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和朋友一起买了高中生必读经典文学巨作,直到高考完也没有打开几本。家里有四大名著,也未曾打开过。家里的书籍,似乎只有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因为房间太潮湿,书籍有霉臭味了,不得不搬出来晒晒。但是一直没有翻开看过。
直到高中毕业,我也只是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和《简•爱》。
大学也只是闲着无聊看了些关于林徽因的文章,看了《福尔摩斯全集》,似乎没有印象读过别的什么书。
那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有读书的习惯呢?
可能是因为无意间看到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仅是书名就已经让我爱不释手,想要从书中去寻找自己到底是个疯子还是天才。
也可能是因为朋友推荐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和《白夜行》,看完《解忧杂货铺》我就彻底爱上了东野圭吾,看完《白夜行》后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才缓过来。之后,我又相继看了《放学后》、《时生》、《沉睡的森林》、《毕业》、《恶意》等,本想把加贺系列看完,但我后面看完东野的书情绪都会陷进去很久,就会换其他类型的书籍,接触的书越来越多,把加贺也忘了。
也可能是因为遇见了三毛,从《万水千山走遍》中看到了三毛的悲愁,孤独,忧伤,仿佛每一个灵魂深处都在思念荷西,我也仿佛从三毛身上看到了自己,读三毛的书,仿佛就是在听朋友说话。
也可能是同事在2019年说,今年要读19本书,于是,在那一年我读完了23本书。
可能忘了具体因为什么时候开始养成读书习惯的,但是真的很感恩影响我的朋友,也很幸运有跟我一起讨论书籍的朋友。
就如三毛所说,人生最快乐的事情除了读书之外,就是跟好朋友谈书。
而我,除了好朋友,还有一个愿意听我分享我的读书感受,听我讲故事的伴侣。
很多人都会问,我要读什么书?我要怎么读书?读了那么多书记不住怎么办?
拜托,别听那些所谓的“读书方法论”,“读那么多书,这些都不知道,你白读了”,“记不住,书都白读了”,这些所谓读书干货还有读书方法论,这些都造成了你的读书焦虑,还没开始读,你就因为觉得自己不会读而退缩了。你又不做学问,哪有那么多方法?你又不做科研,哪有那么多人生必读之书?
遇到什么书,你就去读,想读什么,你就去读,读书没有那么严肃,看看娱乐书籍有什么不好?读书应该是轻松的,你和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缘分,想看就看,不想看了,翻两页就弃了也无所谓。你是人,它是书,还被它控制了不成?
读书哪有那么功利,为什么非要记住?你又不是印刷厂,要把书中的内容都记住,还要印成书干嘛?
关于这些教人怎么看书的,我也从不看。我看完一本书,隔了那么久,可能忘了里面的故事情节,会忘了主人公的名字,但有一些细节,感动自己的小点总是会在某个时候治愈我。我喜欢的人物,我会时不时想起,似乎是我生命中曾经出现的朋友,他们一直陪伴着我。
所以,朋友,想看书就看吧,别管怎么记笔记,别管记不记得住,该记住的你忘不了。
祝福你享受读书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