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共读综述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出现不同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让教师一时无法解决,以至于课堂失控,有些教师就抱怨教育、抱怨学生,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
殊不知,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师自身有关,教师没有做到自身认同,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要想弄清楚自身认同,先来思考这个问题,郝荣琴老师昨天新提的问题:漫漫夏日悄然而逝,秋天已至的季节里,我们再次登上讲台,会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吗?
张建慧老师说:“作者怀着感激心情走进教室,感激又一个教学的机会。顿觉心里触动了一下,不禁反思自己,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进入教室时带着一种感激的心情。作者说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做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
周保梅老师说:“我在读这一章的时候,对这一句话也比较感兴趣,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从第一段可以知道,这位老师已经从教30年,他从教时间之久,仍然能保持这种感激心情,对于我来说是所不能达到的。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也遇到过教育困惑,这种困惑达到了迷失自我的境地。我向外求,求有经验的老师,还阅读教育书籍,收效甚微。教学不在你的方法和技巧上,而是关注人的心灵。当你内心的意念发生转变的时候,你周围的磁场才会发生改变。我就开始有意识的改变,内心的焦虑变得平静,坦然的面对学生,接受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心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就像天使般可爱。我还没有达到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我觉得感激的心情是饱满的、内心愉悦的、充满阳光的、充满感召力的,我决定开学时尝试着怀着热情与感激、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两位老师对“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郝荣平老师对为什么设计这个问题做了解说。郝荣平老师说:“这个问题和后面的内容是相联系的,对后面的内容会进行一个很好的思考。为什么说要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开学在即,很多老师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总觉得假期太短,开学又进入那些自我感觉无序的状态中。等我慢慢看的书多了,我觉得开学我又可以见到我的学生了,有可以投入到这个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中了,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能做到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因为你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带来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改变,语言行为上的改变,才能更好地促使你思想上的升华。”“自我认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老师们只能读出浅层次的意思,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陈翠清老师就为老师们解读“自我认同”。
陈翠清老师说:“专业成长,一个是职业认同,你如何能够充满感激的,充满活力的,开开心心地站在讲台上,某种程度上自我暗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你要对这个职业有着高度的认同。郝晓东老师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你是把它当成一个职业,还把它当成事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能对这个职业有着高度的职业认同,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你的专业成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会有焦虑,会抑郁,会出现困惑,这些问题你自己没有办法解决,你会感到十分焦虑。就比如我们面临的教育现状,学校里教师们为了分数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不认可的。还比如领导让你这么做,大环境让你这么做,你不想做,这个时候就会发生书上提到的身心分离,你的所作所为和你内心所想的,是不匹配的。这就容易走入囚徒困境,或者职业倦怠。当你职业倦怠的时候,你对自身不认同,对自身不认同,你也不会对你的职业认同。这时候你想走出困境,你不得不借助与专业成长。我们的朱老师在专业成长上下很大的功夫,要引领全国几万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能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专业成长、职业认同,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二者互为补充,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专业成长了,就能够做到职业认同。做到了这两点,就理解了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陈翠清老师:“怎样理解自我认同?你首先得认识自我,然后悦纳自我。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接受了自己以后要悦纳自己,然后发展自己,不必刻意去寻求改变,要有自己的行事原则。自己认同了自己的情况,发展自己的优势就好。接纳自己的个性,接纳自己。自我认同的老师,他一定是自由的,首先: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能够将自我与学科打通。第二:他能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第三:有关自信的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自己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发挥优点,改正缺点,自我完善,让自身日益完整,你认同了自己,接纳了自己的一切,以后这个自我就完整了。所以我们不能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接纳自己,用专业成长完善自己,让自己日趋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