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余华1992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至今畅销不衰,依然高居排行榜第二名。《活着》不仅广为国人熟知,也大受外国人追捧;不仅成年人喜欢,也为少年喜爱。
一位10岁的孩子拿起放在桌子上的《活着》,竟然一读而不能罢手,晚上睡觉时央求延迟熄灯,让她再看一会儿。她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虽然不能理解福贵这个人物形象,因为他们年少还不识愁滋味,还不懂得人世的艰辛和活着的酸楚。
作家余华
一位德国10岁小朋友与作家余华兴致盎然地探讨福贵所有亲人离去,福贵还活着,这种活着是“生存还是幸存”。我们佩服德国小朋友的思维,相信这只是一个孩子的好奇,他依然把这部小说当作一部人生的观景台来看待的,他们看的是别人的人生,与自己毫无关联,因此才那么颇有兴味的讨论福贵这个文学形象。
年龄渐长,开始初尝人世的艰难,已经能够窥到生活一些真相了。生活不再是诗情画意,也有阴雨晦暗了。
一个13岁中学生考了一次好成绩,很开心去城里看父亲。父亲一直告诉她,在城里给人开车,收入高,体面。等孩子到城里,看到父亲却是在为开车的人卸货,为了多挣一点钱,双手都磨破了,血肉模糊。
女孩哭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搬了!”双膝长跪。那位父亲再也无法自禁,伏车痛哭。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我女儿高三时,捧读《活着》,泪眼模糊,问我:“生活的面目真的如此吗?”我回答她:“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活着是一个寻找和救赎的过程,更是一种超越和解脱的过程。学会与生活和解,学会向生活屈服。
“活着的本身就是活着,不再有其它的意思。”这是余华的话。但是高中生又哪里懂得呢,他们只会为悲惨的人物命运流点泪水而已。
著名演员姜文
人到中年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境况。姜文说:
“想不到一奔子就挖到中年,才发现中年碎了一地的烟火,中年是一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女儿的榜样,还要时刻关注老婆的脸色,不停地迎合上司。
”中年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要不停地周旋,后来发现激情对于中年是一种浪费,梦想对于中年是一个牌坊!“
这位曾经给我心灵带来强烈震撼的中兴前员工欧建新。他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可是当他得知名在公司裁员之列,他爬上26层楼梯:“上了扶梯不久,他突然举起双手,做了个投降姿势。”
他不是向生活投降,而是与生活诀别。据说欧建新刚为父母买了房子,欠了将近400万,还有没有工作的妻子,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四个老人,他恐惧了,变得了胆怯了,实在无法承受这份生命的重负了。
人生天地间,充满苦和悲,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八九。
这位外卖小哥就因为送餐时迟到3分钟,被客户投诉,他这个月要被扣掉奖金,转身下楼梯时,竟然放声大哭,直叹自己”无能“。
生活不全是苦尽甘来,更多的是甘苦夹杂。人到中年活着真是狼狈、辛酸、无奈,有时还不得不忍气吞声,再看《活着》,就觉得福贵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了,他的了不起非我们这些凡人能够相比的。
中年再读《活着》,分明读出的是自己。莫言说:”伟大的小说就是能够让读者从人物中读出自己来。“
余华的《活着》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值得一读,可以从小读到老的小说。点击下面的商品卡,买一本吧,给疲惫的中年一个心灵的驿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