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
阅读71~91
第4天感悟分享
昨晚睡前就把书看完了,今早写感悟脑子又一片空白,赶紧拿起书看看昨天做的记号。还是早起阅读完再写感悟会印象深刻点。翻开做的记号有几件记忆颇深。
1.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
我们学习了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积极主动,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生涯,那时的我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我是一个很胆小,很害怕把自己放在群体的焦点中,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说是自卑。那时的我即使我会,我也会装作不会,我只会等着别人给我机会,不会自己去争取的人。
直到上大学后,除了学业还要会交际,那时我只要在班里发言或者与男生说话,说到一半时我就脸红,腿发抖,结结巴巴,脑子一片空白,声音也越来越小。事后还会不停的纠结去想这件事,我的表现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何。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为什么就不能大大方方的说话。
我那时喜欢写日记,我就在日记本里写专门针对这件事我是怎么想的,再分析自己做的对不对,最后在暗示自己在哪一方面需要怎么做,比如声音要大,不要害怕;和男生说话就当和女生说话;没有太多人在意你。
后来我真的做到了,遇到事我都会表达我的观点,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我特别感激我当时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别动。
2、关注圈与影响圈
这两个词语给我的感觉就是开始行动,拒绝焦虑。在我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就说在简书写作这件事,虽然都是些有感而发的文字。但是开始写作的时候,就会去关注有几个人给我评价了,有几个人给我点赞了,如果人多就会觉得我自己写得是不是特别好,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衡量自己写作的好与坏,然后时不时去翻手机看点赞和评论的多少。
后来时间久了,才发现陌生人对你点赞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还会没有。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在意的是关注圈,不是影响圈。
我应该沉淀下来好好把自己的观点放在文字,输出自己最有价值,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文字,如果自己改变了,相信看你这些文字的人,他们也能从中感受到。
关注的点不一样,那么你的动机就会不一样。
3、被外界环境所控制和自身能控制环境本身
书中有句话我看得笑了:风和日丽的时候就兴高采烈,阴云密布的时候就无精打采。看起来会觉得这句话太简单,甚至会觉得怎么可能。其实它背后的逻辑却是你会自控还是被控。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工作中的关系,都会为一些小事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即使往往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为自己营造有力的环境。承认自己的不足,当往往自己做出改变后,改善自己的行为后,发现对方的反应还是以前的样子,这个时候可能会重复以前的行为。
书中说,对方的反应如何,并非重点所在。这句话又点醒了我,我们的改变目的可能是想引起他人注意,而非自己真正想去做一件事。别人左右不了你啥,只有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而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所以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改变的则全力以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