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思历史
吕洞宾那些事儿

吕洞宾那些事儿

作者: 鷺風 | 来源:发表于2017-03-14 08:13 被阅读245次
    吕洞宾那些事儿 吕洞宾那些事儿 吕洞宾那些事儿 吕洞宾那些事儿

    说起吕洞宾,那真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大家都知道他是八仙之一。有关他的传说乃至绯闻也为数不少。吕洞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真实的吕洞宾其实表字洞宾,号纯阳子,名喦("喦”或作“岩”)。

      关于吕洞宾的身世,当然也有不少的传说,有的说他本是唐朝宗室之后,因为武则天要诛灭李家皇室子孙,不得已才随母亲姓吕。此传说将吕洞宾的生年一下子提到了武则天时代。实际上吕洞宾为唐末五代时的著名道士,和陈抟老祖、杜光庭、谭峭等这些著名的道家高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并有交往。吕洞宾从小也并非就是专职学神仙的,他小时候是神童,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文章烂熟于胸。但可惜生不逢时,唐朝末年,科场腐败,他考了几十年,却屡屡不第,也可能是个读正经书不行的主。但对于读书人,只有走科举这条路,所以在吕洞宾四十六岁了,还坚持去应试,到了长安的酒店里,正想喝几杯消消愁,却见一位羽士着一白袍,在墙壁上题诗道:                      

    坐卧常携酒一壶,

    不教双眼识皇都。

    乾坤许大无名姓,

    疏散人中一丈夫。

    得道高人不易逢,

    几时归去愿相从。

    自言住处连沧海,

    别是蓬莱第一峰。

    莫厌追欢笑语频,

    寻思离乱好伤神。

    闲来屈指从头数,

    得见清平有几人。

      吕洞宾见他形貌奇古,诗中的意境不凡,就问他姓名。此人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你想跟我去吗?”吕洞宾还惦记着考试的事呢,没有答应。实际上这位云房先生就是八仙中的“汉钟离”。真名是钟离权,汉钟离是民间的叫法。现在我们看到的八仙形象,汉钟离是个大胖子,整天穿着露脐装扇扇子。但实际的汉钟离可能并非这等模样——这也不奇怪,神仙们都是可以变化的嘛。这天晚上,汉钟离和吕洞宾同住在这家酒店中,吕洞宾睡着后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已经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但乐极生悲,却突然又因事获罪,家产抄没,妻离子散,穷苦潦倒,只落下自己孤身一人立在风雪中发抖,也落了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简直就是一个《红楼梦》精编版嘛。吕洞宾突然醒来后,汉钟离的一锅小米饭还没煮熟呢,这就是有名的“黄粱美梦”的故事。吕洞宾从师父这儿学了这手就依样画葫芦,也让人家尝尝“黄粱梦”的滋味,比如《邯郸梦》等故事。吕洞宾经此一梦,明白了世事无常,荣华富贵都是水月镜花的道理,于是决心修道,随汉钟离练成一身道法。后来吕洞宾又跟另一个师父火龙真人学成了天遁剑法,常仗剑斩妖除害。

      吕洞宾在民间有极大的声望,如果选道家的形象代言人,吕祖的粉丝肯定特别多。吕洞宾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其传道对象固然有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广大下层民众。正因为吕洞宾慈悲为怀,不拘一格随缘度人,所以他才在民众中获得广泛美誉,得到各阶层民众的真诚尊崇。吕洞宾的济世度人事迹,大致可分为几类:

    一、度人为仙(在道教看来,度人为仙是从根本上使凡人摆脱灾难的善举,是最根本的救世之道。故吕洞宾所撰诗词,以劝人修道居多);

    二、救治疾病;

    三、扶助贫人;

    四、惩戒恶人;

    五、倡导人伦,施行教化。

    这五个方面都反映了广大民间民众的善良愿望。所以自古以来,吕洞宾成为民众最感亲近的神仙,成为“好人”的象征。民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也生动地反映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说过:“故佛道中惟观自在(观世音),仙道中惟纯阳子(吕洞宾),神道中惟伏魔帝(关圣帝),此之圣愿力宏大,欲普渡之身世界,拔尽一切苦恼,以是故祥云宝马,常杂处人间,与人最近。”确实,佛道神三教中香火最旺盛的就要数观音、吕祖、关老爷了。吕祖之所以在道教神仙中人气最旺,还和以下几点分不开:

      吕洞宾的形象很好。虽说世间画的吕祖之像不尽相同,有的画成豪气冲天的剑侠形象,有的则是文质彬彬的文士形象。但无论怎么样画,吕洞宾在人们心中总体印象是仙风道骨、神采飞扬的。后世一说道家的男仙人形象,大致就是吕洞宾这个样子。像铁拐李、汉钟离那样的,道行虽然深,但一个是残疾人形象,一个是需减肥的大胖子,所以就远不如吕祖的号召力大。看颜值不是今天才有,自古以来就是,这实力派不如偶像派在娱乐界中是很平常的事,在仙家也更是如此。

    再一个,吕祖剑术极高明,寻常小老百姓,文化素质不高,往往是见了浅近的东西才喜欢,见了刀剑就害怕。所以佛教中才有种种地狱之说,唬得这小老百姓战战兢兢地去拜佛。而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士学佛时却并不多谈地狱之事。相传吕祖经常身背一把长剑,神威凛凛,剑术通神。《宋朝国史》中这样说:“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民间相传吕祖可飞剑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也就是说,吕祖一念咒,他身后这把剑就像“战斧”式巡航导弹一般自动飞去找目标了。其实吕洞宾剑术极精不假,他自己也写诗说道:

    “欲整锋芒敢惮劳,

    凌晨开匣玉龙嗥。

    手中气概冰三尺,

    石上精神蛇一条。”

    但吕祖是仙人,他的剑并不会随便杀人的。吕祖自已曾言道:“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甚晒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挥剑杀人这等事,正像《庄子》里《说剑》篇中说的那样:“相击于前,上斩颈项,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这只是末节小技。因为老子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断烦恼、绝贪嗔、禁色欲之类却比取人脑袋难得多了,不过寻常之普通凡人,却不明白这一点,只觉得飞剑取人头既好玩又可怕。

      吕祖不避酒色。这个也很接地气,因为酒色之徒比比皆是嘛,老百姓对这些传说更为津津乐道!在民间的许多传说中,吕洞宾不但精于剑术,经常给人们上演“动作片”,而且不避酒色,还常常出演“三级片”。像什么“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在该故事中,吕洞宾好像是个到处留情的风流浪子,白牡丹的角色也有多种说法,有的故事中她是一个王母娘娘驾前的仙子,吕洞宾为了借王母的簪子为人间除害,于是就施展美男计色诱白牡丹仙子,求她盗出宝簪。这算是比较能维护吕祖的光辉形象的,有的版本更糟糕,说白牡丹是个民间女子,吕洞宾调戏未成,挨了一顿骂,这还仅仅是“性骚扰”的范畴,更有的故事中可就“打真军”了。这类故事说白牡丹是个妓女,据说吕洞宾使出房中术,可以“御女不泄”,岂料八仙中的其他人不满意吕洞宾的胡作非为,暗中指点了白牡丹,吕洞宾从而一泄如注,走失了真元,几乎功力全失。白牡丹却因此得道成仙。有的人把该故事和“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的事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说是吕洞宾要没有这件“花花”情事,不至于被黄龙禅师收去宝剑,而无还手之力。其实,吕洞宾好酒是真,但好色却未必。有人说三戏白牡丹乃是颜洞宾之事,与吕祖不相关。上面我说了,吕祖的宝剑最重要就是“断烦恼、贪嗔、色欲”的心中之剑。他哪里会干这等到处留情的事情?吕祖自己还写有一篇《警世》诗道:

    “二八佳人体似酥,

    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

    暗里教君骨髓枯。”

    又说过:

    “息精息气养精神,

    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

    便是长生不死人。”

    吕祖如果尘心不断,好色如命,又哪里能练就一身的神通?不过吕洞宾经常流连于酒肆妓院等处也可能是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为了腾地而迁墓,发掘了在山西邯郸的吕祖墓,发现有一男一女两具骸骨并排,很令人遐想啊!道家某些门派可以娶妻生子,我认为这应该也很正常吧。所以这些绯闻编排到他的身上也不冤枉。吕洞宾经常逛妓院可能也并非好色滥淫,而是开导劝化这些风尘女子们,我想应该不像是类似王林大师们在床上为明星开光。据说吕洞宾曾在广陵妓院的屏风上题下这样二首诗,使得当地的一个名妓弃暗投明,悉心学道,有诗云:

    嫫母西施共此身,

    可怜老少隔千春。

    他年鹤发鸡皮媪,

    今日玉颜花貌人。

    花开花落两悲欢,

    花与人还事一般。

    开在枝间妨客折,

    落来地上请谁看。

      吕洞宾好酒,这个却是不假,道家对于酒并不排斥,好多得道高人、仙人经常都醉醺醺的。所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大概酒中之趣就颇似道家真义。沉醉之中,物我皆忘,倒真有点万物归一也,天地齐寿也的意思。吕洞宾自己有诗道:

    世上何人会此言,

    休将名利挂心田。

    等闲倒尽十分酒,

    遇兴高吟一百篇。

    物外烟霞为伴侣,

    壶中日月任婵娟。

    他时功满归何处,

    直驾云车入洞天。

      诗中豪兴,真似太白之风。“等闲倒尽十分酒,遇兴高吟一百篇”之句尤为精彩。吕祖好酒,有时喝多了也“出事”。有一次吕洞宾大醉,行走在巴陵市(今湖南岳阳市)的街头,遇上了当地太守的车驾,这官不识吕洞宾,便吆喝左右的衙役们要拿下吕祖问罪,吕祖笑呵呵地说,等我酒醒了再说吧。说罢依旧酣睡,这官大怒,正要喝令左右行刑拷打,吕祖却突然不见,只听空中有人吟诗道:

    暂别蓬莱海上游,

    偶逢太守问根由。

    身居北斗星杓下,

    剑挂南宫月角头。

    道我醉来真个醉,

    不知愁是怎生愁。

    相逢何事不相认,

    却驾白云归去休。

      吕祖性格诙谐,度人不倦。说来吕祖和一些远离尘世清高自许的仙人不大一样,他常游戏人间,很接地气,据说他曾发大誓愿道:“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也。”但是正如吕祖诗中所说:“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寻常俗人,度他们恐怕要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钟吕一派对于传道的方式,是择徒而授,不像现今一些道派为了名利疯狂“扩招”。吕祖传徒,必细细考察其根骨,如无修道基础的,别说交五斗米,交五斗金子也不收你。但如此一来,收徒就困难得多了。一般俗人不但悟性差,还常常认假为真。据说吕洞宾一次到乡间,见一伙子人正给神仙吕祖过寿,吕洞宾一看,众人都在给自己的画像斟酒献肉,他想去讨杯酒喝时,却给赶了出来。吕洞宾叹道:

    “独自行来独自坐,

    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

    分明知道神仙过。”

    还有故事说,吕祖见一家母子贫穷,于是投两粒仙米入井,从此井水化为美酒,于是该家中靠卖酒为生,就此衣食俱丰。过了段时间,吕祖来家中回访,其子却抱怨,井水化酒,好却是好,但却没有酒糟可以喂个猪什么的。吕祖长叹道:“人心苦不知足。”于是将仙米收回,井水还是那个井水了。吕祖在人间,恐怕也难免有孤独之感,他有诗道:

    独上高峰望八都,

    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

    几个男儿是丈夫。

      但即便如此,吕祖却始终不厌弃人世,他经常是:“落魄且落魄,夜宿乡村,朝游城郭。闲来无事玩青山,困来街市货丹药。卖得钱,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醉后吟哦动鬼神,任意日头向西落。”据说到了宋朝熙宁元年,吕祖还在湖州一家中饱以美酒后用石榴在墙上题诗道:

    西邻已富忧不足,

    东老虽贫乐有馀。

    白酒酿来缘好客,

    黄金散尽为收书。

      当然,吕祖之所以为世人熟知并广为供奉,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全真派,其祖师王重阳相传就是受吕祖的点化而悟道的,所以随着全真教在全国的到处推行,吕洞宾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吕祖虽然是道教中人,但是他是属于内丹一派的,并不讲究炼金丹什么的,从而改变了道教原来经常用“仙丹”吃死人的事情。由此,道教的内丹派越来越发扬光大,给道教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内丹术得到吕祖的大力倡导之后,在道教中成为最重要的修炼方法。宋元以来的道教诸派,无一不以内丹修炼为旨归。因此,吕祖传道在道教史上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而且吕祖是把道术跟武术结合起来的第一人,后世修道者,练功必练武,至今,在十堰武当山还有武当纯阳派一脉流传,以百岁老道刘理航及其弟子最为闻名。吕祖讲究身内有丹药,修持在个人,按照吕祖这一派的内家修练方法,虽然未必真能成仙飞升,但有些人练就了一身精深的内功和高强的武功还是有的。像吕祖从唐末一直活到南宋熙宁年间还在世,如果是真的,至少有二百岁还多。

      《全唐诗》中收录了吕洞宾的诗词共二百多首,《唐才子传》中也有他的传记。所以吕祖作为一名诗人也是当之无愧的。细品一下吕祖的这些诗,诗文水平极高,请看这一首:

    梧桐影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此诗虽然寥寥几字,但意味深长,可媲美李太白之“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那篇。再看这首:

    九重天子寰中贵,

    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

    不教性命属乾坤。

      不教性命属乾坤,这是何等的气魄,决非哀叹“明日愁来明日愁”的书生之辈能讲得出口,自是仙家本色。而和其他一些道家“仙人”们犹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庄严刻板的诗比起来,吕祖的诗读来更有一种神采飞扬的感觉。王重阳在这方面就比不上吕祖。吕祖这首《答僧见》,大概可以算作是他的一个自况吧:

    三千里外无家客,

    七百年来云水身。

    行满蓬莱为别馆,

    道成瓦砾尽黄金。

    待宾榼里常存酒,

    化药炉中别有春。

    积德求师何患少,

    由来天地不私亲。

      无家无业,无拘无束,三千里来去自如,如云如水,如鹤如松,七百年暑尽寒来。大道修成,瓦砾尽黄金,黄金皆瓦砾。美酒饱饮,君山为我枕,我枕是君山。品吕祖之诗,遥想吕祖之风采,焉能不心折神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吕洞宾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j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