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旅行·在路上摄影
游记-大运河 2019-6-22 汇通祠-澄清下闸

游记-大运河 2019-6-22 汇通祠-澄清下闸

作者: 刘志同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17:14 被阅读3次

          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临燕山,史称“燕”。可能从上学开始“燕山”这个词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我们坐落在燕山脚下,人杰地灵。。。”。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从老家的屋后向北望去,就能看到一排连绵起伏,看起来很小的山,可我知道他们看起来小是因为离我们过于遥远,甚至一直觉走一辈子我也不会走到山脚下,其中最高的那座山上有一颗圆球(后来知道那大概是导航用的雷达),这也更加剧了我对他的观赏的兴趣,我也一直好奇山的那边到底有没有住着神仙,也许山的那边就是我们向往的令一方天地,这也许就是我小的时候对“远方”的定义,在我看来,那里就是远方。

          终于我长大了一些,我住到了离山更近一些的地方,我甚至和我的朋友在假期一起登上了山顶,我不确定那是不是就是我小的时候看过的和想象过的山,登上山顶那种喜悦甚至掩盖住了我一切的理智,我忘了继续看看山那边的世界,竟然忘了看一看这里是不是真的住着神仙。就这样那座山就被我踩在了脚下,那时我才感觉到“远方”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远,他可能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从小开始读书,开始走路,我们读了很多的书,走了很多的路,我们一直在探寻“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是从科学的角度这似乎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后来我也就不想那么多了,因为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用其他的方法依然没法解决。或许我们就是来自这山川和河流,山川构成了我们的筋骨,河流汇成我们的血脉。我们攀过的每一座山,渡过的每一条河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30年前的纪录片《话说运河》将长城和大运河看成中国的两大奇迹,用骨肉长城,血汗运河来形容这两大奇迹,将他们看成组成中国汉字的“人”的一撇一捺。而北京,正是这一撇一捺的交汇点。

    我们就生活在燕山脚下。

        就在这燕山脚下,广袤的华北平原之上。北京历来局势错综复杂,直到元朝,才形成了稳定的局势,也有了今天北京城的格局。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至元四年(1267)决定迁都并在金中都旧城东北郊营建中都新城,八年(1271)改国号“大元”,九年(1272)改中都为大都。至此,北京开始作为中国的行政中心。

      军事上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地区,忽必烈将首都迁往北京,但在北京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北京缺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命名为水井(“胡同”,即蒙语“水井”的意思)。当然,通过取名字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更突出。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人,这个人就是“郭守敬”。

          汇通祠,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岛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为汇通祠。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汇通祠并不是以前的汇通祠了,因为以前的汇通祠已经在修地铁的时候全部拆除了,现在的是重建的汇通祠并改为“郭守敬纪念馆”。在中国,专门为了纪念一位科学家的纪念馆并不多见,而且是在北京,足见郭守敬对北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之大。

    汇通祠 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纪念馆,分三个主要场馆,第一馆主要讲述郭守敬的生平与贡献,第二馆将元大都的水利水系,第三馆讲什刹海与大运河文化。

    郭守敬简介 简仪和浑仪 授时历,高表 窥几,仰仪 白浮泉遗址整修记 元大都水系 大运河变迁 ”舳舻避水“积水潭 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认证书 结语

        从汇通祠出来,下面就是“西海”,郭守敬的铜像就伫立在湖面上,面向什刹海的方向,好像是在守护着这一方水土。虽然没有了他当年看到的那种“舳舻避水”的胜景,但平静的湖面,连天的荷叶还有三三两两的游人也像在诉说着这里往日的繁华。即使再厉害的人可能也无法预知几百年甚至几年几天后的事情,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好当下,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值得尊敬与纪念的。

    湖面 连天的荷叶 这玩意据说叫“蚣蝮”,龙的九子之一,又名“避水兽” 杨柳岸

    沿着西海一直走,就走到了得胜桥,这里是西海与后海的分界

    德胜桥 德胜桥

    过了德胜桥再沿后海往前走,就到了后海与前海的分界“银锭桥”。

    “银锭观山”就是从这里往西山看,是“燕京八景”之一。

    诗曰:“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精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曾经民国美男之一,汪精卫,就是在这里想要刺杀摄政王载沣,可惜失败了,但在狱中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名言。但可惜的是后来却成了汉奸。

    银锭桥 银锭桥

          出了什刹海,沿地安门大街往东走,快到南锣鼓巷,就看到通惠河玉河遗址,在东岸有一个小门能够进去,但上了锁,虽然是文物保护单位看好像也没有人保护就从前面草丛的空隙钻了进去。

    玉河故道 澄清中闸,还有上闸和下闸 通惠河玉河遗址 遗址 东不压桥胡同 东不压桥 600年前的情景

      向南过了东不压桥,就看到正在修建即将完工的玉河观光街,可能是因为新修的缘故,这里简直是热闹的北京城中的一块“净土”,夕阳下的河水,河边的杨柳显得异常的清晰。在河边有很长很长的“京杭运河风物图”,估计得有上百米长,浓缩了从北京到杭州1700多公里运河沿线的所有著名风物,蔚为壮观。

    闹市中的安静 京杭大运河风物图 京杭大运河风物图 澄清下闸遗址 澄清下闸遗址 澄清下闸遗址

        澄清下闸遗址的马路对面就是皇城根遗址公园。现在的皇城,不知道比古代的皇城大了多少倍。北京的大爷大妈们就在这皇城根下悠闲的唱歌、跳舞、下棋、喝茶,是不是600年前朱棣建了这个城墙之后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呢?不知道朱棣看到这样的情景会作何感想。

    皇城根遗址公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

        南河沿大街与五四大街的交叉路口西北角就是“北大红楼”,现在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历史和现代这这里形成了一个交点,沿着封建时代的城墙走到了五四大街,那一刻竟然恍惚,向左还是向右,这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思考的问题,究竟哪个方向才能走向明日的辉煌?当然这也是我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不知道地铁站在左还是在右,终于我掏出了手机,打开了导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大运河 2019-6-22 汇通祠-澄清下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ji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