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和富有是人们一直关心讨论的话题,那究竟是什么让人们有穷富之分呢?
思维
故事:
小陈和小张是大学同学,他们在校表现都很不错,都擅长教育。
小陈在网上发布辅导兼职的信息,定价100/小时,一节课2小时,上门辅导。
小张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教育平台合作,自己录制教学视频,教育平台负责营销,利润小张3/平台7。
半年后:
小陈受到了众多家长的认可,他现在周末都有4节课要上。200*4=800元
小张的网课视频在进行推广营销后,每节课购买价格为10/元,目前每周所有课程可以卖200次,按照约定比例10*200*0.3=600元。
一年后:
小陈满打满算上满6节课,并且每天来回奔波让他倍感疲惫,收入1200元
小张不停保持更新教学视频,涉及到了更多的科目,周课程合计可以卖400次。400*10*0.3=1200元
四年大学读完,小陈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没法继续兼职家庭教师,故收入为0;小张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停止了录制新的教学视频,但是此时课程的销售还在继续她依旧可以保证每周收到200*10*0.3=600元的收入
小陈的勤奋让他大学四年收入很高,这也是他辛勤劳动换来的结果,但他的付出停止,他的收入也就此结束,我们简单的理解为他是用精力换取报酬;小张也一样繁忙,但是毕业工作后,依旧保持着收入,他的精力换取报酬的时间和效能为什么就比小陈多呢?
因为小陈所辅导的群体是单一的,局限性很大,他的授课内容在这种方式下,只能惠及一人,因此他说收取的客单价也更高;小张则选择了借助网络的课程教育,把用户的群体扩大了,只要你有互联网,那就可以看我的教育视频,并且价格仅10元,这个投入的成本很多人都负担的起。
小陈产生收益的过程不能重复使用,以此辅导完毕就结束了。但视频教学却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出售,对于用户来说也可以多次使用,忘了我再看看也行。
投入成本、服务对象、消费单价、产品性质对于这些项目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也决定了他们不同思维的收益。
你的付出和收入相平么?(图片来自网络)现实:
大多数人都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和公司确定劳动报酬,签订劳动合同,按时出勤完成工作任务领取报酬。这些报酬除了高端的职位薪资待遇高,基层岗位和中层岗位就不见得了,多半员工进行着月头满,月末空的经济循环。
那么就有人想起做副业或者兼职了,赚些零散银子花花,总比没有的好。那么新的故事就来了:
小李、小明在网上看到了一则信息,信息内容如下:试玩app,完成任务,得赏金。
小李看到消息,果断按照操作步骤执行,完成现有任务进行提现,小赚一笔。他看到邀请朋友这一栏,觉得很繁琐,邀请几个朋友,没人反应,他就到此为止,每天上来接任务赚包烟钱。
小明看到消息,除了接任务拿钱以外,他进行了分析,1个任务奖励3元,一天10个最多30,介绍朋友完成任务自己还能拿10%,于是他用心的做了一整套教程放在网上,并设置了介绍链接,只要有人点击,就算小明的邀请人,完成任务小明也可以获得一定的佣金。
半年后:
小李刷着任务,刚开始每天一包烟的钱收入,现在因为任务变低,只能够买一顿早餐;小明则不停地有人借助他的教程,成了他的邀请者,给他提成着,收益远远的高于从前。
平台都是一样的平台,盈利方法也一样,只是小明更勇敢,思维站的更高。
即使每人每天贡献0.1元,随着人数的上升,从1到10,从10到100都是有可能的。
不做井底之蛙!(图片来自网络)故事始终是故事,对于故事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求人人认同,只求可以唤醒部分人的心智,尤其是那些想突破、勤奋勇敢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