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12-23冲突沟通力

2024-12-23冲突沟通力

作者: 黑雨赋能 | 来源:发表于2024-12-30 09:06 被阅读0次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凯恩与法学家艾克·拉萨特共同撰写《冲突沟通力》。

《非暴力沟通》的续作。

两位作者,都是《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心理学家卢森堡的学生与合作伙伴。

如果说《非暴力沟通》,是卢森堡对于人与人之间理想沟通模式的理论框架与原则阐述,那么《冲突沟通力》就是如何在冲突场景下,把“非暴力沟通”理论付诸实施的操作手册。

作者拉萨特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他和友人走在旧金山街头,突然一个男人怒气冲冲地直冲过来,把拉萨特逼到了墙角,当时拉萨特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可能要遭遇抢劫或者暴力攻击,于是本能地拉开了架势,想保护自己,顺便检验一下,自己练了一段时间的合气道武术是不是真管用。

但是,拉萨特转念一想,如果贸然动手,那么岂不是着了道儿,铁定激化了矛盾,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危险?

所以,他反而客气地和对方说,距离太近了,你能退后一点吗?

看到对方听从了自己的建议,拉萨特又问“你需要什么?”

对方的回答是“钱!”

于是,拉萨特一边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一张钞票递过去,一边问

“你为什么需要钱,是因为你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吗?”

说到这里,本来气势汹汹的男子突然崩溃了,他伸出双手拥抱了拉萨特,开始抽泣,随后说了一声谢谢,就跌跌撞撞地走开了。

在复盘这次小小的意外冲突时,拉萨特说,自己是幸运的,遇到冲突,能够从本能性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模式中挣脱出来,最终通过理性沟通解决了问题。

形形色色的冲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拉萨特把冲突定义为,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因诉求和利益矛盾造成的各种对抗与分歧。

而刚刚提到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模式,往往是我们遭遇冲突时候,根据本能做出的应对反应。

所谓“战斗或逃跑”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迫近的外来威胁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剧烈的不安定状态中。

首先,我们大脑中的情绪处理中枢,杏仁核会第一时间发出警告,这些信号会迅速传输到大脑底部的下丘脑,启动这个模式。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辆汽车,那么这辆汽车相当于进入了自动驾驶模式,由反应迅速但功能简单的杏仁核来主控;

杏仁核会快速评估我们面对的敌人,在战斗或者逃跑当中迅速地二选一。

同时,我们的身体会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注意力变得敏锐,心脏开始将血液送到身体四处,这样氧气和葡萄糖能够更快地抵达肌肉。

这一系列的反应都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敏捷度与爆发力,这样,无论我们是选择和对面的敌人战斗,还是选择逃跑,成功的概率都会提高。

在人类发展早期,这种机制曾经无数次帮助过我们的祖先避开危险,大大提高了生存概率。

不过,拉萨特说,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频率不断增强,各类合作型任务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战斗或者逃跑”,也许都不是我们应对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

强硬的“互怼”,也就是战斗,很可能会让冲突迅速升级,给彼此造成更大的损失。

而逃跑,则可能让我们无法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

不仅如此,这两种出于本能的鲁莽选择,都可能让我们失去解决冲突,实现共赢的机会,并且在事后恢复冷静时,感到深深的懊悔。

于是,两位作者拉萨特和凯恩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基于“非暴力沟通理论”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遭遇冲突时,不再陷入“战斗或者逃跑”模式,而是能够与发生冲突的对方实现有效沟通来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洞察并尊重双方的心理需求,然后通过语言等沟通手段,来创造联结与共情感,找出能够尽量满足双方需求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坚持不懈,从而在自己的大脑意识里,建立全新、健康的认知反应路径,以替代“战斗或者逃跑”模式。

所以说,如果你苦于自己的社交沟通技巧不够完美,从而无法正确应对遭遇的冲突,希望有所改变,这本书绝对适合你。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两位作者,为我们介绍“非暴力沟通”在实施中的两个基本原则,“回应”与“调解”。

然后,我们再来跟随拉萨特和凯恩的讲述,看看他们如何为大家逐步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具体操作步骤,从而达到消弭冲突,实现共赢的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12-23冲突沟通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hu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