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秦人的故事】70、韩氏渊源

【老秦人的故事】70、韩氏渊源

作者: 枫离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22:17 被阅读36次

1、韩厥

公元前758年,晋灭韩国。赐韩地给曲沃桓叔的儿子,姬万。故以韩称呼,便是韩万。也是韩氏最早的始祖。

十四年,晋人灭韩。

韩万作晋武公的御戎,杀晋哀侯有功。

韩氏本是桓庄之族的后代,这就导致不被受信任。

韩氏在早期晋国历史上,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一直到韩厥,韩氏才崛起。

韩厥是怎么上位的呢?

当韩氏一步步衰弱,韩氏投靠赵氏。在晋灵公时期,赵盾大权独揽,韩厥被赵盾赏识。

任晋国司马,主管刑律。韩厥为人刚正不阿。在秦、晋河曲之战(因为公子雍一事,秦国令狐之战战败,所以卷土重来)。

赵盾的御戎,严重违犯军纪。韩厥不顾他是赵盾的御戎,立刻把他杀了。

赵盾听说以后,为了为自己立威信,故意说:这是我故意考验你的,你做的很好。

然后在军中大加褒扬。

但是话是说得好听,赵盾自此之后,却没有提拔韩厥。整整二十六年,韩厥一直是司马。

韩厥继续他的刚正不阿,在鞍之战之时,郤克的亲信违背军令。

韩厥老样子,又要斩杀此人。郤克立马赶到,结果人已经被杀。

这时候郤克只能效法赵盾,继续夸奖韩厥。

并且在此战中,韩厥不顾生死,把齐顷公的左右御戎都杀了,齐顷公大惊失色,最后跟逢丑父调换车中的位置,才死里逃生。

因为韩氏本来依附于赵氏,当赵盾死后,一步步衰弱下去,韩氏也就受到了影响。

晋景公上位以后,为了对抗原有的政治势力,又提拔韩氏。

于是在鞍之战第二年,韩厥提升为新中军将,进入晋国内阁。

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鞍之功也。

晋景公时期,晋景公决定迁都新田。当时朝中一片反对,只有韩厥支持

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于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泽林盬,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公说,从之,夏,四月,丁丑,晋迁于新田。

于是晋景公非常青睐此人。

在赵氏下宫之难,韩厥保持中立。当时感恩以前赵氏的收留之情,在晋景公恢复赵武的时候,积极推荐赵武。

公元前574年,栾荀发难,试图杀晋厉公。两家共同希望韩厥出兵,韩厥说

召韩厥,韩厥辞,曰,昔吾畜于赵氏,孟姬之谗,吾能违兵,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

说:我自小在赵氏的抚养下长大,当年赵庄姬诬陷赵氏,我都没有出兵。现在何况是杀国君。既然各位连国君都不肯侍奉,我对于你们又有什么用呢?

到了晋悼公即位,韩厥终于当上了晋国的执政。在任期间,韩厥的存在感很低,因为他早年做司马,因此在执政位子上,还是如此,一直致力于修明法度。而不是去搞军事。

公元前566年,韩厥告老还乡。

2、韩起

韩厥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韩无忌,一个是次子韩起。

按照春秋时期,世卿世禄的制度,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爵位。

韩无忌有废疾,所以辞去这个爵位。希望让弟弟韩起承袭。但是晋悼公觉得韩厥威望高,让韩无忌做掌公族大夫。

公元前560年,晋悼公因为财政收入紧张,把四军缩减到三军。

荀罃,士鲂,卒,晋侯蒐于绵上以治兵,使士丐将中军,辞曰,伯游长,昔臣习于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贤也,请从伯游,荀偃将中军,士丐佐之,使韩起将上军,辞以赵武,又使栾黶辞曰,臣不如韩起,韩起愿上赵武,君其听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黶将下军,魏绛佐之

于是这帮人互相礼让了一番。

韩起还是做上军佐。

晋悼公死后,晋平公即位。在晋平公执政期间,最大的内斗,当属栾氏和范氏。

赵氏因为栾氏,才导致下宫之难。所以不会去支持栾氏。而韩氏和赵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也不支持栾氏。

公元前548年,赵武执政。赵武在任期间,最大的工作,就是弭兵之盟的达成。

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如晋,告赵孟,赵孟谋于诸大夫,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将或弭之,虽曰不可,必将许之

韩起的态度氏支持弭兵,认为战争对于各国,特别是小国是个折磨。

到了,季札访问晋国,季札预言,晋国的朝政必定归于韩赵魏三家。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

公元前541年,赵武死后,韩起成为晋国执政。

韩起的执政的二十六年,相对而言是在弭兵之盟后的保护期,各国的战事减少,所以韩起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赫赫武功。

并且,外患减少,内斗加剧。无论是谁,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长叹一声。

所以韩起无论对外,对内,都感觉很软弱。

当年,鲁国的穆叔就说

政在大夫,韩子懦弱,大夫多贪,求欲无厌

最后果然

及赵文子卒,晋公室卑,政在侈家,韩宣子为政,不能图诸侯

于是在韩起执政时期,晋国这个霸主,就没有那么大威胁力的感觉。

平丘之会,晋国出动战车四千乘,本来想示威。结果被郑国的子产说

子产曰,晋政多门,贰偷之不暇,何暇讨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

晋国这个纸老虎,彻底暴露了。

但是多少,这次会盟,使得齐国重新臣服于晋国,也算是达成了一个小目标了。

韩起在任期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勤王。韩起执政的时候,周朝爆发王子朝叛乱。

这次叛乱规模庞大,时间跨度极其长。导致周朝王室的图书馆的书籍,不知所终。对于晋国而言,这次平叛,也导致晋国的威信尽失。最明显就是王子朝质问晋国那番话。

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砥,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谷,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寿,早天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闵马父闻子朝之辞曰,文辞以行礼也,子朝干景之命,远晋之大,以专其志,无礼甚矣,文辞何为。

韩起本人不像他父亲一样大公无私。他常常利用自身职权,做些不符合礼制的事情。

比如,公元前526年,出使郑国的时候,公开要求郑国,希望得到宝玉。后来又直接抢夺商人的宝玉,最后被子产教育了一番。

但是正是韩起执政的期间,韩氏迅速壮大,最终能够在波谲云诡的斗争中站稳脚跟。但是这种代价,自然是让晋国陪葬。

相关文章

  • 【老秦人的故事】70、韩氏渊源

    1、韩厥 公元前758年,晋灭韩国。赐韩地给曲沃桓叔的儿子,姬万。故以韩称呼,便是韩万。也是韩氏最早的始祖。 十四...

  • 【老秦人的故事】67、士氏渊源

    上一讲我们讲了,鲁昭公最终客死他乡,没有回到鲁国。 对于季孙意如,当时人的看法非常有意思。 晋国的赵鞅询问史墨。史...

  • 【老秦人的故事】71、魏氏渊源

    在晋国的魏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家族。他是一个很没有存在感的家族。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

  • 【老秦人的故事】73、智氏渊源

    智氏,又称知氏。知氏和荀氏同宗,其先祖是荀首,荀林父的同母弟。因为他的封邑在智地,所以又称智氏。 公元前597年,...

  • 【老秦人的故事】72、中行氏渊源

    中行氏,又称荀氏。其祖先是原氏黯。 来到晋国的时候,作晋武公的大夫,晋武公把荀地赐给他,所以又称荀息。 晋武公灭荀...

  • 【老秦人的故事】68、赵氏渊源

    1、赵衰 赵衰是赵氏在晋国站稳脚跟的第一人。赵衰的年龄大致和重耳一致。两个人如同亲兄弟一样。 当重耳逃亡国外,赵衰...

  • 【老秦人的故事】107、田氏掌权

    前面我们讲了,齐国的公子阳生即位,是为齐悼公。在吴国攻打齐国的时候,被不知名的齐国人杀死了。于是拥立齐悼公的儿子为...

  • 【老秦人的故事】28、赵氏孤儿

    话说《史记》中有四大神话,分别是 1、周召共和 2、烽火戏诸侯 3、赵氏孤儿 4、苏秦张仪 其中烽火戏诸侯我们仔细...

  • 秦人有璧

    秦人有璧,名曰和氏,出于深山而琢于城,其质温润,其形奇巧,秦人甚喜之。 一日,有玉问于和氏:汝深得秦人喜,何也? ...

  • 老秦人

    纠纠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近段时间刷了《大秦帝国》,果断追剧,连刷两遍,舍不得放下。又连读了孙皓晖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秦人的故事】70、韩氏渊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b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