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

作者: 紫湘Via | 来源:发表于2023-11-21 15:36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傍晚,当暮色渐渐笼罩了北方连绵的群山和南方广阔的平原之后,在群山和平原接壤地带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陡然间亮起一片繁星似的灯火。”

    这便是铜城。铜城无铜,产煤,因煤闻名四方。这里有大西北首屈一指的煤炭企业,不仅能满足本省所需,而且远销全国各地。

    “正因为这里有煤,气贯长虹的大动脉陇海铁路才不得不岔出一条支脉拐过本省的中部平原,把它那钢铁触角延伸到这黑色而火热的心脏来。”喜欢作者用“黑色而火热的”这个形容,太形象了。

    杂居在这座煤城的有各个省市籍贯的人,其中河南人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一。作者说河南人迁徙大西北的历史大都开始于一九三八年那次有名的水灾之后。

    他们携儿带女,从黄泛区出来,沿着陇海铁路一路西行,如果没有国界的拦挡,河南人还可以走得更远。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孙少安去米家镇给队上的牛治病,太晚寻不到住处,在河南人开的铁匠铺里将就了一晚。那一章中就对河南人有所介绍,说他们是中国的吉普赛人。

    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手艺人,他们和吉普赛人一样四海漂泊,生活在世上每一个能到达的地方。

    但他们又不同于吉普赛人,因为吉普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河南人是用手艺技术和辛勤劳动来换取生存条件和劳动报酬的。

    本章又有对河南人的描述:“河南人豁达豪爽,大都直肠热肚,常用震天价的吼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好斗性,但拳脚之争常常不诉诸国家法律仲裁,多由斗殴双方自己私了。”

    “由于他们有着艰难的生存历程,加之大都在铁路和煤矿干粗活,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还有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铜城四周全是山梁士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事农者甚少。加之不缺乏燃料,山山峁峁上长满了浓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都有风光。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90年代的陕西铜川,铜城原型,网图侵删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

    人口密集,房屋密集,井架高耸,机声隆隆……

    “可是,你看到的还仅仅是这世界的一半。它的另一半在大地几百米深处。在那里,四通八达的巷道密如蛛网,连接成了别一个世界。”

    “大巷里矿车飞奔,灯火通明;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三班倒,轮番在地下作业。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们称之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

    “当我们在辉煌的灯火下舒适地工作和学习,或搂着女伴翩翩起舞,尽情享受生活的时候,的确,我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在这样一些荒凉的山沟里,在几百米深处的地下,这些流血流汗、黑得只露两排白牙齿的黑人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煤矿无异于战场,不伤亡人是不可能的。但这些地下的“战士”们不会幸运地收到爱慕英雄的少女们写来的求爱信,恰恰相反,再没有比煤炭工人找对象更难的了!

    “但是,没有煤,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半瘫而跛行。因此,无数的人一代又一代献身于这个事业。”

    据说,路遥在写这部小说时先后在鸭口煤矿、陈家山煤矿采过风。后来,矿上将路遥精神进行了提炼,“像牛一样耕耘,像土地一样奉献”成为激励煤矿工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来源网络)

    铜城有煤之说,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就已利用精煤制作煤玉环等装饰品。至西汉,这里就已经用煤冶铁了。

    “这里不仅有煤,还有石灰石、陶瓷黏土、水泥配料黄土、耐火黏士、铝矾土等。因为用煤近在咫尺,这个城市的陶瓷、水泥和耐火材料的生产业都颇具规模。”

    “其中水泥制品在五六十年代不仅为我国之最,而且雄踞亚洲之首。至于陶瓷业,早在唐、宋、金、元各个时期都已建有名扬天下的十里窑场。铜城周围甚至还有仰韶、龙山、商周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铜城历史的兴衰变迁,都和煤分不开。此地最早设县制在北魏年间。但这个城市真正的兴起和发展是建国不久的五十年代初。”那个时候有很多苏联专家来这里帮助建矿。

    网图侵删

    铜城的行政建制为市,级别相当于一个地区。除过市区本身,另外还管辖着周围两三个县份。铜城矿务局和市政当局没有隶属关系,级别也与其相等。

    “铜城及其周围的矿区,就是这样一片喧腾不安、充满无限活力的土地。它的街道、房屋、树木,甚至一棵小草,都无不打上煤的印记;就连那些小鸟,也被无处不有的煤熏染成了烟灰色……”

    “这就是孙少平要来的地方。”

    这一章作者从铜城的历史、行政建制、城市风貌和人口结构等各个角度给我们来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铜城印象,就像第一部写双水村时一样细致。

    而且这一章是我平时很少触及到的知识,路遥的描写让我震撼。他不仅有实地考察还能看出他查了很多资料,做足了准备,才能信手拈来。

    不要说成为一个作家了,就算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写作者,我也知道自己最缺乏的是些什么,看来写作道阻且长,各方面知识的补充和亲身体验都是少不了的。

    读这一章也让我感到有些遗憾,作者笔下的铜城很繁荣,但地上地下两重天,而我们的少平恰恰是要工作在地下……


    备注:

    《平凡的世界》系列。卷五,第三部第一章读书笔记,总第1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铜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nb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