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2022年的高考即将进入尾声,遥想到自己当初参加高考时的狼狈:文综成绩尚可,然只有30分的数学却成为了心中永远的痛。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即便文综拿了满分偏科的自己也注定无法进入到“985、211”等名校。还是怪自己,天生喜欢语文、历史等纯文科且在那个懵懂冲动的年龄,爱情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数学老班对自己“爱之深责之切”。
由此想到对于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木桶理论”的效应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学生在某一门考试科目上比较弱,就会明显拉低高考的总分进而无法被更好的大学录取,进而降低在未来进入社会后更高质量的生存体验。这个问题会刺激到很多人敏感的神经,然冷静下来用大数据归纳,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辍学成功之类终归为极端少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卖猪肉也有大概率卖出一栋楼、一片天。这便是知识的力量。
“标准”这个词不知何时已经成为了太多人对真理的参照,何为“标准”呢?我理解的所谓“标准”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及格线。是的,及格线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知识与经验的局限与盲区,从而喜欢在生活中的点滴用惯性去做“标准”而非“最优化”的选择。这已然形成了一个反复循环的轮回:一般家庭的父母将自己对社会“标准”的理解传达教育给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长大成为父母,又将自己对“标准”生活的认知传达给自己的后代。内心向往着诗与远方,加班回到家却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看看手机打打游戏,告诉自己,生活本该如此。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对个人而言,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努力、特别的才华,特别的家庭背景,凭什么改变生活中不如意的现状?凭什么认定你终归可以到达你的诗与远方?又凭什么让你的后代跟随你的步伐、同样去做潮流与高端玩家的陪衬、耗材?
所以,还是要相信思维方式与努力的力量。思路决定出路,意味着你深知自己要到达的地方,而坚持、效率、专一的努力,则是通往更好生活的桥梁。
乔治·莫舍说:“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我身边有三位这样的朋友,家境普通,高考成绩一般,对于他们所从事的事业而言具备的天赋平常。经过十年的深耕,他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弄潮儿,带领着各自的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发光发亮。迄今为止依旧没有看到他们有多少看上去的强大,但我知道,他们的强大在于坚持,在于为了目标矢志不移的力量。
最后,每个人的经历与毅力都是有限的,你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全身心的、专一的投入。于是追求完美的威尔第在80岁创作了《法斯塔夫》、追求极致的村上春树为了写作关闭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酒吧……也许还有下一个你。同样为了心中的梦想,痛下决心、坚持、专一,去奉献这世间独一无二的你所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传奇、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