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无事,便看起了朋友圈。
其中有一条的配图是关于价值问题的,言辞大致如下:“诸葛亮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箭不够用,关羽从来不问刘备为什么兵那么少,张飞从来不问兵临城下该怎么办——如果万事俱备,你的价值何在?”
很是励志的一句话,也十分适应这个残酷世界的生存法则,但不知为何,我看到的第一反应竟是有些难受,于是顺手点了一根烟。
待烟气排出,心绪也得到了些许平复。再看着先前那张使我难受的配图,却对着它淡淡一笑——他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么?
我没有寻找答案,思绪飘回了昨夜。有朋友问我:“你认为怎样才算成功?”
似乎从来没有人同我谈过这个话题,于是我微微愣神,少顷便有了答案:“我心里的成功,可能不是获取多少财富,博得多少荣誉,或者享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那是什么?”
“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想做的事情又有哪些?”
“比如说大学出来,当个老师,给爷爷奶奶养老,接着再照顾一下父母……虽然他们离异了。当然自己得有个安稳的工作,工资不用太高,可以谋生就行。最后死前写完自己想写的东西,我的人生也就算有一点成功了。”
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条甘于平凡且没有梦想的咸鱼。
朋友与我的志向还是有不小差异的,但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他终究包容了我的“成功论”。
然而当时我没有丝毫说服朋友的成就感,只是在心里泛起一缕淡淡的愁意。
先前听我谈到写文章,朋友又发表了他的看法:“你写的东西我看过一部分,给我的感觉如同《读者》上的一些文章,何不向类似的杂志刊物投稿呢?这样还可给自己镀镀金。”
这自然是个充满诱惑的提议,然而只能感谢朋友的抬爱,因为这对我来说难度有些大。最大的难关便在于我笔力低微,难以写出符合那些刊物标准的文字。其次便在于自己本身的不成器了——身如墨玉,何能度金?
就如高一文理分班时不听父母与老师的劝阻,仍然固执己见选择了文科。
就如高考分数出来后填报志愿时偶然看见提前批上这个文学专业的选项,便不假思索地选择了不服从调剂。
选择文科的初衷与后来的实际固然是有所出入的,然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初心至今为止倒也算不上辜负。
当初选择文学专业,或者不是对它本身有多么地热爱,而只是喜欢它的名字,如此而已。
如果说还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大概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罢:古往今来世间的仁礼忠义,在心里都可以被“价值”二字结构。
所以若有人问起假如万事俱备我的意义何在,那我只好告诉他:“倘得万事俱备,那便把酒祝东风。”
然后从容一笑,转身离去,哪管身后千人万语。
后记:
朋友圈里的配图与文案是有所出入的,通过询商,我知道了朋友的本意,因而写的这些话并无任何冒犯之处。此外我对那位朋友一直是十分敬佩的,从前如此,现在依然。
在这里还想给大家讲个笑话,是关于文中所提配图的。这个“笑话”摘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时所引用的《魏略》——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