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善与自由

作者: 慎壹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2:50 被阅读38次

‍‍格林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道德的存在,‍‍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巨大区别。‍‍道德的好与坏‍‍体现在人的行为上,‍‍而善‍‍则是积极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个人的善‍‍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就像演员离不开观众一样。善的主体是个人,‍‍对象则是他人。

‍‍那么自由与道德‍‍有什么关系呢?‍‍真正的自由是道德理念上的自由,内心的自由。因为人处于一个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社会,‍‍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是却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而忙碌,‍‍忙碌则是对外在自由的‍‍一种天然限制

‍‍自由是对人而言的,只有人‍‍才有真正的自由。‍‍猎豹虽然比人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但是它却只能用来睡觉,‍‍而人不同,‍‍人可以用闲暇时间进行思考,‍‍对内心进行修补,‍‍对社会进行贡献

‍‍只有体会到自由,‍‍才能谈什么是自由‍‍和自由的价值。‍‍所以说‍‍不用去教导一头猎豹什么是自由,‍‍因为它大脑‍‍里就根本没有自由的概念,‍‍只知道‍‍自由‍‍不是食物‍‍,而眼前这个‍‍跟他谈自由的人倒是可以充饥。‍‍所以说‍‍自由对个人的意义在于感知,对社会的意义在于善,‍‍对社会对他人的善会使自由‍‍感知‍‍得到满足,‍‍进而实现了自由的价值。

‍‍格林的自由观‍‍是需要‍‍排除内心的物欲,‍‍积极发挥道德的潜能,‍‍为社会创造善,‍‍个人自由并不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自由是一个‍‍互相的概念。

其实自由‍‍不仅是个人之间相互的概念,‍‍也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的概念,‍‍个人自由的范围扩大,‍‍国家干预的范围就会缩小,‍‍而国家干预的加强‍‍又会压缩个人自由的空间,‍‍这是一组‍‍相互矛盾‍‍又不得不矛盾的关系。‍

相关文章

  • 道德、善与自由

    ‍‍格林强调人的存在‍‍是一种道德的存在,‍‍这也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巨大区别。‍‍道德的好与坏‍‍体现在人的行为...

  • 道德的本质及其三重终极境界

    一:道德的分类。 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一种趋善性,凡是善的,即为道德的。道德要求目的善,结果善,过程善,缺一不可。...

  • 从政摘抄

    上善若水,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经》提出的为人处世最高境界。 道德经进一步解释了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 做人,只管善良

    《道德经》中说,善者“居善地,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 心怀善念者,会居住在善良的环境当中,与同样善良的人交往,...

  •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1 常存善心 《道德经》中说,善者“居善地,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 心怀善念者,会居住在善良的环境当中,与同样...

  • 心性教育是教育根本

    心性教育与道德人格 心性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是人类自性中善心的开发与不善心的遏制,对善与不善的认知是建立道德...

  • 百字瞻瞻60: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60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道德经 . 第二...

  • 赵玖的东方精神《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

  • 读《尼采谈自由与偏见》

    自由与偏见:哲学家的认识及其偏见+自由的精神 《尼采谈自由与偏见》:自由与偏见+宗教+道德+天才+自我认知、民族、...

  • “人若长久,命有大吉”:这些吉祥之兆,暗示有长久之相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善与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n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