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易手的巴黎歌剧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15885/5412710d36cce23c.jpg)
背景:
1672年,吕利想方设法的买下佩兰的皇家音乐学院,从此几乎每年完成一部大型歌剧。从1672—1683年间,吕利共创作了13部歌剧。好几部歌剧的主题都是路易十四钦定的。
这位权臣为何会如此看重这所音乐学院呢?这要从上文中提到的皮埃尔·贝冷(约1620—1675年)说起。
巴黎的大剧院:
“歌剧学院”也就是皇家音乐学院的前身,在1669年成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15885/641679821d244b8c.jpg)
贝冷是一个聪明的冒险家、外交家、牢狱的常客。他与国王遗孀的宫廷乐师罗贝尔·康贝儿(约1628—1677年)合作的《田园剧》于1659年4月在巴黎附近的伊西上演。被他大言不惭地自称为“在法国上演的第一步法国音乐喜剧”。但认识这位音乐家的圣埃弗雷蒙对他的能力并不恭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15885/619ba2724e77f42f.jpg)
这部《田园剧》对法国歌剧的贡献并不是很大,然而却轰动一时。这里有法国的沙文主义起的作用。(这里补充一点点:沙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于法国,因法国士兵沙文(Nicolas chauvin)狂热拥护拿破仑一世的侵略扩张政策,主张用暴力建立法兰西帝国而得名。)贝冷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不可能不利用法国人的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受到热情接纳之余,贝冷寻找到一个永久性的机构来实现他的计划。终于在1669年6月28日,他特许成立“歌剧学院”可以在那里演出法语歌剧,也可以在巴黎和法国的其他各地演出。康贝儿《田园剧》的总谱遗失了,我们也只能够凭想象和资料来理解这部作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15885/ac2df2b7b366736b.jpg)
巴黎的新剧院于1671年3月3日开张。在法国,巴黎的大剧院迄今仍称音乐学院,不过把“皇家”改为“国家”,以适应政体的改变。贝冷和康贝儿的《波莫纳》演出了145场,这在1617年是个惊人的数字。这位投机者的成功很快给他引来了很多麻烦—他又入狱了。有趣的是,先于吕利,还有另外一个人最早看到了这座剧院潜在的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15885/e0b8e5e5e2effa13.jpg)
莫里哀是看出新的抒情戏剧大有前途的第一人。(莫里哀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他从贝冷手里买下皇家特许(贝冷此时在狱中服刑,这种小插曲在他看来是家常便饭),从《冒失鬼》起,力图将喜剧、音乐、舞蹈糅在一起,从而在道白的喜剧中引入音乐元素。如果莫里哀多活几年,如果没有那个无所不在、无所不为的政治阴谋家吕利阻挠他的试验,他可能创造法国的谐歌剧。
在政治和权谋上吕利是个凶恶的阴谋家;在敛财这方面是精明的生意人和房地产商,财产据埃戈谢维尔估计超过七百万法郎;道德上是积习难改的唐璜,像他的同胞马萨林一样,从南国家乡带来了天赋的圆滑巧妙的外交才干、威风凛凛的神色、咄咄逼人的傲气、彻底征服生活的欲望;但他也是天分超群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他结交莫里哀,从而成为戏剧大师,这是他的前人们绝对缺乏的功力。他的风格有令人信服的清晰和晶莹的条理,二者都是经典的法国特征。
而他为路易十四和法国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在音乐史中确实很少提及音乐家的为人,只阐述分析作品和论述历史贡献。尽管做人方面劣迹斑斑,给人的感觉也是阴险狡诈,吕利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一方面源于他自己的才华——出色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并且敢于突破和尝试;第二点也很重要,是他很会揣测君王的心思,并且尽其所能迎合上意。这对君臣在艺术方面特别像宋徽宗和米芾;在政治生活上面更像乾隆和和珅。吕利的成就也是在路易十四的王权作用下被不断放大。
在接下来的更多文章中将要说说在路易十四的宫廷影响下,吕利在法国创作的音乐和他对这一时期其他国家音乐的影响。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