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拉马纳教导42

拉马纳教导42

作者: 大日光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09:40 被阅读0次

第五章  真我的质询(8)

弟子:薄伽梵说心是真我的中心?

薄伽梵:是的。它是真我的最高中心。你要对此毫不怀疑。真我在那里——在小我背后的心中。

弟子:请问薄伽梵能告诉我,它在身体的哪里吗?

薄伽梵:尽管我告诉你它在这里(指向胸膛的右边),但你还是无法用头脑了解它或用你的想像力描绘它。

认识它的唯一直接途径是停止想像并试着做你自己。然后,你会自动感觉到中心在那里。这个中心就是经书中所说的心之穴。

弟子:我可以确定古代经典说的这个中心的用词是“心脏”吗?

薄伽梵:是的,可以。但你应该试着去拥有这个体验,而不是找出它的位置。人不必找到自己的眼睛才能看见。心就在那里,如果你愿意进入它,它一直对你敞开,一直支持着你的活动,尽管你也许觉察不到它。

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真我即心。的确,真我即中心,而且作为心或真我觉知(Self-awareness),它知道自己无处不在。

弟子:薄伽梵说心即圣灵或真我的最高中心,意味着它不属于六个瑜伽中心(脉轮)之一吗?

薄伽梵:瑜伽中心,从下往上数,是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中心。它们代表各种阶段,每一个都有其自己的力量或知识,通向顶轮(Sahasrara),大脑中的千瓣莲花,那里安坐着最高力量。但是,那支持整个力量活动的真我并不在那里,而是从心之中心支持它。

弟子:那么,它与显现或力量不同吗?

薄伽梵:确实,离开真我,就没有显现或力量的存在。真我成为了所有这些力量。

无论瑜伽士是否觉察到,当他达到灵性觉知(三摩地)的最高状态,正是心中的真我支持他处于那个状态。但如果他的觉知集中于心中,无论他可能在什么中心或状态,他一直都是同一个真理,同一个心,一体真我,当下遍在、永恒和不变的圣灵。《坦陀罗经》(Tantra Sastra)称心为太阳,顶轮为月亮。这显示出二者的相对重要性。

由于专注于心与瑜伽建立了联系,所以,有时薄伽梵指出它与巴克提——奉献之道——关系密切,这两条道路通向同样的终点。完美的奉献意味着将小我完全臣服于上帝或古鲁,他们被认为与自己不同。同时,真我的质询导向小我的解体。下一章将会更多地探讨虔信解脱之道(bhakti marga),但下面的解释表明这两条道路是如何汇合的。

弟子:如果“我”是一个幻觉,那么抛弃幻觉的是谁?

薄伽梵:“我”抛弃了“我”的幻觉,却仍然是“我”。这个悖论就是真我了悟。

了悟者看不见其中的任何矛盾。想想拜神之人的例子。他亲近神,并祈祷自己能够全神贯注于祂。然后,他通过专注让自己臣服于信仰。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在原初“我”之处,自我臣服留下了上帝的残影,在其中,“我”消失了。这就是奉献或臣服的最高形式,以及超脱(超然,不执着)之巅峰。

你也许能够抛弃这个和那个属于“我”的所有物,但反之,如果你抛弃了“我”和“我的”,一切就被一举抛弃了,而且正是占有之种子被摧毁。

如此,邪恶在萌芽时就被掐断,或在胚胎期就被碾碎。但是,要这么做,必须有非常强大的超然之力。这么做的渴望必须等同于一个被按在水下的人对于浮出水面呼吸的渴望。

如果说杂念是危险的,那么睡眠也是危险的。事实上,灵性道路上的新手们也许会发现,无论何时,只要他们开始冥想,强烈的睡意就会袭来。

然后,如果他们停止冥想,睡意就会过去,他们一点也不困了。这只是小我抵抗的一种形式,这种情况必须被消除。

巴尔加瓦先生也说了一些关于睡眠的事,这让薄伽梵说了如下关于睡眠的话:

所需的是保持一直专注于真我。障碍就是一方面被世间事物(包括感官对象、欲望和偏好)分心,另一方面被睡眠分心。

书中总是提到睡眠是三摩地的首要障碍,并根据个人的发展阶段描述了各种各样对治它的方法。

首先,灵修者被告诫,要放弃世间的所有分心之物,并限制睡眠。

但接着又说(例如《梵歌》),不必完全放弃睡眠。人不应该在白天睡眠,甚至在晚上,应该抵抗睡眠至午夜,即从晚上十点到凌晨两点。但是,另一个方法说完全不必担心睡眠。

无论何时只要睡意淹没你,你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只要在你醒时的每一刻保持安住于真我或冥想,或只要你一醒来就再次进行冥想,这就足够了。

然后,甚至在睡眠中,同样的念头之流或冥想将会起作用。这一点显而易见,因为如果一个人带着脑海中任何强烈的念头去睡觉,他都会发现一旦醒来,这同一个念头仍在。据说一个这样冥想的人,连他的睡眠都是三摩地。

相关文章

  • 拉马纳教导42

    第五章 真我的质询(8) 弟子:薄伽梵说心是真我的中心? 薄伽梵:是的。它是真我的最高中心。你要对此毫不怀疑。真我...

  • 拉马纳教导5

    痛 苦 博伽梵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痛苦。 这些问题通常是个人性而非学术性的,因为往往是悲伤的经历驱使人们向他寻求...

  • 拉马纳教导6

    然而,一个罪人,如果他不再寝食难安地哀号:“唉,我是一个罪人,我怎么可能获得解脱?” 如果他甚至抛弃自己是一个罪人...

  • 拉马纳教导11

    宗教(part2) 问:为什么二元论者和不二论者各自内部都会吵架? 薄伽梵:如果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事务(寻求了悟...

  • 拉马纳教导13

    第二章 从理论到实践 有不少人问: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或者如果无论如何所有人都会回归源头,那么为什么还要做出任...

  • 拉马纳教导57

    第六章 其他方法(12) 业解脱道(KARMA MARGA) 关于业解脱道——行动之道,没有多少需要说的,因为前面...

  • 拉马纳教导58

    第七章 目标(1) 弟子:了悟真我的目的是什么? 薄伽梵:了悟真我就是最终目标,是目标本身。 弟子:我的意思是,它...

  • 拉马纳教导64

    第七章 目标(7) 有时候,人们一想到放弃小我,就流露出恐惧的神情,但薄伽梵提醒他们:每次睡觉的时候,他们都是这么...

  • 拉马纳教导38

    第五章 真我的质询(4) 女士:那么,会有极乐吗? 薄伽梵:极乐与“存在-意识”同在。所有关于永恒存在的论点,也适...

  • 拉马纳教导40

    第五章 真我的质询(6) 下面的章节更清楚地表明:这是关于追踪“我”念至其源头,而非一个“我”发现另一个“我”的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拉马纳教导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ex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