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想当裁缝。此事缘起于六岁时的一次缝沙包。
体育课,不喜欢,便逃学跑回了家。(至于为什么六岁就上小学,后文再行交代。此先悬疑。)
母亲正在院子里做被子。针线框中有碎布头儿。于是,我突发奇想,要做一个沙包。
在母亲的指导下,总算是把六片布缝到了一起。装了半包玉米粒,把口儿缝上。缝口儿的时候,破费了些功夫。
沙包缝得不够端正。撂起来踢几下,还好吧。心里便得意起来。
拿着沙包跑回学校操场。体育课还没有结束。我举着沙包大喊:“看,沙包!我自己做的!”
正在自由活动的同学立刻围了上来,十分羡慕地传看着。
老师过来了。问我为啥要旷课?我说,不喜欢体育课……
体育老师很严肃,说,不喜欢也得上课!以后不许再旷课了啊!
对于老师的批评,那时的我似乎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倒是第一次拈针穿线缝沙包的得意,一直记忆了很久。
这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在同学面前“露脸”。好多同学都夸我手巧。也有好多大人夸奖我。说,这么小就会缝沙包,长大了肯定会是个好裁缝!
这些夸奖,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这应该是我想要当裁缝的最原始的动机了。
对于针线的喜爱,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看到母亲纺线、织布、纳鞋底,就总要上手试试。试得多了,也就掌握了些技巧。自然就更经不住别人夸奖。越发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的裁缝。
中学时,看到表姐做衣服,很是羡慕。没有新布可供练手,就把一条旧裤子拆了,把布料翻过来,重新缝到一起。竟然很像一条新裤子了。连母亲都夸我做得好。
这不过是依原样再缝回去,不算什么。用新布料做衣服,却从未试过,这得会裁剪才行。而要会裁剪,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多年求学,终究还是没有当成裁缝。后来的生活中,偶尔做些小玩意,过过手瘾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