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是一本散文集,是安徽籍作家闫红的作品,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它是微信读书里面无意间跳出来的,开始我是抱着随意阅读的心思去对待的,不料却被吸引着,一口气读了下去。
闫红的文字很真诚、很坦率,爱恨情仇都十分分明;闫红的文字也非常清新、唯美,有一种不饰雕琢的天然野性。
文集是对童年时代生活满满的回忆。
有妈妈和她的相爱相杀。在物质上,妈妈倾其所有,要给她增加营养。面对她的偏食,不肯吃猪肉,妈妈千方百计的往她的碗底卧两个鸡蛋,并训练出如武林高手般迅捷的身手,抢鸡大腿给她加餐等等。然而,年少的她并不领母亲的心意,趁母亲不注意,将不喜欢吃的东西,偷偷的扔到隐秘的抽屉里。
在沟通上,也许是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妈妈却简单又粗暴,往往一不如意,便对孩子一顿暴打。
明明是最亲近的两个人,却如同两只刺猬,靠近了,便彼此伤害;靠的远了,又彼此怨怼。这种血缘上的爱,也许要等到若干年后才能和解。
闫红从小偏科严重,除了语文,其他功课一塌糊涂。被老师所不喜,甚至被勒令退学。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实在是不小的创伤。幸亏,在休学的半年里,她有机会在乡下度过。而大自然,似乎具有神奇的疗愈功效,也是她日后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父亲对她的包容和理解。当她十六、七岁时,觉得适应不了学校的课程时,父亲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并帮着联系写作班。在没有毕业文凭和证书作为保障的情况下,依然坚定地支持女儿的决定,并亲自送她去远方求学。
所以,成年后的闫红不无感激地说:“真正的富养,不是给女儿金尊玉贵的优渥生活,不是教她琴棋书画,带她周游世界,而是给她自由,让她冒险,跟她一起赌个未来。”
这样的做法,在我们今天看来,也确实风险挺大。但同时,也让天下为人父母者深思:你的孩子,并非是你的孩子。尤其是在教育这件大事上,更适宜根据孩子的特长,才能让他健康的成长。
文集还用极大的篇幅,描写了姥姥,一个一辈子争强好胜又决断果敢的老太太。
上世纪50年代,因为她的强悍和暴躁的脾气,令姥爷和她离了婚。但是,她骨子里其实应该还是爱着姥爷的,所以,她选择了与前夫比邻而居。甚至,很乐意让亲友们误认为两人藕断丝连。
后来,姥爷又陆续娶过两个女人,姥姥还曾和第二位联手对付第三任。
作者并没有偏袒自己的姥姥,尽管她觉得姥姥很可爱,很率性,但第三位姥姥的身上,温婉柔美的处事态度,让她对其十分尊敬。
她这样评价第三任姥姥:“不管她的人生是怎样喧嚣而寂寞,她都将它变成一个个庄重而有美感的时日”。聪明的女人,或许都懂得如何爱生活吧。
在这本文集里,除了亲情,还有友情、爱情的许多故事。它们似乎很家常,却又令人十分动容。闫红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对周围的人和事,存有天生的热情和好奇。也正是这份特质,成全了她的作家之梦。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年少的时光,我们是再也回不去了。作为和作者同时代的人,我似乎能懂得她心中的怅惘和不舍。幸亏还有文字的温度可以触摸,让回忆仍觉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