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又是凌晨两点半就醒了,到美国都两天了,怎么时差反应还这么强,反正睡不着了,还不如起来刷一下邮件...
咦,怎么有CEO发给我的邮件,这可不寻常,看看是怎么回事!
哇塞,CEO竟然表扬了我,表扬我组织的这次政府拜访美国研发总部很成功,增强了政府对我们公司的理解和了解,为公司和主管部门关系建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哇塞,在公司工作7年了,第一次收到CEO的表扬邮件,好像自己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心花怒放,惊喜之情,无以言表!
来,转两圈!
心情平静下来后,自己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次能够获得CEO的表扬,而以前7年的工作都没有获得CEO的表扬呢?
1. CEO非常重视这次拜访,在拜访之前,还专门交代了沟通要点。另外,我把会议纪要发给领导后,领导当天就转给CEO了,CEO当天就回复了并表扬了我。
2. 这次拜访很成功,让主管部门体验了我们公司的最新技术,同时主管部门提了很多问题,我们都回答得很好,主管部门很满意,帮助了公司建立了影响力,帮助了CEO完成了任务。
从这个事情上,让我学到了:
1. 不做职场老黄牛,仅仅是埋头苦干还不够,而是思考领导的痛点,如何才能帮到领导。
2. 光靠埋头苦干还不行,还需要领导帮你在CEO面前推荐你,让你有机会让CEO发现你
3. 敢于接受挑战,跳出舒适区, 结果可能会是意想不到!
回想这次组织主管部门访问,需要在演示过程中进行翻译,还需要在会议上翻译,并且在演示和会议之前拿到英文资料,需要现场翻译,能否翻译准确,自己老是心里打鼓,压力很大。但是当这次拜访结束后,并且结果很圆满,让我学习到只有做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和自己的舒适区挑战,才能让自己收获了自信。
在完成这次拜访活动的组织之前,我都是坚信“人在做,天在看”,完成自己的任务,老天自有公道,会有公平的回报。这个观点和我的成长经历是密切相关的。自己是一个很听话的乖学生、乖员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是听老师的话。工作后也很顺利到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合资公司,也是听领导的话,加班完成工作,出国培训,升职主管和经理。这让我认识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领导会看到的,会认可你的业绩,该升职就升职,该加薪就加薪。 所以造成自己读书时两眼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工作只做领导要求的任务,不去思考领导想要什么但是没有提出要求的事情。记得有一次项目中出了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快过年了,大家都想早点回家,没有心思工作了,面对可能出现的项目拖期,领导发飙了,过年也要加班,大年初三就加班,我二话没说,就组织会议讨论如何落实,最后在领导支持预算的情况下,我安排员工在大年初三过来加班,帮他们定快餐,报销出租车票,最终圆满地把问题解决了。从此我更加坚信“信领导,得永生”的信念。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有偏颇的。发现光做不说,光做领导要求的还不行,要主动想能够为领导分担压力,给领导Aha时刻。想想自己这7年在这个职位上纹丝不动,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
这让我想起这两天流行的一篇微信文章,阿里巴巴彭蕾的故事, 如何把马云的走马行空的想法如何变成可以执行的东西,经常是马云有很好的想法,在公众面前说了,但是在内部很难推行,这个时候,彭蕾总是想办法把马云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为让员工理解和执行的方式贯彻下去,从而赢得马云的信任和赏识,从而从月薪500元到身家400亿。
如高琳教练说过,帮助领导就是帮助自己,因为只有帮助领导了,才能让领导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寻找更多的机会帮助自己。
这让我想起在头马里面的领导力,不是靠职位,而是靠服务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建立信任和影响力。
这让我认识到,不但要做,还要说出来,要写出来,增加曝光。
如何说出来写出来呢?如何说得和写得让人感兴趣呢?
其中一个强大的工具就是要讲故事。大家可能会对枯燥的数据和事实不敢兴趣,但是对情节曲折和感官表达丰富的故事是没有抵抗力的!
比如这次组织拜访活动的会议纪要就采用了讲故事的技巧:
1. 有冲突。
平时我写会议纪要就写时间地点和结论,但是这次纪要还增加了演示环节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这次演示过程中,官员提了一些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我原来还担心回答不了,但是美国专家都很好地进行了解释,并且官员很认可。这些具体的问题,也让观众了解官员在关注什么,对演示过程产生了画面感,就像自己在现场一样。
2. 运用多感官系统VAKS: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系统
例如这次会议纪要中就采用了上述方法,视觉系统方面描述了最新科技系统在就绪状态下的绿色显示,而在失效状态下的红色显示。听觉系统描述了官员提出的相关问题。触觉系统描述了系统的警告通过座椅震动来提示驾驶员,等等。
总之,我们不仅要踏实苦干,更要用帮助领导的心态体谅领导,解决领导的痛点,再配以让人感兴趣的讲故事的技巧,一定会帮我们打造更好的影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