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结束了《人生十二法则》的第一部分内容的阅读,了解了四条如何与自己相处的法则:先认识自己,学会自尊自助,还要拥有自信不轻言失败、以及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
除了学会与自己相处的方法,与他人相处同样也很重要。今天继续阅读第二部分,如何与他人相处,有四条基本法则:常抱感恩之心,乐于助人但不盲目牺牲,亲近真心的朋友远离损友,还有多聆听沟通。
01常抱感恩之心
生活中,每个人难免都会遇到一些自己单独无法做到的事情,需要他人的帮助。
比如,生病了,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接受帮助时,除了表示感谢,也要提醒自己,来而不往非礼也。在对方有困难时,也要及时伸出援手。这样,就形成了人情往来。
比如,亲戚家生了孩子,你去看望时送红包表示祝贺。下次等你家遇到了值得庆祝的事情,别人也会过来为你捧场。
其实就是把看不见的感恩之心,转化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通过你来我往的交际,感情才得以维系。
02乐于助人但不盲目牺牲
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第二条法则就是,要乐于助人,但不要盲目自我牺牲。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为了不让别人失望,宁可一味牺牲自己。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为了满足他人,一再放弃自己的利益,很容易被喜欢道德绑架的人利用。他们会借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名义,不断向他人索取。如果被索取的一方狠不下心拒绝,就会陷入两难境地:不帮显得自己无情,帮了又助长索取者的贪婪和更多的要求,最终反而害了他。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别人前弄清楚,为什么这个人会陷入困境,他是不是真心想要改善自己的处境,还是只想永远依赖他人活下去。只有本人有改善的意愿,外界的帮助,才有可能助他脱离困境。
比如,嗜赌成性的人,家人不忍心不管,一次次地帮着还债,作出了巨大牺牲,得到的却往往是越欠越多的赌债。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拒绝提供没有意义,甚至有害的帮助,让对方自己醒悟。
03阅读感悟
今天,我阅读了如何与他人相处,有四条基本法则中的前两条:常抱感恩之心,乐于助人,但不盲目牺牲。
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非常重要,知道感恩,不仅能让他人更有成就感,激发更大的善意,形成相互帮助的社会氛围,而且还能让自己更幸运、更幸福。
说起感恩,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新闻,孙俪常年资助一个贫困学生,直到他上了大学,还负担着生活费,然而他非但不懂得感恩,还想要得更多,认为作为明星的孙俪给他提供的帮助太有限了,他的行为让孙俪非常寒心,停止了对他的资助,还遭到了他的责怪。
试想一下,孙俪以后还敢那么毫无戒心地资助学生吗?尽管她还是那么善良、无私,但是在她的心里还是留下阴影。如果她资助的那个学生不负所望,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那么说不定她还可以资助更多的学生。
一个人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比如,电视剧《大染坊》中的男主,他从小是一个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他被一个善良的染坊掌柜收留之后,始终不忘他们的收养之恩。同时,在他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之后,他不忘在他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一个同样饥寒交迫的叔叔对他的帮助,把他当成父亲一样孝顺。在他创业的过程中,由于他知恩图报的品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帮助。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了一个宁人敬佩的名族英雄。
乐于助人,但不盲目牺牲。这个观念也很重要。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人,自己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还喜欢去管别人的事情。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对于自己、对于他人的帮助,都是非常有限的。
要想帮助别人,先让自己变得强大,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有心情和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