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22149/dcbcaa99adf32cc4.jpg)
读史不是满足你的探奇、不是让你有吹嘘的资本、而是通过读史中的因去验证史中的果,是用更高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是用前人的经验来改良和补救当下,是用大历史观去迎接未来。
历史与历史人物
什么是历史?吕思勉先生在《大中国史》中提到: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原因,找到了它的原因就可以预测结果,而且可以谋“改良”“补救”的样子。通过记载可以记录事情的经验,这个记载就是历史。读历史有什么用?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读史不是满足你的探奇、不是让你有吹嘘的资本、而是通过读史中的因去验证史中的果,是用更高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是用前人的经验来改良和补救当下,是用大历史观去迎接未来。
用穿越思维、上帝视角、带着现代认知去看待历史人物都是耍流氓。虽说历史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但不能就因此否认历史人物的作用,历史人物是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并留下足迹的人,所以很多历史作品都聚焦于历史人物之上,研究历史人物也是研究历史重要的一部分。某些人物之所以能被记录在历史中,是因为在时间节点因他的行为导致了历史的走向,就如同可以打开门锁的钥匙,当一切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由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打开整个时代的变革之门。
在烦乱复杂的中东地区,稍微一点火星就可能点爆世界的神经。乱世出英雄,在中东地区,在近现代涌现出璀璨的人物,他们主导或推动了历史的波澜。在某些著名的历史事件之后,应当有某些人、某些事的不断发生和影响,从而导致了历史的走向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2149/1ba5e77a9064dfc4.jpg)
用忒修斯之船来比喻的话,其他古文明要么触礁沉没,要么主体结构早已完全更换,只有中国的主体结构和零件仍旧使用原版设计图,所以说中华文化是唯一流传至今的古文明并没错。
古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这个概念最早是19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提出,他们把古希腊文明单列出来,然后把两河、印度河、黄河、恒河这些诞生于大河流域的文明归为一类,称为四个早期文明。这个概念后来被严复和梁启超引入中国,逐渐形成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写道:“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厥名河流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当然因为梁启超本人当时的学识以及考古学方面的发现不多,他得出的结论并不算完全正确。人类自从文明开始,就喜欢强调自己的血统从而证明族群所获权利的合法性。从动物学上看似乎有着矛盾,自然界中种群领袖的交割并不以血统为依据,而是依靠纯粹的力量获取。但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的荣耀》里提到:女性整天想的是自己和后代的生存保障,而男性整天想得则是将后代传播得更多更远,一个强力的领袖获得权力得通过基因的强大的适应力,他在努力传播自己基因的同时也会将这些适应力极强的基因传给自己的后代,而宣扬血统则可让不少人相信权力获取的合理性,令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服从感,从而利于统治者更好的掌控权力。所以,历史上东西方的君主们在获取权力时的首先要务就是证明自己血统的高贵,甚至不惜篡改和编造。
那将视野放大,不再将目光集中于某个人、某个族群而是从整个文明来看,能够延续至今的文明并非都是依靠传承,而是依靠不断的融合和自我变革形成的良性体系。单纯从文字上看,人类早期文明一共为六个: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爱琴海附近(线形文字)、黄河流域(甲骨文)、恒河流域(古梵文)。但从中细看,最早的文字均为象形文字,正好有四个,后期出现的对西方有重大影响力的希腊文明,其实是次生文明,是在充分吸收了身旁两个大型农耕文明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后逐渐成长起来的,希腊文字产生于腓尼基人,腓尼基字母学习自古埃及文明的圣书体,从驯化的动植物看,希腊并没有自己独立驯化的动植物,所有驯化动植物均来自外部输入,甚至农业技术都来自外部,因此“四大”里并没有希腊文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这两个文明地理位置比较接近,差异不显著,暂且可以归为同一原生文明,所以《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当然“四大”也不准确,后期大量的考古发现,最早的人类文明应当加上两个:安第斯山文明和中美洲文明,所以学术界认为的人类最早文明为六大:古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安第斯山和中美洲。
从六个早期文明的传承上看呢,古埃及文明:文化、文字、宗教信仰失传;古印度:文化、文字失传,早期文明的宗教根本无法确定;两河文明:文化、文字失传,宗教覆灭;美洲的两个文明:文化、文字失传,宗教基本消失。以上五个古文明不仅文化、文字失传,文明被其他文明吸收融合改造后再次输入,宗教信仰完全更改。只有中国,文化方面内在核心一以贯之并得到不断变革和发展;文字方面虽然由繁体变为简体,但整个继承体系和源流十分清晰;宗教方面道、儒、释影响至今,并将持续影响下去;民族方面主体结构没多大变化并且融合了不少其他民族,大量特性得到继承。
用忒修斯之船来比喻的话,其他古文明要么触礁沉没,要么主体结构早已完全更换,只有中国的主体结构和零件仍旧使用原版设计图,所以说中华文化是唯一流传至今的古文明并没错。
曾经辉煌灿烂、影响巨大的古埃及文明如何消亡?现代埃及如何建立并成为阿拉伯世界颇具影响力的国家?中东乱局的思想根源和发展是怎样?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上的人和事是怎样产生并影响至今的,都得从源头说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7722149/49723191a49ebc04.jpg)
“埃及人是宗教的…”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诞生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农耕文明的产生离不开优厚的自然条件,尼罗河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孕育了先进的农业文明。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这里诞生了古埃及文明。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获得稳定粮食来源后人口开始大量聚集和稳定增长,社会分工和阶级化开始出现,逐渐在尼罗河上游和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两个国家。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实现了统一并建立了第一王朝。实现统一后的埃及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但盛极必衰到了第六王朝时期王权衰落国家陷入分裂和动荡,直到十二王朝的建立并迁都底比斯后才又再次回归统一。此时的埃及在农业、建筑、天文等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科学成就,先进的文明吸引了其他文明的目光,从考古发现看,亚述和古希腊文明都以学习埃及文明为荣,而爱琴海繁忙的海上贸易则大大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丰富的资源会引起其他文明的窥视,欲望是文明发展的最佳催化剂,生存和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埃及并没有自然天堑来阻隔外来威胁,它没有高山、平均海拔为100-700米,大量的沙漠、丘陵和长长的海岸线决定了此地并不利于防守,一旦强敌来袭可以轻易突破防线并迅速占领富饶的尼罗河三角地区,这也决定了埃及数千年的命运。身旁的文明不断兼、发展,一旦成型必然会将目光看向富饶的土地,埃及内乱来带的国力衰落给了这些文明最佳的机会,没多久武器占据优势的北方外族侵入埃及并占领了北部地区,埃及王族只能不断南迁、卧薪尝胆,在吸纳北方外族的长处后,拉美西斯二世打败侵占北部地区多年的外族,将埃及的版图从北非扩大到西亚,一个强盛的埃及帝国横空出世,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新王朝时期,而著名的摩西及《圣经》中提及的出埃及记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450年。
公元前525年,埃及再也无法阻挡强大的波斯帝国,最终首都被攻陷,法老被俘虏, 古埃及时代至此结束。公元前332年,面对强势崛起的马其顿,波斯人不得不将埃及拱手相让,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时任埃及将军的托勒密建都亚历山大开始统治埃及。古埃及文化有一个致命特点:阶级性太强,不接地气。文字“圣书体”以及为方便书写而产生的“僧侣体”与“世俗体”掌握在王室和僧侣的手中,文字系统的复杂性和阶级性导致普通民众根本无法学习和使用,因此对民间的影响并不大,更无法将文化保存于民间。在希腊统治时期,虽然没有排斥古埃及文化,但由于古埃及文明的阶级性带来的封闭,民间更多的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继承希腊文明的罗马人很快染指近在咫尺的埃及,公元前30年埃及不得不面对罗马人到来。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的计谋和美貌没能保住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后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成了罗马帝国的粮仓。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埃及本土宗教和文化面临绝境,狄奥多西一世在4世纪时下令关闭除了基督教外所有的宗教场所,王室、宗教人员无一幸存,文字的传承彻底断绝,失去了文字作为可靠载体,文化的失传几乎是必然现象。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文化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公元639年,强盛的阿拉伯帝国征服了埃及,埃及苏丹为了应对蒙古西进和十字军的威胁,从中亚地区购买的马木鲁克卫队,但马木鲁克势力逐渐做大并最终夺取政权,阿尔巴尼亚后裔阿里成为埃及的统治者,通过马木鲁克战争,埃及成为有用自治权的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
从640年阿拉伯人的统治开始,到1798年被拿破仑占领,埃及接受了近12个世纪的阿拉伯文化浸染,绝大部分民众改信伊斯兰教,只有少数科普特人信奉基督教,原生古埃文化及宗教因其固步自封和不断的外来文化侵入,早已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的只有埃及人对宗教的极大热情。
“埃及人是宗教的…”这样的话,直到今天仍在被埃及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反复引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