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打开窗,除了万家灯火,还有春风,繁星,怀念。
“隔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是诗经里的春天,悠远芬芳,每每读来,都有柔美和隽永,让人神往,春天的况味,春天的温柔扑面而来,都藏在这芬芳里。春是这样的,一边盛大,一边凋零,一边新生,一边缅怀。
今去扫墓了,空阔的田野里是早春的风,不羁而自由,风把泥土吹的松软,万物向阳而生,就都是希望。
为逝去的亲人奉一炷香吧,青烟袅袅,是牵系的彼岸。人们呢喃细语,都是怀念,一阵风吹过,他们仿佛听到了,风竟更暖了。他们的笑,他们的背影,他们的话语都在风里,更在眼前,他们只是远行,从不曾离开。老屋后面的梨花开得粲然,雪白的瓣,鹅黄的蕊,娇嫩可爱,可是,它总经不得风儿撩拨,轻轻一吹,纷纷洒落铺满一地,远远望去,似三月的飞雪,足以凭吊。离离枯草,蜷缩在风里,曾经芬芳,也都埋葬在轮回的宿命里,不能醒转。风把枯草拨开,无根般飘零,那是消亡,却有稚嫩的新芽藏在枯草之下,仿若新生。公路两边,矮矮的青草早已漫过田梗,在风里猎猎的生长着,碧绿着,亦存在着,哪是热爱,是生生不息,更是生命的喜悦与伟大。
杨柳拂岸,春日暖暖,年迈的父母一脸恬静,不惧岁月的沧桑,悉心擦拭碑文,供奉茶食,念念有语,也觉安暖。再看看孙辈的我们,跟在父母后面,学着他们的样子做着他们的事,那么安心。一个人无论长多大,有父母在,便多少可以保留一丝孩子气,还有天真。而我总觉得,有父母悉心陪伴着长大的人,始终是被一颗线牵系着的。他(她)无论走多远,走多久,都会记得来路,永不会迷失。因为她(他)在父母那儿学会臣服,顺应,恪守底线,不僭越,更不妄为。始终温润如玉,真诚良善。这是人之根本,却也是定律,更是修为。多数时候,这些东西和我们平行而行,我们并不能清楚的感知到它的存在和意义,只是在某些时候,某个时刻,你的生活和选择稍稍背离你一贯的平静,这些东西便成了你的渡化,它会不动声色的出现,冷眼旁观你做选择。不是选择,因为你不用选择,就该知道怎么做,那一定是最接近你本意,又不会让自己为难,还让别人有如沐春风一般的妥帖。这俨然像是你个人修为,其实是你的家庭,你的父母言传身教给予你的一种品质,如同春风化雨一样,虽润物无声却自有恒久的力量,就那么根植在你的心头,成为“教养“二字。教养这个东西真的昂贵,它学不来,也买不去,它是你的家庭,你的父母给你的原生烙印,也是除过血脉亲情,你和父母唯一的牵系,更是传承。年岁愈长,愈觉得自己真就是父母的缩小版,容貌是,精神更是,就是另一个他们,我们的一言一行投射着父母的秉性,父母的秉性竟是我们一生的光与暖,虽然就那么朴素,还直接,却异常温醇,直抵心底。而我总觉得有父母陪伴着长大的人,心里始终是有一把尺子帮我们度量这个世界的冷暖和人性的幽暗曲折,纵然生活粗粝,多有不怀好意,也会豁达,体谅他人的不易,内心永不荒芜。而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跳脱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有敬畏会克制,懂顺应会珍惜,知深浅会自省,懂进退会慈悲。明白这些,那么,他(她)一生都会是一个良善的,有爱,守规矩的人,这就是父母存在的意义,更是最朴素的爱。
桎梏与城市的钢筋水泥,喧嚣与繁复久了,难免疲惫想要逃离,而人在社会久了,怎么就都有受伤害的感觉,这一年,这一季,真心就是一场筛选,只是难过。那天和科室小孩聊天,她说了一句很鸡汤的话把我感动了,更有惭愧。回望来路,仿佛是一场梦,虚空又荒诞,不堪回首。是梦就会醒来,想来这也是我们的造化,更是成长。成长是人们毕生的功课,或循序渐进,或一蹴而就,都是领悟,如同春日里簌簌滑落的花儿,纵然不情,不愿,可是都有回声,还有应答。而无论哪一种成长,都与我们是遇合,更是命运的深意。每个出现在你生命里的人都带有各自的使命和教化,多数人教会你善良赤诚,让你温暖,让你豁达,相信爱的本质如一,只有很少数的人,他的出现只是让你成长,继而消耗,怀疑自己。
清扫墓碑,培土,奉香,敬食,祝祷,行礼……一样都不能少,做这些事的时候,脑海里又浮现的是过去的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过去的事过去的人仿佛就在眼前,忍不住潸然泪下。记得和遗忘从来都是一样的,一半温柔,一半残酷。如果可以,我不要记得,也不必遗忘,只想拥有,这是人的渺小与无奈。多少年了,总记得爸爸离开的那一瞬间并没有觉得有多难过,只是茫然,一个人站在窗前看外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落日的余晖为城市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晚风把树叶打落,在夕阳的余晖里翻飞成美丽的弧线,我拼命告诉自己今天和昨天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我知道,今天和昨天注定不同,从今天以后,我就是一个失去爸爸的孩子,我头顶的那片天塌了。后来 真正让我难过的是看到他喝水的杯子里还是满满的,他种下的花儿也都陆续开了,窗台上是摇曳的绿萝,离开家的拐弯处再没有目送我的身影,更没有人摸着我的头顶都是慈爱……往后余生,无论我是快乐,悲伤,还是成功失败他都不能参与,只有回忆。
远处的雪山隐隐闪现在春日深处,却不冰冷,相反有一种温柔让人移不开视线。这个时节田野里的风总是格外多些,呼啦啦来又呼啦啦去,日子却就一天暖过一天,风里又总是人们的轻言细语,花儿旖旎,春和景明的景象跃然眼前,那仿佛是春的极致,也是最美好的春天,不忍离去,更不忍大声喧哗,唯恐惊扰了这一季的好时光。选一处青草最好的,放下一株白茉莉,拿供奉了亲人的茶与酒,饭与果子作为午饭,也觉余味悠长,陈年的老酒果然醇烈,还是春日的阳光慵懒,晒的久了,竟有微醺的感觉?撒赖般靠在爱人身上,周身温暖,忍不住笑出声来。
悲喜交加!这仿佛就是生命的本意,这一生我们似乎遇到许多人,看到许多风景,而到最后能真正陪伴你的不过是寥寥几个。哪些动人的风景,迷恋的山水都不及此刻稠溺的春光让人沉醉,渴望留在心间。我们呱呱坠地的第一声便是啼哭着的,然后在人世间游历一番,抽身离开,又是在哭声里上路的。可是,即便这样,仍有热爱,想来这就是生生不息吧。一边流泪,一边欢笑,一边逝去,一边生长………人这一生,果然是一边遇见一边别离,一边拥有又一边失去,还好,有怀念,有牵挂,有眼泪,还有回忆,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垂在柳梢,还在撒下一粒种子耕耘在泥土,远远近近,都会以一种节气作为引子,拿杏花,微雨,拿牧童,失意人来做渲染,交付给一个日子来做凭记,节气和节日重叠呼应,方显得这个日子的凝重和庄严,这就是清明。那么,所有的遗憾也便都有倾诉的方向,所有的怀念也都袒露在清明的雨里,打湿脸庞,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告诉父母安在的人们,好好跟父母说话,好好跟父母吃饭,能陪伴多久就陪伴多久,不是每一个春天父母都在身边……一如诗经里所唱:“隔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清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