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980697/1b67371bf0af936b.jpg)
01
年底,事情多而杂,每天有各种杂念涌入脑海,让人烦不胜烦,压力有些大。怎么办?
多年的职场经验告诉我,当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做两件事,一是运动,二是看书。
运动让我流汗,帮助我清除大脑中的杂念,可以一心把精力聚焦于最重要的事情上;
看书帮助我走近智者,看智者面对困难时的所思所想,帮助我理清思路,让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今天这位智者是查理·芒格,看的这本书是《穷查理宝典》,一本我曾经拿起又放下却没怎么看过的书。
现在回想起,当初没有看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被过于神话了。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创造投资神话的投资人,这样的赞誉足够高,高到让人觉得虚幻。
人一旦被神话就会显得空洞且不真实,而我更喜欢有血有肉的人。
直到今天无意间再次翻开这本书的前几页,我才发现其实他在被神话之前,也是个经历过许多人生苦难和社会毒打的普通人,让我顿时有了要了解下去的兴趣。
02
在众多的介绍中,芒格的个人生活常被一笔带过,说他经历过中年离婚、丧子之痛。但显然这样的介绍很难概括他所承受的苦难。
书中介绍,芒格21岁结婚,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子两女,但8年后,他们的婚姻就走到尽头。29岁时,芒格和结婚8年的妻子离了婚。
那会儿,他很穷,工作也没有什么起色。
但更不幸的是,离婚不久,他深爱的儿子被诊断出白血病,在那个尚未出现骨髓移植治疗方法的年代里,芒格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去,无能为力。如书中所说,“那个时候查理会到医院探望垂死的儿子,然后痛哭着走在帕萨迪纳的街头”。
一个男人的痛哭,多么的心碎和无奈。那是他人生至暗时刻。
这样的日子他熬了近三年,直到遇到第二任妻子,那一年,他32岁。
在他的2个女儿和女方的2个儿子的见证下,他们结了婚。婚后,两人又陆续生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共8个子女。
因为家庭的责任,在第二次结婚后,芒格更加卖命地做律所的工作,但即便如此,收入仍不高。为了养家,他开始在妻子的支持下进行律所业务之外的投资,寻找别的赚钱办法,包括房地产投资,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并在35岁时遇到了巴菲特,开始了后面众所周知的传奇财富故事。
03
这样看起来,这个传奇人物,35岁之前的人生似乎平平无奇,甚至有些倒霉,但为什么他后来会创造如此大的财富奇迹?
在我看到的为数不多的章节里,有三点令人钦佩,或许是一部分答案:
第一,他酷爱阅读,具有旺盛的学习力,甚至他的孩子都觉得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几乎所有的人接触芒格,都发现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书虫。广泛的阅读,让他拥有丰富的知识,拥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对投资做深度思考和分析,这也是让他一生积累巨额财富的重要基础,可以说,他的钱都是靠智慧赚来的。
这从他一生信奉的价值观便可看出来: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抱有好奇心,遇事冷静镇定,不心生妒忌和仇恨,言出必行,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有毅力恒心,拥有客观的态度,愿意检验自己的信念。
第二,把手头的事做好。
这是芒格初创公司时的一个原则,他认为赚钱最关键的是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已经拥有的客户照顾好,其他的自然会来找你。
这个观点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却很难做到。我们习惯性地心猿意马,总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殊不知,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到足够优秀,足够好,自然会吸引更好的,这也是吸引力法则——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
第三,足够乐观,足够耐心,足够有定力。
无论顺境、逆境,都保持客观积极的心态,这是芒格;一旦确定了做一件事情,可以去做一辈子,这是芒格;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去把它做好,这更是芒格。可以说,乐观、耐心,有定力是芒格一生践行的,也因此,他能默默地、慢慢地积累巨大的财富。
总体来说,大道至简,关键是他在用一生践行,而我们却总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浮躁的心总是很难安静下来,切忌切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