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解脱。
这不正是当下很多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写照吗?家长们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孩子,有的干脆辞去工作,专心陪读。为了帮助孩子取得良好的成绩,不断挤压自我的空间,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整天以孩子为中心,事无巨细地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甚至不惜花高昂的学费为他们寻找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班。他们每天提心吊胆,孩子在成绩册上的位置成了整个家庭的晴雨表。然而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好心得不到好报,换来的常常是孩子不同程度的排斥,有孩子甚至与家长顶撞、交恶。
反思当下的师生关系,也不无尴尬之处。当辱师,殴师,弑师案频频发生时,老师们纷纷替受害者鸣不平,很容易设身处地,联想到自己。感到百般的委屈,甚至寒心。觉得自己把心都要掏给学生了,换来的却不是感恩,而是仇视。当我们把一腔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转变为冷漠,甚至是不得已启动自我保护模式时,我们是否深入地思考过这种现象为什么屡屡发生? 为什么我们有些孩子越来越不正常?做出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
一个人如果能对他的父母或者恩师生出一种厌恶,甚至是拿起了凶器,抛开其凶恶的本质来谈,他必是受到了一种极为负面的情绪的控制。而这种负面情绪,常常是压抑了很久才爆发的。
《狼图腾》一书中的主人公陈陈曾饲养过一只小狼。狼性本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喂养,它的狼性在陈陈面前还是有所收敛的。我们也曾经大量的看到过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情形,了解到即便是最凶恶的动物对待有恩于它的人都有温情感恩的一面。人是高级动物,不可能违反动物的本性。
所以当孩子向我们展示仇恨的一面的时候,恰恰说明我们已经到了亟待反思的时候,而且是刻不容缓。为什么我们的爱他们不买账?是不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恰当的地方,让他感受到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也许他的内心正倍感压抑,焦虑、纠结、彷徨使得孩子几近窒息。温和的人面对这种压力,可能更多的表现出一种顺从,像书中的莉迪亚一样,但那并不代表着她就是快乐的。对于有强烈对抗意识的人来说,可能就展现出其可怕的一面。
在书中,莉迪娅的父母都非常地渴望莉迪亚成为他们自己那样的人,表面上他们对她倾注了百倍的爱和关注。可他们从来不关心莉迪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想当然地以为她很乐意照着他们的想法做。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也做着同样的事。他们认为自己把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孩子自然应该听话,好好学习,回报父母。可大家错就错在,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孩子应该是主宰自己生命的人,父母的给予应该建立在孩子内心真正的需要上。
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本质上依然是应试教育。不管专家们如何呼吁,只要有高考,就意味着分数的攀比。社会用分数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自然以分数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老师不得不非常的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成为他们心目中想要的样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能够考上985、211之类的大学。可大家似乎忘了一个事实,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走上大学这一条路,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求自己绝对完美。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自然是行不通的。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忽视了所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本质所在。
读书本是一件提升认知水平和个人修养的好事,是大人们把这件事变得不好玩了。不好玩的事情还硬要变着法儿地哄着,逼着让孩子们去做。还美其名曰,我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嘛。为了让你学习,我都把我自己累成这个样子了,你还不知道感恩。换位一下,细思恐极。
你可能会说,那个杀死罗老师的孩子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吗?“我本来考上上海交大就够吃力的了,你非得要让我考清华?高考前我的压力那么大,多想趁着放假缓冲一下。到了该放学的时候,你不让我走,非得让我写什么观后感,还以转班相威胁!你一直这样恨铁不成钢,我感觉我怎么做你都对我不满意。我忍你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忍不下去了。”这大概应该是他行凶时的心理写照吧。也许跟莉迪亚一样,他也在寻求一种解脱。
一个人在不堪重负时,如果不能适当地排解压力,反而一味地督促其前行,是极容易出问题的。即便你的言语很温和,眼神充满爱意,也无济于事。那并掩盖不了施压的本质。正如一个充满气的轮胎,再加压的话自然会爆胎,与施压的力度大小没有丝毫关系。
很多时候,当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的时候,不妨冷静下来,认真地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有些地方越界了?是不是我们催逼得太紧?干涉得过多?有一句话,人生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每个人只有管好自己的事,就天下太平了。人们常常犯的错误是没做好自己的事,总在操别人的心,时不时的怨天尤人。其实,当老师真正求诸内心,在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上精益求精,当家长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价值时,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光彩,自然会映照到我们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自古以来,我们中国文化中就讲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只有我们自己把握好分寸,不侵犯他人的领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假借爱的名义,不断地给人压迫感,因所谓的付出而滋生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致使很多中国父母和老师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学生而不自知,直至把他们逼成了熊孩子。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最大的善是做好自己。莫要假借爱的名义,实现对他人人生的操控。成全了孩子,也就放过了自己。给孩子一个精神自由,思想独立的空间,静待花开就好,多年以后,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