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求职在路上裸辞圈子
“上班一个月,我想辞职回去考研......”

“上班一个月,我想辞职回去考研......”

作者: 阿德邦HRSaaS | 来源:发表于2019-09-16 16:23 被阅读0次

    之前微博上有一个话题特别火,就是“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

    image

    根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第一份工作往往不是职场人的理想工作,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显著递减的趋势。

    l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

    l 80后则是3年半

    l 90后骤减到19个月

    l 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image

    此报告一出,立刻引发众网友热议。不少网友淡定表示:7个月太长了……

    image image

    我们经历了秋招战的厮杀,我们一次次落寞失意,一次次卷土重来,我们终于拿到了心仪的offer,我们为什么没能坚持下来?

    image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于换工作?

    90/95后们频繁且短暂地更换第一份工作,主要有3个原因。

    第一:第一份工作的实际值低于其期望值。

    当前学校教育和就业市场之间存在落差。由于缺乏对行业、职业和具体企业的实际了解,我们对于第一份工作往往期待过高,入职后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节奏等都无法适应,从而出现失落和迷茫的情绪,选择离职。

    1.无止尽的加班

    以加班成风的互联网企业为例。“上市”是2018年互联网不可绕过的年度关键词之一,爱奇艺、B站、虎牙、小米、美团点评、拼多多……一大波互联网公司争先恐后,市值疯长,然而在这些光芒背后,却是无数“加班狗”夜以继日的“爆肝”.

    加班成风,以加班为荣,”996”现象早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加班的代名词,有的企业还出现了”997”,有网友说,

    “每天加班到12点,回到家都1点多了,早上还要7点起来赶地铁.网上经常报道过劳死,我怕我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步上他们后尘,赶紧溜,不然小命就完了。”

    那其他企业呢?其实,在这个快节奏、拼实力的年代,连传说中看看报纸喝喝茶的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加班。

    相比较来说,95后更注重自己的私人时间,更重视自由。而有些公司加班成瘾,却不奉行多劳多得,引起年轻人的反感。加之多数人缺乏锻炼,高强度的工作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只能“不得不”辞职了。

    2.工资支撑不了我的生活

    如果你去找工作,一些老司机肯定会提醒你,看实际拿到手的基本工资就好了,老板给的饼太大,你消化不了的。有网友说,

    “面试的时候HR告诉我,公司有五险一金,年终奖丰厚,逢年过节还会有过节费,平均下来每个月也有5000+了。进了公司才知道,五险一金要转正后才给买,年终奖要看绩效,请假考个试,年终奖就泡汤了,还动不动罚钱,出个差,住宿费100的标准,超标就扣工资,每天累得要死,还得各种找廉价酒店,果断辞职。”

    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人活着,钱没了。

    我们可以为了梦想短暂的忍受低工资,可是你可以面对持续上涨的远远高于工资的生活成本么?

    最让人心碎的就是:你的工资交完房租就所剩无几了。

    被租房逼得退无可退的年轻人不得不以降低对生活和居住质量的要求来应对越来越高的居住成本。

    95后年轻人本身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他们的成长生活环境远远好于70后80后,作为初次真正初次踏入社会的人,他们对社会及生活认识还并不深刻。

    他们会说,“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熬过刚毕业的这几年,会越来越好的”,然而,当生活也是租来的, 当丰满的理想撞见残酷的现实,辞职换新的工作也算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了。

    image

    3 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90或95后的年轻人多数处于刚入职的发展阶段,他们大都选择在外地“飘着”,面对收不抵支,他们看重学习能力,寄希望于未来发展。有很多网友直言,在公司看不到未来,学不到东西,没有干头。

    “我一个985毕业的大学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印复印,端茶倒水,给领导跑跑腿,来公司一个月了,完全看不到希望。每次想让领导布置点任务给我做,领导总是让我多看多学,可是每次请教问题时,大家都不理我。”

    4.受不了公司的工作氛围

    与70后、80后相比,95后的生活条件算是比较优越的了,至少不用为生存发愁,这也就给了他们更多的选择,对于一些“职场潜规则”,他们有资本说不,企业文化、领导态度、同事关系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辞职的理由。

    “办公室政治太厉害,而且部门两个领导面和心不和,我作为刚毕业的小白,夹在中间真的很为难。每天在公司都不敢说话,听到领导叫我的名字就害怕,只好辞职了。”

    “刚毕业进入了本地的一家小公司,所有事情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老板的情绪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心情好了大家皆大欢喜,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家大气都不敢喘,每天上班胆战心惊,还不如辞职。”

    “我们领导喜欢听好话,单位里有些人没啥本事,但是很会讨领导喜欢,升职很快,工资也高,而那些每天早到晚归、默默干活的人,反而工资低,职位低。并不是努力干活就前景光明的,我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只能选择离开了。”

    5.工作内容与预期有出入

    “学校招聘会的时候应聘的是运营岗,结果入职之后告诉我先到销售部呆两个月,熟悉一下工作业务,之后再转岗。两个月之后告诉我运营岗暂时不缺人,先继续在销售部呆着…每天昧着良心去忽悠客户,父母都怀疑我是不是进了传销组织…直接甩辞职信!”

    第二:第一份工作并非感兴趣的工作。

    对比70、80后倾向于铁饭碗、行业选择单一传统,95后新生代可选择性更多,但是也更加的迷茫,他们大多不了解自身优势和兴趣,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不清楚自身的发展方向,对于职业的选择,只是一窝蜂涌向某几个行业,然后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新机会,这也是95后频繁跳槽的原因。

    领英数据显示,第一份工作的专业对口比例呈现出随代际递减的趋势,“70后”当年的专业对口比例超过40%,而超过7成的“95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

    image

    目前来看,第一份工作的行业选择呈现出显著的集中化趋势,学生毕业后越来越热衷于进入时下最热门的行业。比如,当前大热的互联网和金融,共吸纳了超过1/3的95后毕业生。

    新一代年轻人进入工作后,发现工作内容并不适合自己,进而消极懈怠。

    第三:工作转换成本低,选择多。

    现在大部分95后家庭基本上都处在奔小康的状态:父母年龄差不多在40-50岁左右,尚未达到需要赡养的程度;父母文化程度相对于70、80一代的父母要高,在看待子女职业选择方面更加开明。

    而且95后本身生活在物质丰富、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的时代。他们多是家中的独子,他们本身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他们不会受到婚姻的束缚,大都自由自在,很多人不必为了工作而工作,不用受金钱、面子、责任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95后更加追求独立自主,更加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公司饭太难吃了,辞职”“公司女生太少了,辞职”“领导爱哔哔,太差劲,辞职”“有人身攻击,我来工作不是受气的,辞职”等等等等, 一旦发现工作与期待不符,便会快速做出其他选择。加之如今获取职业信息和机会的渠道越来越快捷和便利,使得95后更换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

    image image

    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以上的三点原因,都强调了第一份工作在选择上的重要性。关于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在我们往期的推文《大学生,你该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中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我还想补充一点:尽可能地多尝试一些不同的实习,并且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缩小预期与实际的差距。

    如果注定第一份工作干不满7个月,为什么不在第一份工作之前去试错呢?

    在大学期间多去尝试,实习的时候,多听,多看,多问,咨询一下学长学姐以及在目标行业、目标公司工作的前辈们,工作内容是什么?工作强度如何?工作氛围怎么样……实习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前体验一份工作的方式,当然,线下的实习时间成本会相对比较大,如果能有比较靠谱的线上实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也可以在一些论坛、公众号的推文里看到在目标企业工作的员工的分享,看前人走的路,减少试错成本。

    image

    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第一份工作?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更多的职场人选择辞职并非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言不合就辞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裸辞”。

    无论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否如自己的预期,不能否认,你都已经从学生转换到了职场赛道上。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最大化“利用”第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的方向,做好下一步选择。

    image
    1. 深入了解所处的这家公司

    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听了老师、家长或者是有点权威地位的亲戚之后的被动选择,那么当你有机会处在职场中,你就有机会获得大量一手信息。

    暂时的放弃和同学或者同期入职的小伙伴一起骂傻逼老板、吐槽工作环境、八卦其他同事,相互比惨的意义只是消耗时间。

    去找那些经验和阅历都比自己至少多3-5年的同事,学姐学长,朋友或猎头等行业、企业资深人士聊天,挖掘一手信息: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目前处在什么时期?自己所在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优劣势是什么?公司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是什么?自己所处的部门是核心部门还是支持部门?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挑战和职业瓶颈?晋升和发展空间?

    要知道,当你比较关注别人的工作和业务时候,人们往往是健谈的,或多或少,你都会大体知道一份工作的大致情况。

    如果你打算跳槽,你已经深入了解了你所处的行业、行业中的领头企业、行业发展趋势等,加之有了工作经验、锻炼了行业所需能力,可以帮助你跳槽到更好的企业。

    如果你打算转行,你已经知道了不同行业的核心部门、不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特质,那你可以通过同一家公司进行过渡。在企业内部先主动申请转岗,让自己有一段经历,有了过渡,再跳到其他行业就会顺畅很多,毕竟,相对于对口专业,职场更讲究的是“相关经验”。

    当然,如果你打算留下,你也已经知道了自己所处职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挑战、职业瓶颈、晋升和发展空间等,你可以在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image
    1. 掌握更多的资源

    掌握更多的资源,也可以说是拓展能力边界。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第一份工作用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升为管理四五十人团队的主管。是他的能力突出吗?与他同期入职的,还有两个技术更强的清华博士。

    张一鸣曾自我总结:

    “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

    二八法则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形,比如对于职场新人,相对于选择最重要、出成绩的工作来做,他们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吸取不同类别的知识,以增长见识,延伸能力的边界。

    职场上的横向技能有很多,简单来说比如比你优秀的同事、你的上司、你感兴趣的其他岗位等所需具备的能力。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写作、演讲、越来越受重视的创新力等,也是值得你不断提高和打造的能力。

    拓展能力边界,我们才能利用更多的资源,从而扩宽资源边界,实现快速成长。

    1. 进行自我迭代

    毕业后,学习并未停止,而是刚刚开始。初入职场,学习能力可能比暂时的工作结果更重要,毕竟公司采用新人,更看重的是未来潜力。

    罗振宇曾经提出,人类进入了“动机落差”时代。就是说,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可以利用非常便宜的工具,进行学习、合作和创新。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拥有什么资源都没用。

    全民学习的时代,自我迭代,是阶层跃迁的重要能力。

    1. 关于跳槽

    马爸爸曾说过,“三年之后才算阿里人”,尽量不要第一份工作还没搞清楚状况就闭着眼睛再跳一次。

    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跳槽。

    如果是因为薪酬,要考虑机会成本。7个月,没有积累相关经验,没有锻炼相关能力,如果你是应届生,HR还会考虑你的其他方面,社招的话,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减分项。另外,频繁跳槽的话,每次出去找工作,还得费尽心思解释为什么工作经历这么短。

    如果是因为遇到了挫折,你在现有公司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概率在下一个公司也会遇到。完全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别抱有侥幸的心理。反而很多的问题,当你愿意用接受的心态去面对时,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且,挫折可以准确反映你现在的弱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你历练的最好机会。

    当然,如果目前的工作确实很坑,或者确实无法满足你自我发展,提升价值时,可以选择跳槽,但是一定要考虑以下几点:

    l 评估自己当前处境,跳槽可以有哪些选择

    l 跳槽后的得失利弊

    l 对新工作是否已经做好职业规划

    l 你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技能

    l 有没有给自己留退路

    image

    最后的话:

    我也收集了身边几个同学踏入社会接近2个月之后的感受:

    “今年毕业,初入社会,在文件图纸上签字手都是抖的……怕自己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在校一个月的生活费多”

    “毕业后,我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来到了华为,然后到今天为止,爬了一个月的电线杆……”

    “穷的不敢出门”*

    “每天都在上着社会第一课”

    “还是对什么都看不惯,但是不敢再发脾气”

    “在北京,两个人睡一张床,真不敢相信,有洁癖的我居然坚持了一个月”

    “在上海,身边人常常打趣:大城市的生活丰富多彩吧?我没敢说,我是游走在都市边缘最底层的穷苦人,繁华和热闹是别人的,从来都与我无关。”

    那么,你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班一个月,我想辞职回去考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tf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