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太极相伴的清晨是我喜欢的。
淡淡的曦光布洒下来,把周围的建筑、道路和人映照的清清朗朗。一首古筝曲悠然的响起,奏出“起势”的乐令;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双臂平举,两腿微屈。微风拂面,吹动长衫的衣摆,头顶上的薄云像鹤群在高高的天空飞翔。
与太极拳的结缘是因为晨练,而我的晨练却经历了由无奈、被迫,转向接受、自觉、甚至享受的一个漫长过程。
16、17岁当农民工,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劳累之后,难得睡上一个好觉;运动?那个愿意早起?可是工地的早晨等同于早工,换的虽说不是钱,却是一餐饭。先有早工,后有早饭。那个人又能不起?
走进边疆,早操是内务条令的规定,跑步是不二项目。这么一跑,就从春天跑到冬天,从弱冠跑到了知天命之年。当然,受约束,强制性的早练只有一个阶段,40岁以后的早晨我就有了多种选项。起床可以,不起床,睡懒觉也可以。晨练除了跑步、队列外,散步、读书也可以。但是起不起床却由不得你了,生物钟、责任感替代了司晨的公鸡和催人的起床号。
在跑了无数个早晨以后,我第一次看到日出的炫丽,听到鸟儿晨啼的美妙,才知道跑向的那一端是梦想。有人挂在嘴边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我不知道何种滋味,但是早晨的自由,是我在中年实现的。
近耳顺之年下岗了。肩上不再有责任,对许多事情的追求也看淡了,一度担心自己会逐渐懒惰,会失去早起的动力,太极拳无疑为我推开了另一扇窗。
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太极拳是退休以后练的”。虽然心里十分喜爱,见到别人练也眼热,但是囿于成见没有付诸行动。2018年7月3日下岗离开单位,我没有急着旅游,没有返乡怀旧,没有找点什么事做,甚至没有顾上悲哀,就拜师练习了。算一算,7月15日,上第一次课,至今已三年多。
入门了,才懂得“太极拳是老年人运动”的说法,是个大大的误区。人老胳膊腿都僵硬,怎么能练好,怎么受益?这个概念耽误了许多人。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太极拳练习宜早不宜晚;早练早受益,谁练谁受益。
黎明即起,与马师兄、席师兄一道,在师傅的教导下,学要领,记挙谱,一招一式做动作。先是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而后杨式24式简化太极拳,至40式、42式竞赛项目,再练习32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49式武当太极剑。活动筋骨,拉伸躯体,调理气息,释然情绪。日复一日。虽说跌跌撞撞,却也亦步亦趋,不觉间蹚进了传统功夫的河流。把一个中国文化的符号,化成了绕指柔。
大家常讲,人在成长过程中,无论你在什么时间,无论你处于什么位置,总是难免孤独,希望有朋友相伴。但对今天的我来讲,几乎没有,或是少了孤独的感觉。因为太极是相通的,类似于语言。在小的环境里,师傅、师兄弟、拳友,我们有共同的早晨。一起打拳打剑,切磋动作,共同探讨交流练习的方式、感受,还会聊聊国学、旅游、养生、饮食,甚至八掛,其乐融融。
走出去了,它又会带来什么?广场、小区、海滩和草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只要练起太极拳,可以突破地域、民族、地位、贫富等许多障碍,相近相融相识自然而然相。
一个人时也是如此,太极拳就是一种陪伴,一个朋友。太极拳艺长在了身上,那一柄长剑仿佛是手臂的延伸,它们一直跟你在一起。它不仅充实了早晨,也是一种督促与激励。
坚持晨练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太极掌能不能说己经会练了?不能。太极行里老是说,练出功夫是要时间的。在许多人看来,太极拳慢慢腾腾,比比划划,连老头儿老太太都可以练,不是很简单吗?其实不然。记得当初拜师时,师傅并没有答应是与否,只是说先跟着练练吧。一再提示,“有人练了几个早上就不来了”。之后,果然看到几个人信誓旦旦,但是练了几天就以应酬、事情多,手脚协调力差等理由“知难而退”了。我的体验,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练套路容易,夯实基本功难。
太极拳的博大精深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太极”二字来自《易经》的“易有太极”。“太极”是古人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规律的哲理思想。太极拳的核心是将“太极哲理”运用于体育锻炼之中,使习练者融入中华民族古朴的文化,从中得到健身、修心、养性的无穷乐趣。
以起势、抱球、放松为例,可以说明一二。
起势最为基础,要站无极式、注意阴阳变化、兼具形神统一,能够做到周身放松,“洁源清流”是比较困难的。师傅讲:“起势很重要。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抱球,也是基础性的连接动作。按说两臂相对一弯就做出来了。但是抱大抱小,抱高抱低,用力的紧与松,也是有讲究。古人通常以中空圆圈表示“无极”,寓意茫茫宇宙,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体现在太极拳上的自圆、划弧,便是拳势的伊始,抱元守一,在浑然无物之中孕育以后的阴阳变化。
放松、放空也不止是说说,需要习练静与动的统一。 当你的意识开始动了,肢体也开始动,意识禁止,肢体也禁止。通过思想控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如果说,只控制手腕,只控制手臂,已经非常困难了,加上要想控制肩,控制背,控制呼吸,控制眼神,它就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了。
太极拳与道家的“守一”、“纯素”之道,与佛家的“禅定”、“空灵”的相通之处,也是太极拳养心修性功能的来源。它是一个多元化的,不是单单局限在一拳一脚之间,有很多种的可能性。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非常有特点,独具中国传统艺能的魅力。
同时,太极拳也能让人联想到许多。在现在的社会,我们的节奏越来越快,追求越来越多,而我们用于睡眠、读书、运动、旅行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怎样才能慢下来,怎样才能溶于自然,怎样才能认识自我?我认为太极拳不失为一种方式。它能让我们先拥抱早晨,继而放缓生活节奏,再去迎接春生秋实,云卷云舒。当然,与太极拳与其它事物一样,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探索,也要重新温习我们祖先的智慧。在简单当中发现与印证不一样的美。
对我而言,太极拳起初是一种运动,然后变成了一种文化,再就是变成了我的生活。现在更多的时候,它是我的老师,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力量源,是一门常修常新的课。传习的是柔软,是看回自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说未来有个梦想的话,我希望能够像师傅一样把太极拳练习的精益求精,不鼓而鸣,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演练出不一样的晨曲乐意。
“再见”,“明天见”。一个多小时练习之后,我背上剑袋缓步而行,此时,心神宁静,步履轻盈,浑身放松。因为早晨是清新的,明亮的,愉悦的,永远是淡淡的清凉,使人感到一种略带倦意的甜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