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使贪》一文中的历史错误

作者: 王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5-28 05:43 被阅读0次

  早晨我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使贪》时,竟发现了两处历史错误。

  此文选自刘基的《郁离子》,刘基作为明朝的开国重臣,文学大家,许多哲思散文振聋发聩,比如他的《卖柑者言》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使贪》一文讲述的是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吴起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将领,奠定了魏国战国初年霸主的地位,后魏文侯不信任吴起,吴起被迫逃亡楚国,在楚国变法,遭遇世族反对而被杀。吴起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但他打仗无一败绩,他和战国中期的秦国大将白起一道被人们尊为“战神”,他的人生又是辉煌的!

  我找出了此文两处错误,或许是刘基时代没有系统梳理过战国历史吧,现将两处历史错误分析如下:

  其一:“西有虎狼之秦”,此句话我以为不妥,“虎狼之秦”的称谓应该始于商鞅变法之后,战国初年的秦国非常贫弱,常受他国欺侮,被山东六国压制于函谷关内,甚至于还被魏国占去了河西之地,有这样贫弱的虎狼吗?“虎狼之秦”言即秦国凶蛮,秦国经商鞅变法开始强盛,屡次粉碎六国的围攻,是以被称作虎狼之秦。其实变法后的秦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安居乐业,虎狼之秦只是六国的诽谤、抹黑之语罢了。

  其二:“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梁。”此句我也以为不妥。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如吴起一般有才能的人,就不会到魏国去了。大梁是战国魏国的都城,是以人们把魏国又称梁国。但大梁何时成为魏国的都城呢?是在魏惠王时代由安邑迁往大梁的,在魏武侯时代都城还在安邑,又怎能说“却行不入大梁”呢?魏惠王时代魏国将都城迁往大梁,秦国在秦孝公和商鞅的指挥下,都城由栎阳迁往咸阳,咸阳的地名还是商鞅给起的呢!

  《使贪》一文中公子成规劝魏武侯启用吴起,理由是充分的,能力如吴起一般超凡的人不贪恋钱财,就不会甘为人臣的,也就是说人才要给以丰厚的待遇。再者有了吴起这样的将军,其他五国才不会轻举妄动,才能保障魏国的安全。其三假若吴起被迫离开了魏国,魏国有才能之士就会退却离开魏国,魏国将无人才可用。

  魏国坐拥天下人才而不用,原因不是吴起的离开,而是国君的傲慢和短视。商鞅从魏国逃亡秦国效力,张仪由魏入秦,范雎由魏逃秦,乐毅由魏入燕,等等等等,魏国坐拥天下大才而不用,直至战国末期被秦所灭,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了。

相关文章

  • 刘基《使贪》一文中的历史错误

    早晨我做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使贪》时,竟发现了两处历史错误。 此文选自刘基的《郁离子》,刘基作为明朝的开国重臣,文学...

  • 名相的最后一天

    历史背景:洪武八年,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后,派丞相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岂料刘基愈发病重。刘基...

  • 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的病理

    贪产生隆,适度的贪使隆增多,过度的贪使隆减少。嗔产生赤巴,适度的嗔使赤巴增多,过度的嗔使赤巴减少。痴产生培根,适度...

  • 饕餮门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中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为虚构,切勿当真 《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

  • 二、几句

    纵然历史使人明智,但错误的历史会使人庸人自扰。 一步天地,看一片世界。 终生信服的话:我是...

  • 国内首个以名人谥号命名的县 刘伯温老家浙江文成 故居今变度假村

    今天要说的内容,包含两个景点:刘基故里和刘基庙,它们都和一个叫刘基的名人有关。 如果说“刘基”您不知道的话,那么“...

  • 三立之士,留名与德

    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刘基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广泛影响,主要在于他以自己的学识智慧辅佐朱元...

  • 这种女人有魅力,让人忘不掉

    佛教说人的本性是贪嗔痴,贪是贪婪,嗔是嫉妒,痴是迷恋。 贪是错误的期待,有些期待是错误的,就会一错再错,不可收拾。...

  • 刘基

    明之宰相 到底是谋略出众 用兵如神 真是苍天有幸 书求明典 汉族得以生息发展

  • 明初作家

    A。宋濂B。刘基C。“吴中四杰”共同点:不得好死———————————————————先说刘基。 刘基,自伯温,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基《使贪》一文中的历史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yb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