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2021读书随记第一篇

2021读书随记第一篇

作者: 白梦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1-05-22 18:18 被阅读0次

读书随记(“抄录”)  2021-01-31  to  2021-05-22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行为经济学领域

[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埃尔德·沙菲尔  著      TED演讲人作品

魏薇    龙志勇   译

---------------------------------------------------------------------------------

稀缺会俘获一个人的大脑,使他过于关注稀缺的对象从而失去正常的判断力,这恰恰会导致稀缺状态进一步恶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状态。

没有什么就嚷嚷什么,越没有就越嚷嚷,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现象。所以,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阅读一本书并不是要把书中的每一行的每个字都认一遍,而是较真地弄明白作者的意思,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才能进一步真正掌握一本书的观点、视角以及可能的现实应用。

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你是否有器官来”消化“这些文字,尤其是文字中的许多术语,有时还有转折词,有时还有抽象词汇。当它们都凑到一起时,即便是完整的句子也可能会出现多种理解思路。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构建多种可能的意思,并将不同的意思解读出来,以帮助我们在阅读图书的时候,不受作者的限制,而是站在作者提出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丰富,不断强化,并形成能对自己产生现实帮助的观念和思想。

这才是阅读的目的。

你越是忙碌,就越需要拒绝他人的请求;你债务越多,就越需要不出去购物。

稀缺俘获大脑    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大脑中的关注点——当某个想法整天在我们的大脑中盘旋时,我们就能更加迅速地看到与此相关的词汇。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我们能够在应对迫切需求时,做得更好。但从长远点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我们会忽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并不那么有成效。

第一部分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一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这种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的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紧迫的时间要求会令人头脑集中,迫使我们将之前积累的努力浓缩成及时产出的成果。设想你正在准备几天后就要在会议上做的报告。会议之前的这几天,你埋头苦干,但许多想法却总是摇摆不定。事实上,报告的大方向你可能已经确定好了,但如何将诸多思想组织起来却令你十分苦恼。眼看开会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你再也没有磨蹭的时间了。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如果没有最后的这一点推动力,即使你的大脑中已经充满了创意,却拿不出最终的计划。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

所有的回忆一开始都是没有重点的,而讨论的内容也非常抽象,离题甚远——大家的谈话总是漫无边际,经常会脱离会议的主题:原本简单的要点总是要费劲周折才能说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却没有人能给出解决方法;时间都花费在了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上。会议开到一半时出现了“中途修正”,当人们开始担心会议结束时间和会议进度时,就是进程大幅跃升的起点。此时不同的意见纷纷被铲除,关键的细节问题成了焦点话题,其他一切靠边站。会议后半段总是会出现很多此种实质性的进展。稀缺俘获大脑引发的一种结果——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截止日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为产生了时间稀缺,而它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去做事。    销售

据统计,消防队员在车辆事故中丧生的概率排行第二位,仅次于心脏病。在这些事故中79%的消防队员死于没有系安全带。虽然我们无法确保消防队员的人身安全,但是如此看来,只要随手系上安全带,就能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专注具有积极意义: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重要事情上;管窥则是消极的:稀缺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有时,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就会完全忽略其他事物。当我们手头上有一项急需完成的工作时,就会缩短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将理财计划向后推,甚至是例行的体检也要改期。时间特别紧张时,我们就会想:“下周也能陪孩子玩。”而不会想:“孩子们现在真的需要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才能真的有时间呢?”对于我们来说,“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并不容易看清,更容易被我们忽略,而且也更容易被我们遗忘。

!最后的最后,谢谢舍友推荐的这本书,让我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管窥之见,常常因为把所谓十分紧急重要的事排在第一位,而把其他一切的事排在外面,但是只要合理规划,是无需干扰到一切日常进行的事情和习惯的。

第二章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 当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物时,就会将其置于思想的中心,而产生忽略行为。

稀缺会直接减少带宽——不是减少某人与生俱来的带宽容量,而是减少其当下能用得上的容量。

认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它是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体智力”,即在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时,在无须特定学习或体验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其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稀缺对以上两者都会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三章  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稀缺的本质是没有余闲。

小行李箱迫使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装进一样东西的同时,就必须拿出另一样东西。大行李箱的主人在思考是否带上跑鞋时,只不过是在想他需不需要这双鞋;而小行李箱的主人则是在考虑,若想带上跑鞋,就需要从行李箱中拿出某样物品,以腾出空间。

无论是大行李箱还是小行李箱,都是一种限制:你怎么也不能将每一件可能用得上的物品都装进去,都需要你去选择装入什么和放下什么。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余闲可以将我们从做权衡的苦差事中解脱出来。但有时也因为余闲,产生了低效和浪费:没有利用好时间,或者购买了不需要的物品。

当选择存在于讲座和图书馆两者之间时,你可以决定做那一天里哪件事情更重要,是学习还是休闲?但当两种休闲活动同时出现时,你就又多了一个选择:究竟哪个休闲活动更适合我?面对这个多出来的选择,人们常常会说:“算了,我还是去图书馆吧。”所以,人们常常会通过坚持最初的计划来避免选择的负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不去做选择。                                                

!!所以说可以通过运用这个思路去说服人嘛?

余闲不仅会令你免于权衡,而且还意味着:即便你犯了错误,也不会让你遭受实实在在的牺牲。在我们犯错误时,余闲给了我们周转的空间和失败的空间。稀缺不仅意味着人们没有失误的空间,也意味着人们更有可能会出现失误。

第四章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这样看来,我们所谓的节俭根本派不上用场。我们会花好几个小时在网络上东找西找,就只是为了从一双标价为150美元的鞋子上省出50美元,却不会为了一辆价值两万美元的汽车上省出几百美元,而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做信息搜集工作。

洗衣液生产商很早以前就发现,如果瓶盖变大,洗衣液的用量就会变多。大瓶盖里面的倾倒口只会占整个瓶子的很小一部分,因为我们体会到的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所以倾倒口就显得很小。就这样,人们每次都会多倒一些洗衣液,而洗衣液的销量也会因此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金钱的判断也是与背景相对的。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固有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专业技能,也就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对认知形成改变。

感知颜色与感知距离一样,取决于背景环境。感知价值也是同理。

身陷贫穷会让人比职业经济学家更懂经济学。

第五章   借用与短视

稀缺产生管窥心态,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借用行为。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这样以来,向前看的能力很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

“到时难道你美元其他支出吗?”

稀缺问题会给当下的我们带来压力。明天,我们可能依然贫穷(无论是时间上还是金钱上),但那是明天的问题,可以留到明天再去解决。俘获我们的稀缺,就存在于当下,它所产生的管窥负担,令我们带着短视的眼光做人做事。

短视并非个人问题,管窥也并非由个人性格所致。从个人性格上讲,这些人远非短视,而是在稀缺环境下,都表现出了短视的行为。管窥心态会限制每一个人的视野,包括优秀的人。

第六章   稀缺陷阱

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改变心态,才是人们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稀缺不仅仅是有关于实物资源。在两个案例中,菲利克斯和奥斯卡都拥有同样的资源,而在奥斯卡体会到稀缺的同时,菲利克斯却没有。在第一个案例中,菲利克斯和奥斯卡的作业量和时间上相同的;在第二个案例中,他们的土地面积和收入也是相同的。之所以最后的结果会出现不同,是因为他们部署资源的方式不同。

稀缺陷阱并不限于实物资源的短缺。它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后一步,一直在偿还上个月的支出。用这种方法管理并使用资源会让我们感觉所拥有的资源变得更少了。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

!联系到: 学霸师弟的学习方法就是 “领先一步”(针对上面提到的落后一步来说),印象中他会预习下一学期的内容,每次课前也会先预习,他的作业当然也是很快就做完的了。而且印象中他有挺多聪明的方法的。所以学霸师弟除了学习以外真的没有看书嘛?

问题在于,如何花钱和利用时间。一直靠借贷维生的人,并没有在他想要的东西上花多少钱,许多收入都用在了偿还贷款上;工作一直赶不上进度的人,并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而是将许多时间用来追赶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不会去做那些能将我们从陷阱中拯救出来的事情?

按理说,人们应该提早就知道他们要在什么时候交学费、什么时候买种子,那么为什么这两件事情会成为紧急事务呢?事实上,我们深入调查后发现,就连一些医疗费用都算不上他们真正的紧急事务,有些钱说花在了治疗白内障或者生孩子等早就有计划的外科手术上。为什么人们会在最后时刻才对这些事情采取应对措施?为什么他们对待例行的预定事件就好像对待突发事件一样?

你一直“知晓”的事实,现在却成了突如其来的惊诧。

杂耍,就是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成突如其来事件进行处理的根源。杂耍时,你从“管子”视野中只能看到即将落入手中的球,而会忽视抛在空中尚未落下的其他几个球。当那几个球“突然”降落时,对于用管窥心态看问题的杂耍玩家来说,这些球就是新的“震惊”。用旁观者的眼光看,你可能早就知道球快要落下来了。

杂耍,并不一定是由时间紧迫、任务繁忙所造成的。杂耍,并不是因时间不够而心烦意乱,而是因为人们的大脑中装了太多需要做的事情——大部分带宽都用来为抛向空中尚未坠落的球而焦虑

落后一步和杂耍这两个特征清晰地定义了稀缺陷阱。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拥有的就会比实际应拥有的更少。这种生活总是需要我们紧赶慢赶,在每个球就要落下的刹那开始应对,结果就在匆忙间织出了一张乱七八糟的补丁图。所有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我们处于稀缺状态中所采取的行动的后果,而这就引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说管理固定资源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断重复其中非常低效的一种?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这个陷阱?

逃离稀缺陷阱,首先就需要制订计划,而在稀缺心态的控制之下,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到这一点。置顶计划很重要,但不紧急,而这类事情正是管窥心态导致我们所忽略的事情。做计划,需要退后一步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杂耍则会让我们始终处于当下——将关注点集中在就要落下的球上,使我们很难顾全大局。

稀缺陷阱会让人有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来平息突发事件的可用余闲。我们的讨论强调的是,我们要建立起针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

小贩们的问题远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稀缺陷阱的种子也早在资源相对充裕的阶段就已经被种下了。而且,同种情况也会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出现。你热火朝天地赶着工作,但还是赶不上进度。你的生活非常苦闷,你暗自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做这类事情了。截止日期过去了,你终于爬到了陷阱的边缘,喘了口气。此时,距离下一个截止日期还有几周时间。谢天谢地,现在你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几周之后,你想不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再一次,你开始加班加点地工作。就像小贩们面临的稀缺一样,你的稀缺来自资源相对充裕阶段时所犯下的错误。在资源充裕阶段,我们会浪费时间与金钱。

拖延,就是对眼下之事的过分关注,是阵发性的盲目乐观。我们将需要去做的事情搁置起来;我们将本应存下来的金钱挥霍出去。我们错误地分配了自己充裕的资源,存储下来的金钱和做完的事太少,无法免于那些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稀缺。富人和穷人一样,都会犯拖延症:富人因为拥有余闲,所以不回受到什么打击;而穷人和忙碌之人由于拥有的余闲太少,只要一遇到突发事件,就会立刻落回稀缺陷阱之中。

自由投篮对于一些优秀优秀运动员来说颇有难度,因为他们总是太过专注。发挥失常,正是因为太过专注。运动员没有事件去思考他将要透出的三分球,但自由投篮给了他太多思考的时间。更麻烦的是,你越是尽力不去想一件事情,就越是会想到它。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矛盾历程”。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地与人对话,肯定会让你显得很无趣;太过专注地与人对话,又会让人觉得你特别粘人、特别不独立。孤独者之所以表现得很糟糕,正是因为他们除了对自身的孤独进行管理外,无法思考其他任何事。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很糟糕,是因为他们越过了倒转U型弧线的波峰,做得过犹不及。他们无法倾听对方的讲话,无法从容地闲聊,而是聚精会神地专注在“他们是否喜欢我”或“讲这个故事会不会好笑”等想法上。就像专业自由投篮选手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随手一抛就能命中一样,孤独者如果将注意力从他们的社交需求上转移开来,就能做得更好。但是,稀缺却阻碍了这种变化,将孤独者的思想拉回了本该避免的状态。节食者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节食最大的挑战就是自我控制,而抵御冲动的最简单办法就是让冲动夭折于摇篮中。

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穷人会一直贫穷下去,而孤独者也注定会继续形单影只;繁忙之人永远会日理万机,而节食者的计划也总是会以失败告终。稀缺造就了一种心态,而这种心态会令稀缺长存。如果这种说法让你觉得太过残酷,那么就来看看另一种观点: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缺乏技能;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不受人欢迎;节食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繁忙之人之所以整天忙碌,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过上井井有条的生活。这种观点,稀缺是深层次个人问题所引发的后果,很难改变。

相比之下,稀缺心态是环境造就的结果,更有可能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稀缺并非个人特质,而是自身创造的环境条件所引发的结果,而这些条件是可以进行管理的。我们越是深入了解稀缺之大脑中的发展历程,就越有可能找到办法去避免稀缺陷阱,或至少去减轻稀缺陷阱的影响程度。

第七章  穷人为什么穷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研究表明,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充满了稀缺,就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下降。

在批评别人之前,你首先要穿上他的鞋子走上一公里地。这样,当你批评他时,就是穿着他的鞋子站在了离他一里远的地方。

——杰克·汉迪,《周六夜现场》节目作家

有钱有时可以解决时间稀缺等问题,但如果你想反过来解决金钱稀缺问题,难度就大的多了。

没钱意味着没时间,没钱意味着更难开展社交,没钱意味着食物的质量会变低,健康程度也会变低,贫穷意味着在那些决定生活方方面面的事物上,你都处于稀缺状态。

虽然时间和金钱都会成为带宽负担,但这些负担的量级和严重程度却是非常不同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

穷人最不能持之以恒地服药。穷人做家长时更加不称职。他们对孩子更严厉,更无法从一而终,而且情感上也会更加疏离,因此也就显得没有那么富有爱心。另外,穷人更容易将自身的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前一天还在因一件事而训斥孩子,第二天又会因相反的另一件事而责备他们。穷人无法充分地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他们也不会经常辅导孩子们做功课。他们还会放任孩子们看电视,而不会给他们念故事书。我们现在已知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所需要的组成部分,都是贫穷的父母没有能力为孩子们提供的。

!!这里想到了小时候每天晚上妈妈都会给我们讲睡前童话故事,一般是带我们去书店让我们自己随意去看书,印象中我喜欢挑一些侦探推理类的、创意diy手工制作的、变魔术的书籍,晚上回去就会求着妈妈给讲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那些,妈妈基本每晚都会讲不一样的童话故事直到我们睡着了。一点点的“心灵手巧”这点应该是在妈妈小时候的陪伴下,自然而然地习得的吧。爸爸则经常是打压式的“教训”我们,所以我自小就习得了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什么,凡事都求一百分💯,不确定的不稳的事我不敢去做。当然爸爸也让我凡事不会给自己设限,喜欢去做与众不同的事,有时可能有些“前卫”的思想(爸爸一些超前的观念后来也是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认可那是对的),也是因为爸爸,小的时候我们会比身边的同龄人有机会先一步去看外国英文频道的电影,自己(看不懂英文/日文)瞎鼓捣电脑安装模拟器去玩各种各样的单机游戏,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和相对专业的画图软件,打印彩色照片……还有凤凰卫视一些有深度的节目、一些古典音乐和经典老歌,也有一些传奇色彩的武侠片,哪怕不算会,至少也是被“熏陶”了。还有一些爱干净、礼貌、讲究的习惯、正义也是来自于爸爸。想了想,小的时候爸妈给了我们磨难也给了我们富足,在爸妈的优缺点上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空闲的时候再反思反思有时会觉得受益匪浅。        

——走神的白梦婆婆

穷人在许多方面都会显现出不足:美国的穷人普遍更加肥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穷人不怎么会让孩子接受教育;穷人不懂得进行储蓄;穷人也不怎么会带孩子去打疫苗;村中最穷的人家,就是最不爱洗手,喝水前也不加以处理的人家;穷人女性在怀孕后,不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也不参加产前护理……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

我们不能将这些现象看作偶然,而对其不闻不问。所有这些现象的核心都要在行为上找原因。另一个直觉上的本能反应就是,我们会去质疑这些事实本身。穷人“无能”与否,实际上只是旁观者的看法。也许他们并非无能;也许那些搜集数据的人本身就怀有偏见。

大脑自由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用一个世俗一点的比喻来讲就是,同样一位空管员在轻松地工作了一天之后,就会表现出“中产阶级”的样子;而在辛苦工作了一天后,就会落入”贫困人民“的队伍。

在对父母养育子女的建议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如一。如果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们的说法和行动上前后不统一,那么孩子们要面对新事物时就会觉得很难,很容易焦虑,无论是在学习规矩和行事方式,还是在寻找安全感上。始终如一,前后一致,持之以恒,需要父母对孩子们给予持续的关注、不断的努力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

良好的教养水平需要足够的带宽、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你需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你需要带着他们去看医生,为他们规划各种活动;你需要和老师谈话,贯彻学校的建议;你还需要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或者请其他人帮忙辅导功课,自己在一旁监督。当你的带宽减少时,事情的难度就会加倍,在面对孩子的那一刻,你没有办法表现得耐心,做不到你深知的正确之事,因为你的大脑此时根本就不够自由。

穷人的带宽在管理稀缺的过程中已经用尽了。当大脑充满稀缺时,就没有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情了。他们会专注于自身的问题,会形成管窥心态,会犯错误;他们缺乏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带宽。

一位旁观者如果不了解空管员白天忙成什么样,肯定会认为这位家长缺乏教养的能力。

如果你在听课时总是开小差,那还能学到多少知识?现在,请想象一位低收入的大学生一直在为如何凑出房租的事而苦恼,此时,他上课能吸收多少知识?

我们很难劝服贫困人群少抽烟、吃健康食品或采纳最新的农业技术。因为想要让某人吸收新信息,就必须让其拥有相关的工作记忆。

长时间挣扎在贫困稀缺之中,会进一步令自我控制力变得枯竭。

睡眠不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晚上总是睡不好,发现自己很难想清楚一些事情,很难做到自我控制;心不在焉烦躁不安……

请想象你与正在忙着做另一件事情的人讲话,假设此人边与你说话边上网。如果你并不知道他正在忙着做什么,那么在你眼中,他会是什么样的?愚蠢?困惑?冷淡?不太正常?带宽负担就会给人留下诸如此类的印象。

带宽负担这种解释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可以将许多现象都包罗在内。对穷人无能的解释,一般都是零碎而非整体的:农民不除草,可能是由于文化水平低;糖尿病患者不在服药上持之以恒,可能是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贫穷的家长不合格,可能是因为其缺乏养育子女的知识。这种解释是不系统的,因为穷人所处的环境差异极其巨大。具体的环境在理解穷人生活时同样重要,但带宽具有从基础层面理解时的重要性,而且适用于解释与穷人生活有关的各类现象。

第三部分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八章    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为穷人提供的培训要简单实用——节省带宽的教育方法才是好方法

飞行员的许多过失其实都是由驾驶舱布局不合理而引起的,但在此之前,军方的关注点一直在飞行员培训和如何确保飞行员时刻保持警觉上,并且着重于培养那些不会出错的“优秀飞行员”。优秀的驾驶舱设计,不仅不应该诱导飞行员犯错,而且还要避免将失误酿成灾难。查帕尼斯中尉在着陆变速杆的末端安装了一个小橡皮圈,这样飞行员就能通过触摸来得知自己操纵的是哪根控制杆,从而解决了轰炸机存在的问题。优秀的驾驶舱设备,能在飞行员犯错误时发出警报。如今,飞机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是因为我们有能力生产更为优质的机翼和发动机,而是【因为我们对认为失误有了更好的掌控】。

!!此处常常走神日常测试工作思维,哇咔咔~~哭笑不得.jpg

美国针对低收入人群对培训项目,总是有让旷课、中途退课,就连劝服他们报名都很难。发展中国家的小额信贷项目负责人,总是会为客户不在高回报产品中做充分的投资而感到惋惜——这些客户宁愿将贷款用在偿还其他债务上,用去“救火”(比如马上要交的学费),或是去购买耐用品。疫苗接种项目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因为人们总是不去打疫苗,所以项目的实际收效甚微,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而得到预防的疾病,现在依然在发展中国家肆意猖獗。

虽然工作人员反复告知人们要着正装去上班,但他们还是常常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露面。很多人的简历错漏百出,格式混乱,错别字一大堆。虽然这些错误是因为人们缺乏相应的知识或技能,但绝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人们【缺乏按计划行事的能力】所导致的。

就算有工作人员的指导,人们还是不会去使用服务站的计算机来修改简历格式,或利用服务站提供的资源找到更适合的着装风格。面试时,他们常常会两手空空地到场,连简历都不带,也不知道如何展现出最佳状态。而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甚至连安排好的面试都不会参加。

!!“失败”的模样基本都是相近的T^T.  逆境常有,也非事事顺利,时时状态在线。而且,事物是多样的,我们,也不是某一个事就能定义我们的。现在,只是暂时的。  如果碰巧掉进深渊,那就告诉自己:【我现在正在经历的也是其他人曾经经历过的,有的人快一些,有的人慢一些,他们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而我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焦虑,谁都一样,所以要有余闲要有远虑,但也不要过于焦虑,目光和行动更应着眼于当下,避免不必要地占用带宽,降低当前的效率。

而这一社会项目的设计者,并没有从查帕尼斯中尉的视角出发。相反,他们假定问题就在这些服务对象身上,而不去“驾驶舱”内找原因。他们假定,问题在于人们缺乏理解能力和动力。于是,他们便尝试通过教育去改变这些人,为他们提供激励机制。在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很可能会引发一场关于“福利文化”的讨论。其中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对一个人一生中能接受福利救济的总年数加以限制。这种方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激励失业者去找工作。这种做法导致政府对一系列援助项目加以惩戒,还时不时地使政府官员取消一些福利待遇,比如改变免费政策,向人们收取纯净水使用费。而且,这种做法还引发了一些具有强大激励机制的计划,比如条件性现金补助计划,该计划服务的人群得到的补助金额,取决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良好”行为。

但是,为什么不将这些“飞行员”的工作能力放在一边,去“驾驶舱”内一探究竟呢?为什么不将人们表现出来的无能暂且搁置,去审视一下这些项目和计划的具体结构呢?如果我们接受了飞行员会犯错、驾驶舱的布局需要进行精心改造,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的事实。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贫困人群而接受同样的事实呢?为什么不将这些援助项目设计得更能容忍人们的失误呢?

针对扶贫项目,我们也能提出同样的问题。以培训项目为例,在培训过程中,学员总是不出勤,中途退课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在学员满脑子都是烦心事儿和心力交瘁时,错过一堂课又会怎么样?如果他来上课,却在课堂上想着别的事情,又会怎么样?答案就是下一节课的难度会变大。在错过一两堂课后,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中途退课——也许中途退课才是最佳选择,因为继续再听下去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将前一堂课的内容作为基础来讲这一堂课的方法,如此严格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包容那些带宽负担过重的学员。偶尔错过一堂课,学员的成绩就会走下坡路,而单凭其一己之力是无法再次跟上课堂进程的。这种项目设计假设的就是,如果人们拥有足够的积极性就不会犯错误;这种项目设计没有取得效果的原因,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种项目设计直接这么认为:那些不愿意准时上课的人,一定是不把上课当回事儿的人,根本“不值得”培训。

但从稀缺心态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预见到这些失误的频发和不可避免,而失误与否,与人们是否有积极性根本无关。请想象自己在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回到家中,心中忧虑重重,不知道如何才能赚足够的钱来交这个月的房租、支付所有的账单和为女儿办个像样的生日派对,而且你想休息却怎么也睡不好。几周之前,你报名参加了计算机技能培训课程。你的想法是,只要掌握了新技能,说不定哪天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但就在当天晚上,参加培训能给你带来的好处却显得那么抽象而遥远。你精疲力竭,快要被眼前的这些问题击垮了。而且你知道,就算你现在去上课,也听不进什么东西。现在,我们可以将目光跳转到几周之后。那时,你又落下了一堂课。再去上课时,你能听懂的比以前更少了。终于,你决定中途退课,等财务问题解决之后再来上课,毕竟现在的你根本没有心思学习。所以,这个课程不仅无法包容你的失误,反而将你表现出的这些可以预见的错误进一步放大了,而且还强硬地把你推到了教室之外。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必如此。与其总是强调人们不犯错误或改善行为的重要性,还不如转而去对“驾驶舱”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更改课程设置,将之转换成模块化的课程单元,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交错开课,共同向前推进。错过了一堂课,落下了一段内容怎么办?不要紧,只要转去参加比这个课程模块“迟”一两周的另一个并行课程就行了。如果整个模块的内容都错过了,那就等下一轮开讲时再重新学起也不迟。虽然这种方法会让结业的时间推迟,但学员们至少能真正学到知识。目前的培训项目,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学员可能出现的失误】,就好笑学员们不应该,也不允许犯错误一样。但是那些贫困人群,尤其是在失业的状态下,还有许多其他需要处理的事情。而这类事情的存在,致使他们无法安心坐在课堂上听讲。在稀缺的窘境之中,错过培训项目的一堂课,与中学生旷课的概念完全不同。线性设计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不允许学生中途缺课,这种课程设置比较适合全日制学生,但对于脑子里有一大堆烦心事儿的穷人来说,则完全行不通。

值得强调的是,对失误的包容并不能取代个人责任。相反,对失误的包容,可以确保穷人在勇于承担责任时,拥有提升的空间。对失误的包容,使人们获得的机会与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所处的环境保持对等。这并不是说人们不需要努力工作,而是说让那些敢于迎接挑战并为此付出了辛勤汗水的人们能获得更多的回报,正如只要改进驾驶舱内的操纵杆设计,就会让专心致志的飞行员表现得更加完美一样。带宽负担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们犯下小过失、小错误,而对失误的包容,则能确保这些小过失、小错误不会让人们的努力付之东流。

让“警报”来得更早些

❤️

还记得前面讲到的对福利救济年份加以限制的政策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些人认为,频频接受福利救济的穷人会缺乏自力更生的动力。这种观点认为,穷人之所以时而申请福利救济,时而退出福利系统,是因为这一系统太容易让他们产生不去工作的念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主要的福利项目(现在更名为“贫困家庭临时救助项目”),美国为其公民一生中能领取福利救济的年份设定了上限:如今,每人一生中总共只能享受5年的福利救济。

规定福利救济的年限,并非莽撞之举。从理论上讲,有了限制,就产生了稀缺,而稀缺又可能让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更好的管理。这种说法看上去貌似是以稀缺心理学为基础的,但却存在缺陷。我们知道,截止日期在即将到来、成为人们的心头大事时,会发挥作用。而限制期限较长,就像很久之后的截止日期一样,只有在临近时才会让人产生紧迫感。对于那些眼下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抱着管窥心态看待事物的人来说,几年之后的期限无疑会落到“管子”视野之外,而只有截止日期临近时才会有所察觉。在这一限制变成紧迫威胁之前,就会为人所忽视。等人们想到了,也会为时已晚。那些制订出这一计划的人们的初衷肯定不是这样的,他们肯定不希望人们在数年间完全忽视救济年限问题,然后在最后一刻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慌了手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继续接受救济。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所有方案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既是一种惩罚,也没有起到任何激励作用。

在了解管窥心态之后,我们就可以让限制手段变得更加有效。若想让限制手段影响人们的行为,就必须令其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内。其中一种方法是,定期发送剩余月份的提醒。通过唤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可以试图将这个遥远的问题主动推入“管子”视野之中。另一种方法是,改变限制的结构。我们知道,频繁的节点式截止日期,会比单一的远期截止日期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出范围更小、更加频繁的限制。(比如在给定的几年期限内,只有固定数量的月份,而非一生中的总年份。)为了让人们能立刻感受到超越限制的后果,同时又令这种后果易于被人们所察觉,不会一步置人于死地,也许可以考虑对救济金额予以降低,而非彻底停发。

关于如何设计激励机制(以及如何避免不恰当的设计),我们可以借鉴一个通用原则。落在“管子”视野之外的激励机制,不太可能发挥作用。请想象你在想办法让孩子们接种疫苗,而这些孩子们的家长正在为这个月的青黄不接而发愁。一两个月之后的支付,和现在就支付,哪种情况对于家长来说更富有吸引力?在印度拉贾斯坦邦农村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只要以一千克扁豆作为奖励,就能很有效地吸引人们前来接种疫苗。对于产生了管窥心态的人来说,在遥远的未来才会发生的奖惩措施,并不会产生多大效用。储蓄计划所提供的慷慨补贴,若只能在几年之后才能领取,那么就等于将储蓄这件事归到了“重要而非紧急”的事件之列,这样事情就会落到“管子”视野之外,被人无限期地忽略。为了让激励机制发生作用,人们必须在“管子”视野中看到它的存在。而大多数激励机制都有落在“管子”视野之外的危险,这就等于是无形而无效的。可见,我们需要对激励机制进行精心的设计。

节省带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有条件式现金补贴是为穷人提供救济的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办法。某人收到的救济金额,取决于它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行。研究显示,这种计划可以发挥作用,人们会对现金激励作出回应。但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方面,许多本可以加入计划的人们,却没能积极地作出回应。

这里存在的问题与之前提到的一样,激励机制落在了人们的“管子”视野之外。现金激励只有到了未来才能领取,而所需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却并非是在“管子”视野中就能看到的。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就算我们有能力将这些激励机制拉入“管子”视野之内,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呢?每一个额外的动机,都会成为带宽的负担。带孩子去体检能获得奖金,但家长们必须要为孩子们预约体检,记住约定下来的时间,腾出时间去医院,还要强迫孩子们去体检(没有哪个小孩喜欢看医生)。做到上述每一步都需要带宽,而且这还只是一种行为。有条件式现金补贴致力于鼓励数十种甚至数百种类似的良好品行,所以仅仅是搞清楚这些激励机制以及所需做出的必要权衡——哪件事值得做,哪件事不值得做,都需要带宽的支持。

我们从来没有扪心自问过:这是否是我们希望穷人使用他们的带宽的方式?我们从来没有在确定哪些行为最值得提倡时,将这么做的成本考虑在内。我们在设计贫困救助计划时,意识到了穷人缺钱的事实,于是就以这一事实为基础展开计划。但却没有想到,穷人除了缺钱以外,还缺带宽。

在我们为穷人提供受教育机会的行动中,尤其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面对许多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要针对人们缺乏的技能,为他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针对教育子女的种种问题,我们提供子女养育技能培训;针对财务管理中的种种错误,比如以过高的利率借贷的行为,我们提供财务教育课程;针对缺乏社交技巧的员工,我们提供“软技能”培训。我们将教育看作最温和、最不具侵犯性的解决方法,看作一种最纯粹的善行。但在穷人带宽有限的情况下,教育并非这么简单。无疑,教育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对待教育的方式,就好像穷人受教育时并不会为此而付出代价一样。而事实上,带宽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要么就是他们会专心地接受教育,但却要为此承受带宽负担。当人们真正专注在培新项目或激励机制上时,其没有关注到的事物是什么?多上这一堂课,是否真的值得他们为此付出本可以用来阅读或陪伴孩子的时间?可见,带宽负担的增加存在着隐性成本。

就算我们坚信提供受教育机会是正确的做法,但也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在达到这一目的的同时让穷人节约使用带宽。经济学家安托瓦内特·施格尔(Antoinette

Scholar)与其著作的合著者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对此就有所体现。他们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一家名为ADOPEM的小额信贷机构展开合作。这家机构的客户是开办小商店、美容院、小吃摊等小本生意的商贩,他们通常不雇佣员工。ADOPEM发现,客户们的账簿总是错误百出,他们对财务知识的掌握并不合格。于是,施格尔与其合著者给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法:为这些人提供财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施格尔从ADOPEM处得到了一套标准的财务知识培训教程,是世界各地针对小微企业主所进行的一般培训内容。她看到这套教程后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天呐!太乏味了!(她是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需要几周之久,而课程的主要内容还主要偏重于传统的会计技能,主要是教授学员们如何对现金收入和费用支出进行记账,如何进行存货管理、什么是应收账和应付账以及计算利润和投资方法等。

在没有带宽限制的情况下,上述所有知识都是值得学习的。但在现实世界中,施格尔认为,她可以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法。她请来当地最优秀的一群创业人士,对他们的理财方法进行了研究。这些创业人士并没有学过复杂的会计方法,而他们与那些未能成功创业人士之间的区别就是,他们做到了一件事情:遵从经验法则。

举例来说,几位小老板会将现金收入放入店中的一部收银机里,还会给自己发放固定数额的薪金。这样,他们就能避免把家里的钱和生意上的钱混在一起,从而搞清楚家里究竟花了多少钱,生意上究竟赚了多少钱。虽然这种办法称不上复式记账法,但却十分简单而有效。这种方法既节约了带宽,又保留了记账的绝大部分好处。

施格尔对这些经验法则进行了整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财务教育”课程。她的这套课程时长很短,内容很容易理解。因此,课程内容所需要的带宽也比较少,这一点通过学员出勤率大幅上升这一数据就能感受到。

无论是人们在引导之下做出的权衡与选择、教育手段的设计与布局和激励机制的设立,还是对“无能”的把握,我们都能利用对稀缺心理的理解来根本性地改变社会服务项目的设计方案。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够奇迹般地彻底解决贫困问题。贫困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但把握住稀缺心理以及稀缺心理所导致的行为特征,对提升扶贫措施的实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带宽可以构建

杂耍时所遇到的以及带着管窥心态所看到的大多数突发事件,其实都是可以预见的。一方面,突然间需要购买肥料的钱,可以算是一件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这种事完全可以被预见。每年都要买肥料,但当你忙着在多项事务间杂耍时,就可能会忘记买肥料这件事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如果能找到方法为这些突发事件提供缓冲,那么其潜在的价值将会变得非常可贵。其中一种方法是,向穷人提供能构建起储蓄余闲的金融产品。我们可以利用人们的管窥心态,为之提供用来救火的高利息贷款。从“管子”视野中来看,这些贷款非常有吸引力,这样,我们就能帮助人们将同时收取的高额费用储存起来。

更理想的一种方法是,创造出能够预防救火行为的产品。我们了解到,稀缺陷阱和杂耍状态通常都是因为在资源相对充裕时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在资源充裕时提供帮助呢?比如开发出一款金融产品,将农民在收获时赚得的收入进行储蓄,然后再平摊到每个月,从而有效地将一次性收入转换成月收入。这只是诸多方案中的一个例子。从长远来看,我们也为退休财务规划耗费了大量资源。

扶贫是个长期项目

一直以来,与贫困问题作斗争都是艰苦的历程。各种扶贫项目,要么以失败告终,要么仅获得了部分成效。社会安全保障似乎总会让人产生惰性。在美国,人们一旦落入社会安全保障的救济范围,就注定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归接受救济的窘境。实践证实,培训项目的效果也很一般。研究人员对这些培训项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测评,认为培训项目的投入是值得的,却仍然无法改变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改善贫困人民的居住环境,也只能发挥一点点作用。美国进行了一项实验,将数千户家庭从低收入社区迁到了收入水平较高的社区,发现改善居住环境的确能产生一定的作用,主要是能减轻人们的压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潜在的贫困发展规律却无法得到改变。

其他国家与贫困问题的斗争,结果也是大同小异。为启动小微企业而提供贷款的小额信贷服务,据称有着很强的变革性。虽然小额信贷的影响是积极的,但研究显示。仅凭小额信贷本身很难改变贫困的内在逻辑。食品补助项目。在儿童学习领域获得了一些成就。教育手段总能搞得风生水起,却仅能带来有限的回报。多年以来,非营利性组织试图通过提供各种周到的扶助措施,以帮助贫困人民解决各种需求和问题。非营利性组织的做法值得赞赏,但同时它们也仅获得了有限的成效。

我们并不是想要对目前的扶贫项目进行批评。毕竟,贫困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就算是有限的成效,也值得我们进行社会投入。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给出一些建议,将扶贫工作做得更好。每当我们看到那些成效并非十分显著的扶贫项目时,可能就会认为,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扶助并非人们的真正需求,并不重要。但允许问题并不出在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扶助内容上,而在于提供扶助的方法。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轰炸机驾驶舱一样,也许我们只要通过更加优质的设计,就能提高这些项目的成功率。而更为优质的设计,需要将稀缺心理中所体现的专注力和带宽问题等根本性见解囊括进来。

第九章  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事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近的截止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

目前,计划之中的手术已经占满了所有手术室;计划之外的手术一旦出现(而且肯定会出现),医院就需要对现有的手术时间表进行修改。为了解决急诊手术问题而将计划之中的手术改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一部分成本是经济账,比如加班费;一部分成本是医疗账,因为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医疗失误;还有一部分成本是效率账——让员工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加班到很晚,效率一定不会高,而且他们在加班状态下肯定不会表现出最佳状态,每台手术的时间都会比前一台更长。

“红花”日本料理的启示

人们总是以为,餐厅的制胜法宝就是菜品、装潢和服务。毕竟,我们作为客人所体验到的,无非也就是这些。但是我们都知道,有些在这些方面表现得非常不错的餐厅还是无法逃脱倒闭的命运。让客人走进门来,并不能确保餐厅的成功。驱动餐厅盈利的,是枯燥乏味的物流和运营决策。餐厅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大多数成本都是固定的。当然,餐厅要将钱花在食物上,但原料的成本并没有日常开销那么多。日常开销一般包括员工的工资、店面的租金、电费、保险等。无论你是给一大群客人服务,还是只有零星几位客人,日常开销的总数都不会有太大出入。因此,做生意就是要想办法捞“油水”。当收入的数额能够抵消固定成本之后,剩余部分中很大一块就可以被直接划入收益。如此看来,我们就能算出一笔很有意思的账。繁忙的周六晚间,如果有3个座位,那么这3个座位的收益能力就远远不只超过两个座位的50%而已。如果两个座位就能抵消固定成本,还能给你留下一点点收益,那么第3个座位就是“油水”——从第3个座位处赚到的收入,基本上全是利润。

青木意识到,餐饮行业真正稀缺的是座位资源。作为管理者,你能这餐厅中摆放多少座位?如果能布置更多的餐桌,就能有更多的座位。如果每张餐桌能容纳更多人,就能有更多的座位。如果能以更快的速度实现餐桌食客的周转,每天晚上每张餐桌招待4轮客人而非3轮,那么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座位。

红花日本料理上演的厨艺表演,实际上是解决稀缺问题的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厨师的表演,需要食客们坐在公用餐桌边观赏。供8人进餐的公用餐桌,就能更加有效地容纳客人。如果4人同去用餐,就不用等待临近的两对人用餐结束。有了公用餐桌,只要让客人彼此挨着坐下就好。4人餐桌,不过是一张桌子周围摆放4把椅子。而且,红花日本料理的翻桌率也变得更高了。厨师在你面前上演的厨艺精妙绝伦,而且动作麻利。你走进餐厅找个座位坐下,厨师就会站在中间时刻待命。菜单十分简洁,点菜的时间也有限制。然后,厨师会欢快地一步步将菜肴为你烹饪好,将食物抛向你的盘中。你必须很快吃完,因为这样才能看到下一道即将抛向你盘中的菜是怎样做好的。就连甜点冰激凌也是怀着让客人快速吃完的心机而设计的,因为这红花日本料理这样的开放式烹饪环境中,冰激凌很快就会融化。烹饪表演结束时,厨师鞠躬,客人鼓掌,用餐结束。之后你还想做什么,继续坐在座位上咬筷子?厨师就站在那里,一切结束,服务员早已将桌子清理干净,其他人也都准备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实在没有人愿意磨蹭。而这就意味着红花日本料理每晚从每张桌子上能赚到更多钱。有人估计,红花日本料理与其他餐厅相比,每1美元收入中的盈利都要多出10美分。

“舍维斯”的餐桌管理经验

餐桌使用时间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而最大的差异发生在一餐结束和下一餐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就算在繁忙时段,一张餐桌连续接待的两场晚餐之间,都会有长时间的空白。其次,虽然像舍维斯这样的餐厅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是朋友和同事聚会的场所,但实际数据却给出了另一番解释:70%的“聚会”都是一位客人或两位客人,但餐厅并没有为它所招待的聚会布置下适宜的餐桌。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吉姆斯将聚会数据输入了一个特定算法,以为舍维斯餐厅寻找更高效的餐桌布局,看看不同大小的餐桌各需要多少张。她最后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结论:餐厅中应该布置更多适合两人用餐的餐桌。餐厅管理层采纳了这一建议,结果实现了收入上的突飞猛进——销售额增长超过5%,仅一家分店一年的收入就多出了12万美元。当然,购买新餐桌和改造餐厅布局结构等,并非不需要成本,但最终从会计提供的数据上来看,采纳新建议的第一年,利润就超过了成本,从第二年开始,就转化成了纯粹的利润。可见,在稀缺管理上进行投资,可以赢得很高的回报率。

第十章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同样,我们也能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稀缺防御”。我们可以引入类似于减速带或助理这样的工具,利用我们对事情本身对洞察力,来构建出更为理想的成果。关键在于你所采用手段的内在逻辑,在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了稀缺能帮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及帮助我们管理长久以来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

我们能提醒的,不仅限于金钱。日理万机的人随时都有可能会忘记去健身,而健身就是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务。事实上,聘请一位私人教练,就能缓解这一问题。私人教练会给你打电话,从而将健身这件事情拉回“管子”视野之中。这样,去健身就成了无法被你忽略的事情。

冲动而非提醒,也容易将人带入“管子”视野之中。超市正是这方面的专家。它们发现了一种赚钱的好办法:将巧克力摆放在收银台边上。巧克力会立即勾起人们的“馋虫”,闯进人们的“管子”视野中。它们会令人突然意想到:我想吃巧克力。其实很多冲动都是这样,无论某样东西多么重要或多么令人渴望,只要没在眼前,让人看不到,人们也就想不起来,因为这些冲动并不那么迫切。但当这些东西出现在眼前时,人们就会对之自我强化,并将其他冲动推出“管子”视野之外(在巧克力的例子中,被推出去的就是你维持体重的冲动)。

对于事务繁忙的人来说,家人的照片即使只是偶尔在办公桌上出现也能起到作用(照片不是一直摆在桌上成为背景,而是以不规律的频率不时出现,但足以抓住人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使本来会被忽略的家庭得到重视。

虽然提醒这种手段简单至极,但又常常会被人们所忽略。政策制定者会在储蓄态度的培养上投入数百万美元,但却不懂得将提醒人们储蓄的方法融入其中。我们总是会花很多钱去办健身房的会员卡,但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让自己将健身这件事记在脑子里。

!!哈哈,贫穷又强迫症的我,应该就不用担心像健身卡这样的事了,毕竟用不上的东西我就不会去消费了,需要的东西那就会一直坚持的……  不过,强迫症是好事也不是好事, 凡事有个度。

当然,由“别人”来设定你的默认选择,肯定会遇到不少棘手的政策问题。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自行设定自己的默认选择。自动还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务繁忙的人,在工作的“管子”视野中,如果选择自动还款,就不会再承担忘记换账单的风险。他完全可以忘记支付账单这回事,而当他忘掉时,账单依然能按时被支付。这样看来,对于繁忙之人来说(至少对于那些能利用现代技术的人来说),最为顽固的管窥问题是那些无法自动被处理的任务,比如车辆登记、驾照更新、税款支付等。更不易解决的问题是,那些既不能自动处理,也没有截止日期或提醒的事务,比如写遗嘱或体检。

只要有可能,就要将警醒型行为转变成一次性行动。若不想每次经过厨房都要保持警醒,以免去拿零食,不如在去超市购物时保持警醒,干脆不买零食。许多日常事务都适用于这一原则:保持房间的整洁,需要警醒意识,要么就一次性地请位清洁工定期打扫(假设你有能力承担这一费用);每个月支付账单时需要警醒意识,而设置自动还款只需一次;开车上高速路时提前准备好零钱,需要警醒意识,而设置ETC速通卡仅需一次。从长远来看,由于管窥心态会导致忽略,若能为这些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事务找到一次性解决方案,它们就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坚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单纯凭借你自身的警醒意识,效果一定不理想。但如果你带着孩子报名参加每周一次的活动,那么这种一次性行为就能确保你每周至少能有一小段时间时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的。

!!很尴尬的是,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根深蒂固地觉得健康的是好吃的不健康的是难吃的,连小时候喜欢吃的泡面也……想想都觉得没有胃口,直接想都不想了,小时候从香饭里一小块一小块的耐心挑出一碗的白萝卜,竟然长大后会主动去买来煲汤吃了,而且会真实地觉得好吃(o^^o) 

但我自己是喜欢这样的,挺好的。

在充满管窥心态和忽略现象的世界中,许多事情都取决于时机。在对未来进行决策时,我们会犯下许多最为严重的错误,因为未来不在我们的“管子”视野之中,是遥远而模糊的概念。有些事情我们当天完全不可能同意去做(今天太忙了),却会想当然地同意在一个月之后做(没问题!日程安排还空着呢)。我们当天的需要是紧迫的,而在一个月之后的需要则是抽象的、不现实的。我们了解到,这正是我们接手过多任务的原因,也正是囊中羞涩的人购买他们无力承担的商品的原因。6个月前,那台洗衣机实在非常吸引人,因为买下之后可以在半年后再付款;而现在,这台洗衣机却成了家里的主要负担。我们一旦了解了稀缺心理,就能对其加以利用。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稀缺没有充分的理解,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我们也能利用它。

甲州政府为了抑制掠夺性借贷业务的发展,强制工薪日贷款商降低收费标准,比如对200美元的贷款,将收费从50美元降至25美元。(前提是贷款行业继续保持盈利和生存状态。)乙州政府创建了一个与此不同的项目。收费标准依然是50美元,但贷款商却只能收到25美元。余下的25美元以借款人的名义存入账户。只要账户总额累积到200美元(在这个例子中,就是8次贷款),此人就无须再借钱。当他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使用账户里的储蓄。事实上,从50美元的贷款费用中省下25美元,借款人很快就能成为“自己的贷款商”。

一言以蔽之,你打算在之后日子好过一点时再去做的那些明智决策很有可能不会兑现,因为随着未来一天天临近,你会发现,现在也不比以前好过多少。因此,我们需要先发制人,做好过度工作。就在你专注于健身这件事情的那个时刻,抓紧机会,买张健身卡,请一位私人教练,求朋友时刻监督,尽你所能地做到最充分的准备。这样,当你的“管子”视野中装进其他事务时,健身这件事情也依然不会消失。如果你在超市购物时能够专注于健康,那么就要确保家中的橱柜里装满了你应该吃的健康食品,因为当你的心思不在饮食这件事情上时,就要让自己除了健康食品外别无他选。而当某样东西(一本书或一段广告)碰巧让你在那个时刻想到了年迈之后的生活,不妨抓紧时间采取行动:为工资账户设定自动转存、给律师打电话安排一次会议以及为写遗嘱做准备。否则,你总会想着过两天再去做,而到那时,你又会进入另一个“管子”视野中。

利用贷款,就是要去分配我们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每一位时间有限的管理者,都需要一位助理,这位助理应该擅长对决策进行综合处理,对选择进行简化,并能清晰地将其呈现出来。如果一位下属只会给出大量未经处理的数据(!!哇咔咔,这里联想到自己的问题,嗯嗯,要注意呢,上级不要你找到所有💯的方案呢,要的是你直接给个结果),那么这些数据也不会有多大价值。清晰而简洁的综合,是节约利用认知资源的理想方法。

研究人员将准备借入工薪日贷款的客户分为两组:一组看到的表格,里面列出的是他们将要支付的年有效利率(443%)与可比较贷款品种(信用卡利率为16%)之间的对比;另一组看到的是类似的数据,但并非利率,而是他们将要为贷款支付的费用(美元)——如果客户可以在两周内还清贷款,就要支付45美元,一个月还清则要支付90美元,以此类推。而如果他们用信用卡借贷同样数额的钱,为此支付的费用(美元)为两周2.5美元,一个月5美元,以此类推。换句话说,类似的数据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了两组实验对象面前:一组看到的是利率这种抽象的衡量标准,而利率的确切含义可能令人很难揣摩;另一组看到的是要从自己兜里掏出来的实实在在的钱,而人们对美元这种货币单位早已再熟悉不过了。

伯特兰和莫斯发现,看到美元成本的那一组客户,选择工薪日贷款的人少了许多。为工薪日贷款而来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以美元为单位进行思考,他们眼里看到的是美元,需要的也是美元。相比之下,利率这种奇异的金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被人用到,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智力资源,才能将其转换为更直接、更真实的数据。当人们产生了带宽负担时,具体的数额就会比抽象的概念带有更丰富的意义。

营养标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它们向人们灌输了大量陌生的信息。消费者现在不仅能看到卡路里数据,而且还能看到来自不同种类脂肪的卡路里数据——好脂肪与坏脂肪的对比,还有重要营养物质的信息(是否能从产品中摄取欧米茄3脂肪酸),一份产品能提供的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每日所需摄入量百分比,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进行认真的信息处理,在没有简单处理方式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实在让人如堕雾中。吃掉一个面包圈究竟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真的不好说。

有时,就连做出权衡这种简单的事都会给人以负担。请想象你自己手头上现在有许多尚未完成的工作。此时,一位好朋友准备去另一座城市定居,为此组织了一场欢送会。虽然你工作繁忙,但真的应该去参加。于是,你决定将朋友的聚会挤进繁忙的日程安排里,但不打算在聚会上花太长时间。你想到了那里再根据当时的气氛和感受决定什么时候离开。因此,你出席了聚会,但一个小时之后就开始琢磨:“我是不是能走了?”聚会充满了乐趣,如果你现在离开,很可能会被朋友误解,但工作在召唤你。一个小时足够了吗?如果离开会不会显得很没礼貌?你开始发愁。你又等了一会儿,但你的心思早已不在聚会上了。你所做出的权衡——为了与朋友聚会而放弃的工作,使得你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娱乐活动之中。你以为保持灵活度是在帮自己,但却让自己产生了拖延和分心。

繁忙之人非常渴望能挤出时间来陪伴家人和朋友。而在一项接一项待办事务中挤出时间的难度很大,最终还会导致可以预见的忽略现象以及因忽略而引发的后果。而且,就算你勉强将时间挤出来,也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因为你的心思在别处,会寻思着如果将时间用来做别的,可以完成哪些事情。犹太人的安息日,是应对稀缺平衡的一种独具智慧的干预手段。安息日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人们在安息日不工作,不发邮件,不写字,不做饭,甚至不能开车。这一天,是宁静而安详的,是供人们来恢复活力的。我们许多人可能很多年都没有机会享受这种体验。安息日的妙处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没有选择,没有困境。这一天什么也不能做,只能休息,不存在权衡问题。其二,安息日固定在每周的同一时间,周五一结束,无论你有多忙,都要进入休息状态。没有提问,无须计划。犹太学者亚伯拉罕·赫舍尔曾写了一本关于安息日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到:“安息日是上帝赐予的时间礼物。”

阿式食谱总会使人联想到安息日。大多数节食计划都会鼓励人们去做权衡,它们会给出固定的卡路里摄入量、固定的碳水化物克数以及其他一些限制。节食者要去选择他们喜爱的食品组合,同时满足总体的限制要求。这样,节食者就有了“灵活性”,可以将自己的偏好考虑在内。但就像前面讲到的那位与朋友聚会的大忙人一样,这种灵活性只能使背负着带宽负担的节食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权衡。权衡式思维不仅会使人分心,而且对节食计划也尤为不利,【因为将思想专注在食物上】,会让人更加难以抗拒食物的诱惑。一项研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规则复杂性互不相同的节食计划中,并给出了如下总结:“体重管理计划需要大量认知能力,而可感知的规则复杂性则是放弃节食行为的概率最强的影响因素。”

阿式食谱的诸多版本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阿式食谱不需要人们一直去做出权衡,而是强制性地给出了碳水化合物的限额。这就使得选择变得十分简单:某些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你没得权衡,只能吃它们;而诸如大份甜品等其他选择,就是你根本不可能考虑的,因为它们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太高了。阿式食谱给人很小的权衡空间,你可以尝尝小甜点,吃两口小面包,但与标准的节食计划相比,选择就少了许多。游有些人并不认可阿式食谱节食法。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阿式食谱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你不用想着去分配卡路里摄入量,去精心安排每一餐的饮食。所以说,阿式食谱更接近安息日——简单的禁止,很少的权衡。

肥料能为农民带来很高的经济回报,但很多肯尼亚的很多农民依然不为田地施肥。问题不在于他们缺乏知识,大多数都称,他们有购买肥料的计划,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3的农民真正将购买行为落在了实处。他们总是以钱不够为理由。而他们真正想说的是,他们在需要肥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钱不够了。他们在收获之后立刻就能获得收入,而肥料是好几个月之后才要买的,而此时,农民们手头已经没有什么现钱了,带宽也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填补金钱与肥料之间的缺口,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简单而新颖的干预手段:他们让农民们在现金充裕的收获之时提前购买肥料,然后在种植阶段再将肥料送达。仅仅凭借这一点改变,肯尼亚的农民们购买和使用肥料的比例就从29%一下子升到了45%,效果非常显著。可见,将重要决策的制定时机从农民缺钱、缺带宽的时间段转移到有钱、有带宽的时间段,就能避免问题的出现。

!!联想到,自己日常中因为习惯性不让自己陷入物质紧张的情况所以很少要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近期因为游戏有了另一种体验,就是在一款游戏中,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但是这款游戏又极其耗费资源,很明智的做法就是要等活动再去消耗资源,产生更大的收益,但是日常也是需要消耗资源的,消耗资源的时候会产生爽的体验,多多少少会提升实力,但是要是忍一忍等到活动当天再消耗资源,你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益。在这款游戏的体验中,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偶尔也会忍不住,可能也因为是游戏所以没有那么严谨地非要限制自己的原因吧,不过很实际的,再不限制自己的话会和大家拉开很大的差距的,所以很直接地将每天攒到的资源都不经思考地放到仓库里,也不去关注仓库里有多少,就这样等活动那一天的到来,然后就可以了。现在这本书恰好就解释了,我当时那种做法其实是减少对资源过多关注而占据的带宽。确实,有时候稍微利用一下方法,利用外物的影响,比如说游戏里的仓库,比如说身边其他人,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管住自己,或者说可以让自己更加轻松。还有像上面的肥料例子, 也和实际现实中处理爸妈的问题一样,其实爸妈的也和农民一样,多少年来他们缺乏管住自己的能力,既然认清这个事实,那就无需费什么劲和他们解释什么,或者做什么引导,直接帮他们执行,帮他们解决跳过这个问题。

对带宽的自然变化规律有所了解,也能帮助那些事务繁忙的人。大忙人们总是以时间表为参考来安排活动,考虑到某项任务需要多少时间,比如正好在周三上午11点能有合适的时间。

除了时间以外,工作任务同样需要带宽,只不过有些需要的多,有些需要的少。参加一场电话会议,确保会议按计划推进,这项工作所需的带宽,要比与老板或客户的面谈所需要点带宽少得多。而我们却总是将关注点放在时间上,没有对带宽予以充分的认识。不可否认,我们的带宽在一天中也会有所波动。所以,我们是否能够明智地进行任务规划,确保高带宽任务能安排在高带宽时间段上呢?

对带宽加以利用,不仅需要对各项任务的执行时间进行安排,而且也要设置最佳的顺序。

在撰写本书时,我们每天早上都会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于写作,并坚持了很久。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这段时间,有时甚至会为此忍受痛苦,比如即将召开一场6人会议,而自己是唯一一位负责安排时间的人。我们不仅仅是在保护这段时间,同时也是在保护高带宽的时间。但是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我们为写作专门预留了时间,但也并不是很有效。后来我们才意识到,之前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拼尽全力去保住写作的时间,而在坐下来投入写作之前,我们会快速查一下邮件,处理一下紧要事务。到了9点钟,我们会强迫自己放下手里的一切事务,就算采取极端手段也在所不惜,比如关掉无线路由器。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完全放下。一封关于项目进程滞后的邮件,强调了我们落后的严重程度;另一封邮件,又提醒了我们筹钱的紧迫性。我们虽然坐在办公桌旁准备写作,但内心并不平静。我们的大脑中已经展开了一个接一个喧嚣吵闹的想法。我们就像是两个节食者,每天早上先遍览色香味俱全的甜点,然后再坐下来思考其他事情。

!所以如果准备预留带宽给某件事的话,那便是不去关注任何事物,并且不让任何事物有机会去打断自己,这样才能真正的留有带宽给这件事。把带宽彻底空出来,去做那件事,才能真正投入其中不受干扰。

为带宽不足的人提供便利

许多低收入高中毕业生都没有上大学。所以,许多慷慨的助学项目都假设其原因在于缺钱,并希望从这个角度为低收入高中毕业生提供帮助。然而,这些项目的功效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结果根本没有几个申请人。这种现象让人有些想不通,于是一群研究人员决定想办法找出其中的原因。

他们将前来因报税而求助的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分为3组,将所有申请大学助学金的表格发放给他们。对于第一组,研究人员只是去观察他们的申请倾向。对于第二组,研究人员尝试着去填补其信息缺口。也许高中毕业生不了解他们有资格申请的助学金数额,于是税务工作人员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了他们。对于第三组,研究人员做了点颇有意思的事情。税务工作人员不仅告诉高中毕业生们能申请到的数额,而且还替他们将表格填好。最后的结果显示,仅仅告诉人们他们有资格获得的具体利益,并不能收到明显的成效。但帮助其填好表格,却起到了巨大作用。学生们申请助学金的比例提高了,而且真正上大学的比例也增加了29%。

对于任何人来说,填写表格都是一件麻烦事,是个障碍,会给人们拖延和遗忘的机会。而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带宽已经承受了负担,而且很可能因自身的经济条件而觉得脸上无光,所以,填表就成了一个更加麻烦的障碍。来自没有大学经历家庭的高中毕业生,在得到填表帮助的情况下,大学入学率是之前的3倍。

!!所以国情(“家情”)不同,有些事对于一些人来说看起来是再简单不过的类似于家常便饭的事,可能在另一家人来说完全不是简单的事,另一家人的带宽可能被这些人觉得是小事的事占据了带宽。

关于如何对稀缺进行管理,我们从中还能得到更深的体会。看起来不足挂齿的小步骤,在错误规划、拖延和遗忘的影响下,就有可能演变成巨大的障碍。而我们在规划人生或为他人制定政策时,常常会忽略这些障碍的存在。给某人发放一张表格,让他带回家填写,此人就有可能会遗忘,而如果让他当场填好,参与率就会直线上升。无疑,填表这件事情是“不足挂齿”的小步骤,但人们就是很容易在这一小步上摔跤,就像计算利率和为车子做年检一样。当我们的带宽承受负担时,最简单的障碍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享受公共福利的人每年都要填写一大堆表格,去“重新认证”,以证实他们依然有资格享受福利待遇。可以想见,就是在进行重新认证的时间段,人们会从福利项目中脱离出去。而且,填写表格的要求总是将最需要福利救济的人排除出去。带宽负担最为沉重的人,也是最容易延迟重新认证的人,而这些人却正是最需要福利救济的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带宽负担的内在逻辑,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请想象我们会为填写财务补助表格而收取一大笔费用。我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笔钱收得实在有点傻——以穷人为目标的项目本就不应该向他们收取一大笔费用。而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会设计出一些项目,这些项目以带宽承受沉重负担的人为服务对象,但却需要他们拥有大量带宽才能申请。用另外一个比喻来说,这就像是走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杂耍演员身边,然后向空中抛起一个球,让他的杂耍负担进一步加重一样。

我们之所以讲到这些,并不是想要取缔所有的障碍。有时,障碍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申请财务资助的表格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提供财务资助的组织的确需要许多信息;之所以要去做重新认证,是因为人们的境遇总是在不断变化,而资助项目需要将目标瞄准在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但同时,我们也能找到替代方案,比如许多表格可以利用税务数据来自动填写。稀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于我们在低估带宽负担的同时,过多地将目光盯在了移除障碍的高额成本上。而实际数据告诉我们,障碍所引发的带宽负担很可能会异常沉重。扶助项目的成功与否,很可能就取决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障碍。而这些小障碍会使人们无法获得他们理应获得的资助,或者让高中毕业生们没有机会去大学深造。

从富足起步

在完善稀缺管理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稀缺通常是从资源充裕期开始的:截止日期临近之时的忙乱,常常源于几周之前没有对充裕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收获之前的几个月,农民手头的钱总是不够用,这是因为上次收获之后,他们没有对现金进行很好的规划。

在充满稀缺的世界中,漫长的截止日期就是酿造麻烦的问题所在。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临近时,管窥心态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对于金钱来讲,道理也一样。一次性拿到一笔钱的农民,很容易会落入同样的循环——一开始钞票一大把,最后却身无分文。而处理办法也一样,我们可以将一次性付款改为渐进式多次付款。如果农民们不是一次性收款,而是更为频繁地收到报酬,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食物补贴也一样。接受食物补贴救济的人,同样无法将收入均摊到整个月份。因为他们需要许多带宽,才能做到计划、记忆、控制和权衡。那么,为什么不将救济改为按周发放呢?或者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将两种发放方式结合起来:一开始发给他们一笔能够保证大额月度花费的钱,然后每周再发一小笔钱。打破“充裕——稀缺”循环的一种办法,就是将资源均摊,从而创造出长期的节制状态,而非突如其来的资源充裕,然后紧跟着阶段性的稀缺。

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充裕——稀缺”循环之所以对我们非常不利,是因为稀缺会让我们落入陷阱之中。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无法在资源充裕的状态下将资源均摊,而且也是因为我们做不到为未来预留余闲。我们在第6章中讲到了关于印度街头小贩们到例子,并从中了解到余闲缺乏给他们带来的困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他们就会立刻落回债务陷阱之中,而如果能对之前对充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就能避免这一后果。这就是不预留足够余闲和不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准备足够缓冲所引发的危险。突发事件不仅仅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而且还会将我们推入稀缺心理的泥潭中。我们会因此开始产生管窥心态,开始向未来借用,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落后一大步,然后开始紧追慢赶。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构建起一种缓冲储备机制。虽然就此问题直接进行的研究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其他研究中找到很好的线索。举例来说,实际数据显示,人们总是会低估许多低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为洪水和地震购买足量保险的原因。当事情的进展一切顺利时,我们都能做到居安思危,却会低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做不到充分的准备。而在许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让我们从此一蹶不振。从学术上讲,我们面对的是诸多彼此不相关的低概率事件。可能打乱你的计划的,不仅有洪水、地震,还有你可能会生病,你的家人可能会生病,或者你家里进了贼、车子被偷、战争爆发、失业、某人突然闪婚、计划外生育等一切状况。上述所有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不过可能性很小。但问题就在于,上述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突发事件,而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构建起某种缓冲机制。

缓冲机制等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如果你早已预期到了自己的时间稀缺,那么就应在日程安排上留出富余的空间,不一定要找到什么明确的理由,只不过是为了在不浪费成本的情况下,去周转你手头的诸多项目和责任。如果是关于金钱的,那么就应储存一份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就算你手头没那么阔绰,也要尽量储蓄。做到这些事情并不轻松,也不会让人感觉自然而然,因为就算你知道突发事件和稀缺状态迟早会到来,但在资源充裕之时,也不会有这种感觉。

结语   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本书的目的在于希望读者在对稀缺科学有了初步认识后,能改变对许多事情的看法——从偶尔感觉工作过度,到孤独、贫穷等持续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背后都潜藏着深刻的原因。

带宽负担人人都有

读者们可能会试着回忆自身的类似的经历。那么,你生活中的什么活动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带宽负担?带宽负担会在什么方面造成值得你重视的影响?背负沉重的负担时,你是不是连驾车水平都有所下降?你知道,人在困倦时不应该驾车,但你是否曾经想过,一整天的辛劳工作后也不应该驾车?负担过重时,你讲的笑话是不是都不那么好笑了?你是不是也变得不那么友善了?你做出的决定是不是更不明智了?你是否曾经这样说过:“我现在不想做这个重要决定,因为我的带宽超负荷了。”

人们总是会忽略带宽的重要性。当你事务繁忙,需要决定接下来要做哪件事情时,就会想到你能利用的时间,这件事需要花多少时间,但很少会想到自己的带宽。你可能会说:“我只有半个小时,来把这件小事做了吧。”当然,有时你意识不到,但也做到了这一点,比如你在一项任务上怎么努力都停滞不前时,会换一件事情来做。但这不过意味着,你是为已经稀缺的带宽又增加了一份负担。

我们会对时间进行规划和管理,却不会对带宽进行规划和管理。我们很少会关注自身起伏不定的认知能力。与饮食、睡眠和锻炼身体等生理能力相比,就更能体现了我们对认知能力的忽略。与许多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一样,我们以大脑谋生,却对大脑每日的节律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手头的任务是将一堆箱子从一处运往另一处,那么我们就会比较清楚如何将工作效率最大化、什么时候用多大力气以及什么时候休息。但如果手头的任务是传达思想而非实实在在的箱子,那么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才能将有限的认知能力最大化了。

从个人层面来看,我们对自身不断变化的带宽情况不甚了解;而从社会角度来看,我们也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带宽十分陌生。科学家们总是会量化那些科学理论让他们去量化的事物。由此,社会科学家们就能量化稀缺的实际规模,比如多少人处于失业状态、某一季度生产了多少产品和收入是多少,等等。

我们对经济的认知层面一无所知。就像我们自身的个人带宽会不断波动一样,社会带宽也存在着同样的波动规律。我们是否会发现,2008年经济萧条同样造成了影响深远的认知萧条?也许在那段时间里,人们的带宽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倘若失业率不断上升,决策质量出现下滑,又会如何?我们没有能回答这些问题的数据。虽然重拾2008年的历史为时已晚,但我们依然有机会去搜集未来经济繁荣与萧条时的相关数据。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社会幸福水平,力图建立起一个与国民生产总值并行的国民幸福总值。那么,为什么不同时对国民带宽总值进行量化呢?

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不仅能了解美国的整体面貌,而且也能知晓各个不同群体的情况。当失业率从5%上涨到10%时,就意味着20人中又有一位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在经济上出现了困难。若从带宽的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失业率增长所造成的影响覆盖面变得更广了。在这种时期,更多的人会因此而整日为钱的事情发愁。也许就连那些收入稍有缩减的人,都会因为少了余闲,并由此体会到了稀缺的困扰。而且,也许那些与新近失业之人有关系的朋友、亲属、邻居,也会对这种影响有所表现。认知影响很可能会比经济影响产生更大的覆盖面。

我们的话题不仅仅有关于经济萧条。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宽:工人必须有效地工作;管理者必须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学生们必须通过学习构建起人力资本。所有这些都需要带宽,今天带宽的下降很可能会造成未来生产力的缩减。

带宽是一种核心资源,我们在为人父母、学习、强迫自己去健身、思考自身的人际关系时,都会用到。带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做出的选择。当经济陷入萧条时,我们能购买的商品会变得更少;而当我们陷入认知萧条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从子女教育到健身、储蓄、婚姻等。

带宽和稀缺心理,解决稀缺问题的关键

将关注点集中在带宽上,不仅仅能带来更为优质的测评结果。不知读者们是否还记得我们在第2章中提到的快餐店经理,这位经理因为总要花时间去管理他手下不称职的员工而抱怨不休。他可以怎么做呢?他是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动员手下?采取以解雇相威胁的手段?还是应该实施更多的激励机制,进行更多的培训?或者,多与下属谈谈话?这位经理的境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许多低收入员工的雇主都面临着生产力低下、缺勤等问题,他们也尝试过上述各种干预手段。

如果将关注点放在稀缺心理上就会发现,这位经理应该去解决另一个不同的问题。他不用激励,不用培训,更不必威逼利诱,而是应去关注如何增加带宽。低收入员工的经济情况总是不稳定的。我们也了解到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激励机制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当你产生了管窥心态时,许多奖励就会落在“管子”视野之外。那么,为什么不去帮助员工们应对经济情况不稳定问题,帮他们释放一部分带宽,想一想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适合他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后期干预机制和工作条件呢?

我们从第5章中了解到,为了解决金钱稀缺问题,许多员工都选择了工薪日贷款。而值得注意的是,工薪日贷款不过是以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抵押而借出来的钱。在某个月的中旬去借工薪日贷款的人,实际上都已经完成了一半工资所支付的工作量。之所以需要贷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薪水总是在工作完成之后才发放。雇主为什么会让员工去借这种贷款,让他们因此面对落入稀缺陷阱、背负贷款负担的威胁,并由此降低生产力,而同时雇主又完全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向员工提前支付工资呢?如果雇主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金融产品和创建带宽来提高生产力,那将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情啊!

雇主的例子告诉我们,若从带宽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可以用不同方式来回答并解决不同问题。从遵从医嘱这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穷人更容易忘记服药。我们可以说,“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然后放任不管,从此不再相信穷人拥有按要求做事情的能力。或者,我们也可以创建一款像GlowCaps智能药瓶这样的产品。这种药瓶,如果一天没有被打开正确的次数,就会产生某种反应:药瓶一开始会发光,如果还是没有被打开,就会开始发出哔哔声,最后还会给用户的手机发短信。药瓶“得寸进尺”地去烦扰它的主人,并以这种方法防止伴随管窥心态而产生的忽略行为。数据显示,自从有了GlowCaps智能药瓶后,穷人遵守医嘱的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稀缺心理的了解,类似的产品和干预手段同样能解决类似的问题。GlowCaps智能药瓶的例子反映出的是:我们可以用廉价而有效的科技潜移默化地应对带宽所导致的问题,而类似的方法也能在其他领域中创造出同样富有成效的成果。

当我们想到增加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产量问题时,也许不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开发新型农作物或农民的培训上。也许,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农民去做那些小事,比如除草这件所有农民都了如指掌,却常常落在其“管子”视野之外的事情。农民们手中的“GlowCaps”是什么样的?又该如何提醒他们去除草和杀虫呢?

解决稀缺问题要从富足着手

在思考关于稀缺的问题时,我们遇到了几个新难题。举例来说,本书的写作就没有按时完成。原因为何?除了所有显而易见的因素以外,我们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时,找到了两点主要原因:第一,一部分工作是在我们面对紧张的截止日期时完成的;第二,当我们面对紧张的截止日期写作时,就会体验到稀缺。正如理论所示,许多日子,我们都从稀缺中获得了利益,可以更加专注、有效地工作。

但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没有将紧张的截止日期时刻记在心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工作时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多。可以想见,在这段日子里,时间就一点点地流逝了。这虽然算不上是浪费时间,但我们每天的生产力,如果以写作字数来计算的话,远远不及我们应该达到的水平。你可以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遭遇稀缺问题。但是这句话就能概括全部吗?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与充裕心理有关呢?

我们一直都将“充裕”视为稀缺不存在时的状态,将其视为“标准”,也就是一切顺利时的情况。但回顾以往,我们发现,有些时候我们能感觉到真实的充裕,而有些时候感觉到的是与稀缺或其他时间紧张的感受都不相同的独特体验。有时,我们会产生充裕心理。而充裕心理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其中似乎埋藏着终将使我们落入稀缺陷阱的种子。

我们许多人都曾在截止日期之前感觉时间不够用,因为我们浪费了曾经充裕的阶段。我们的学生总是在交作业截止日期前的两天(许多情况是一个晚上)才动笔写论文,而这种情况总是在好几周的无所事事之后才发生。在学期之初,学生们也并不是抱着这种想法来上课的。他们在最后时刻的东拼西凑,与临时抱佛脚的经理人以及不知道时间花在哪里的度假者所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如出一辙。

之所以会出现临近截止日期的稀缺体验,与人们在充裕时所采取的时间管理方式有关。稀缺与充裕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许多情况下都会出现。农民之所以会在收获之前囊中羞涩,是因为他们在收获之后、现金充裕时花了太多钱。充裕时期的行为会酿成最终的稀缺:我们在现金一大把时总是不知道要去存钱;而我们在截止日期距离很远时,也总是会游手好闲。

请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许多人都认为,导致这场危机的原因之一是认知盲点。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早期,房价一直在上涨。在房地产繁荣时期,人们很难想象房价可能会下跌,而且会认为根本不值得为此担忧。这种想法影响了人们的许多选择。如果房价注定不断上升(至少不下降),那么高杠杆交易就是有道理的,高住房贷款担保比率就是更安全的。但是,实际上房价必定会下跌,有时下跌幅度非常惨烈。因此,所有以房价不会下跌为假设而做出的投资决定,导致了一场雪崩般的金融崩溃,险些就拖垮了全球金融体系。在这个例子中,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巨大稀缺,其根源正是之前几年充裕阶段时的松懈行为。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上述种种都看作普遍的行为方式:人们总会浪费时间;人们总会过于自信。但金融危机之前的好时光和充裕资源,将人们的这些倾向进一步放大,促成了过分自信的心理,强化了他们的自满心理。

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虽然说稀缺在许多重要问题中都扮演了主角,但充裕却是其根基。充裕,是否也存在着内在的通用逻辑,可以用来解释所有这些不同的问题,就像稀缺一样?

!!今天心绪不宁,看着书的时候是浮躁的,直接照着敲字读书,不加思索,所幸敲着敲着还是有入脑了,最后获得了短暂的平静。也不知道有多少错别字,或入脑入的是什么。

译者后记      稀缺和理性经济人是传统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资源是稀缺而有限的;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稀缺》一书的许多观点和案例也可以看作行为经济学的一种应用:缺钱(或时间)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变得更加缺钱(或时间)。既然我们知道这个规律,何不针对性地设计制度,来防止人们继续犯错呢?例如,将“每个人一生中只能享受5年福利救济”的政策改为“每个人一生中只能享受6年救济,其中每年里能享受8个月”。再如,从手术室资源严重不足的医院再辟出一间手术室,不安排计划内手术。站在完全理性的假设角度,这些举措都是低效且不合理的,但如果将稀缺对人的心理影响考虑在内,这些做法却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不仅如此,本书的观点和案例还能扭转人们对“穷人”对一些偏见。穷人之所以长期贫困,不一定是由于智力或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有可能是稀缺造成的恶性循环。这在当前强调消除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也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读完这本书后,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带宽确实被很多大家觉得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事儿占据了,常常想一些大家觉得不重要的事阿( ̄▽ ̄) 读这本书时,里面总会看到一些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又很机智的方案,是此刻的我本身完全没有想到或听过的方案呢,而且稍微思考下,其实也可以转换思路把这些方案的想法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还有,看书的时候看到的一些自己未接触可能以后也需要考虑的事物,也会引发自己对此的关注。

太喜欢图书馆了,这边的学习氛围好好,有好多好多人,各个年龄层的各种类型的人都有,基本都坐满了,还有随地而坐的人,喜欢这样免费而又有公德(“共同维护干净和安静”)的环境,没有奢华喧嚣和浮躁。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活着,可渐渐地,竟然开始会一点点的设想往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希望自己能靠自己买个干净的小小的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种,没有浪费又好打理的,工科生思维哈哈。想离TH公园还有GZ图书馆近一些的,平时可以多去这些公共的地方,希望在房子里放上电钢琴还有一台小小的跑步机,希望过着日子一点一点地慢慢添上三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希望每天是早睡早起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前可未曾想过这些,或者也没觉得特别重要。早前不久还想清楚此后要独身不要结婚,没想后来有那么一两刻也会想到温馨的画面,可是此前那么久可未曾有过这样一丝一毫的念想,最近也没有经历过什么能引起这种变化的事情,有时人就是这样,某一瞬间就叮的一声这样吧(o^^o)

对了,上周在看收纳打扫的相关视频的时候,突然对室内装修布置产生了兴趣呢。买房子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钱是个大问题,怎么挑怎么买也有各种问题要搞明白呢,各种证各种手续流程各种法律知识,还有装修,想想自己要学的要努力的可真不少。。。这时间和精力T^T

哭唧唧,本人还如此佛系。不过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你做着做着也就做到了。

不过,我这么慢,爸妈他们等得了我这么慢的成长吗,今年突发事件真多,带妈妈去一次旅行,给爸妈安排一次体检,真正学会开车,给爸妈租环境好一些的房子这些能做得到吗?大概执行主要会卡在爸妈那边吧,对很多人来说很简单的事,对我们总是不容易呢。不过至少,今年第一步,买的华为智能体重计多少引起了他们对健康的重视吧。

--------------------------------------------------------------

!!边读书边抄录的原因:本人看电子书不犯困,但是一看纸质书就容易犯困,并且隔太久没有阅读的话,有些书或者说书里的个别内容可能不如小说那样容易入脑,可能读着读着就走神了也就是读不进去,可能觉得对当下的自己晦涩难懂,但是边读边记下来的话,就会自然地代入思考,反正对本人而言可以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也加深了记忆。记录下来的内容,一般是自己觉得不错的点,相对于整本书来说至少也是削减了不少了,有机会也可以翻一翻,有新的感受(

所以下次来看的自己又会怎么看待当下的自己呢,哈哈,应该会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吧,隐约觉得有记录有对比是对自己有意义的:时光有痕迹

)。同时呢,本人的打字速度也是比较慢的,借此机会练练打字速度也是挺好的。

!!抄录的内容,本人是没打算把作者所有的重点都记录下来。随记随记,也就是只要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东西都可以记录,可以简洁的也可以冗余的。抄录的内容,不仅可以有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也可以有对自己有启示的日常例子,可以是自己被作者认可了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所欠缺的作者独特的观点视角和解决问题的优秀方法,还可以是一大篇幅的作者的说理方式,小至体现作者标点符号的用法都是可以的。

!!但是我也时刻提醒着自己:曾经有个同学一直站在我的身后看着我学习,他透露的信息是我是认真的,但我的学习方式是低效率的 

(所以喜欢不是无缘无故的吧,那时就有互相喜欢的痕迹吧)

。提醒自己要想想,现在的我在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是还是他认为的这样呢?当下我所在做的事需不需要带目的性直击重点去看,还是闲情逸致的发散地去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读书随记第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ko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