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彼得一世来说,由于家族及政局动乱的原因,得不到正规和完美的教育与训练,但他生性聪明活泼,虚心并善于向先进学习,尤其是学习德国和英国所有先进的东西。
原著这样记述:
“这个怪异、充满活力而又固执的男孩在十七岁时意识到了自己的姐姐(索菲亚)正在谋划除去他和他的母亲。在彼得和索菲亚的关系破裂后,人们抛弃了索菲亚,转而拥戴彼得。彼得将索菲亚流放到一个修道院,在修道院里索菲亚又密谋筹划了多次,但最终无果,直到十五年后,在那里逝世。于是,彼得和他不幸的兄弟一起开始了自己的统治(1689年)。”
彼得亲自带队去欧洲学习,他的好学和他的独立特行惊呆了欧洲人。
原著这样描述:
“但是,欧洲最聪明的君子威廉三世所诧异的是彼得灵活的思维以及他思想中的创新性。”
而大多数人觉得彼得仅善于操作,钟情技艺,且脾气不好,易于暴怒,不适合做沙皇,只适合做木工等。睿智的伯内特主教就是其中一个。路易十四也借故将彼得的拜访推后,原著继续记述:“于是他准备拜访完维也纳,就前往威尼斯。但此时,他收到了国内令人不安的消息,这些野蛮的改革者竟然觊觎莫斯科。”
也就是说,当时的俄罗斯愚蠢落后的人不理解彼得,“野蛮的改革者”又威胁彼得统治的政权。他却“大意”的亲自带队到更先进的欧洲访问和学习。
这是何等的胆色与有远见啊!
俄罗斯人不理解,欧洲人觉得他另类。
国内蔓延着不满的情绪。
著作还这样写到:
“许多年后,仍旧有人相信,在1700年返回俄国的那个彼得是假的,而真正的沙皇还被关在斯德哥尔摩。”
但铁的事实是:彼得回朝后,比伊凡雷帝更雷,用异常残酷的手段镇压了反叛者。硬逼着俄罗斯、俄罗斯人民跟上欧洲。重心又放在占领土耳其名下的克里米亚,并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斯堪的纳维亚的瑞典,它的国王查尔斯十二世,是个维京人,率领大军横扫欧洲,令欧洲的君王发抖,连法国路易家族也忌他三分。在查尔斯十二世与彼得暂短的结盟中,交往后,他感觉盛传彼得一世天才的军事才能其实不怎么样,于是他觊觎起东南方的俄罗斯,意图建立伟大的斯堪的纳维亚帝国。而一个重要人物帮了他的倒忙,这个人是哥萨克的首领伊凡·马泽帕。
原著这样介绍马泽帕:“沙皇极其信任马泽帕,但凡有人质疑他的忠诚,沙皇就会把那个人流放或者赐死。”但马泽帕的内心讨厌彼得的粗暴与专横,欣赏查尔斯十二世的雄才大略和儒雅,于是背叛了沙皇,投诚了沙皇的敌人。
“可是,马泽帕低估了哥萨克人的忠诚,也高估了自己”,他手下的哥萨克不跟他走,而是坚定的效忠沙皇。
换言之,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忠诚的哥萨克打败了强大的瑞典军队。
原著进一步评述:
“波罗的海迎来了一个新的统治者。这扇通往西方的窗户现在变成一道门了,而打开这道门的钥匙在俄国人的手中。……俄国打破了瑞典建立伟大的斯堪的纳维亚帝国的梦想,在长时间被排斥、羞辱后,终于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加入了欧洲大家庭中。”
原著还这样评价彼得一世与查尔斯十二世:
“沙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伯内特主教曾经认为,沙皇更适合做一个技术人员,而不是一个王公贵族。就是这个人,一个被认为没有能力管理一个国家的人,他的政治才能却没有一个统治者比得上。
查尔斯十二世,被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埃达中的英雄,但是生错了时代。据说,他是最后一个维京人,也是最后一个瓦兰吉人王公。在马泽帕将要死去的时候,他说:我怎么能在晚年的时候,被一个军事流浪汉唆使呢?”
一路读来,本人潜意识觉得,所有成功的君王,除了他们自身的能力、独特的魅力外,是否多少有点幸运的成分,彼得一世也不例外:他极其信任的哥萨克首领马泽帕背叛了他,而马泽帕的手下、能征惯战的哥萨克却忠诚于沙皇,而且在与查尔斯十二世交战的时候,国内各阶层、各地区、包括哥萨克们对现政权相当的不满。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其实“不太懂”打仗的彼得一世却在忠诚的哥萨克帮助下令瑞典侵略军惨败。这也是为什么哥萨克在以后的俄国历史上名声响当当,被浓笔重墨的记述,包括在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苏维埃政权的布尔什维克也看中了哥萨克隐藏的力量。
——2023.12.05.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