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
那些疼痛,如今依然上演——《疼痛部》读书笔记

那些疼痛,如今依然上演——《疼痛部》读书笔记

作者: 黑白书签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20:40 被阅读0次

    流亡途中,你既过早地衰老,又永远长不大——两者是同时的。

    前言

    这是一本我看的最快的书籍,这是我看完觉得用词无比精湛的书籍,这是我看完觉得值得二刷的书籍。故事是虚构的,传递的感受是疼痛的。

    想逃避却无处不在,想接受却无法言语清晰表达,于是在逃避与接受之间游离,无处安放。只能被“疼痛”按在地上无尽的摩擦,这是一种不止于此的疼痛。

    这本书我在很多的语句中划线,有时候觉得划的是别人的故事,有时候却觉得也有自己的故事在那一道道线中。是一种说不清,不可名状的感觉。

    我们的人脸上都印着无形的耳光。

    我本人的简历像我的公寓一样空荡荡,我不知道是有人趁我不注意搬走了家具,还是一贯如此。

    肥皂剧是你打在恐惧上面,将恐惧冲掉的泡沫,每天要打两次,最好是在朋友的陪伴下。

    故事简介

    战后,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南斯拉夫),一群流亡者的故事。围绕一个文学老师在教授一群学生一门不存在的语言的故事展开。

    男人抱怨得此谁都多;他们永远在抱怨。抱怨天气,抱怨战争,抱怨自己的命运,抱怨遭受的不公。住在难民营里,他们抱怨条件;不住,也抱怨条件。他们抱怨救济;他们抱怨不得不接受救济的羞辱;他们抱怨领不到救济。他们每一刻都在用同样的强度抱怨着每一件事情。仿佛生命本身就是惩罚:什么都恼,什么都疼,什么都扎;什么都不够,什么都受够了。

    女人远没有男人显眼。她们一直在背景里,却是生活的维系者:是她们把窟窿堵上,免得漏风;是她们做着每天的工作。男人好像没有工作似的;对他们来说,当难民就像当残废。

    这本书适合谁看?

    喜欢言辞犀利叙述故事的,对战后,人们的生存境遇好奇的,以及无惧被作者用故事给你带来精神上的疼痛。

    国家不存在的疼痛,语言即将不存在的疼痛,融入新国家新身份的疼痛,离开亲人的疼痛,留在举目无亲城市的疼痛······远远不止于此的疼痛。在书中:有文字表达的疼痛,有故事传递的疼痛,还有不可名状无法言表的疼痛。

    看完后的一些感想:

    01 那些疼痛,如今依然上演

    只要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其他城市或者国家学习工作的人,都会共鸣到漂泊中疼痛。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现在这么火的原因吧。互联网可以让我们链接更多的人,却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孤独,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的疼痛。时代的发展无法预料,普通人只能在时代洪流里艰难生存,这难道不是一种无奈的疼痛。被裹挟,在挣扎,却无法逃离。

    回到我们出走的土地意味着死亡,留在我们来到的土地意味着失败,于是,离开的情景在我们的梦里无尽地重复,离开的那一刻是我们唯一的胜利时刻。

    02 找到自己的方式,治愈

    曾今我会在路上漫无目的的走,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就想走一走,然后我就好了,是不是很神奇。一种无法说清的情绪,它不属于悲伤,也不是生气,更不是愤怒,结果走一走就慢慢的治愈了。于是我保持运动,因为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出现,但是持续的运动,让我可以更快速的消解。相信作者写完这本书,也在不同程度上治愈了自己。

    03 做具体的事,热烈的生活

    了解到某种疼痛之后,试试做具体的事情:比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别人帮助,或者好好的给自己或者亲人朋友做顿饭,或者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好多好多好玩的事情可以去尝试。热烈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好好的治愈自己。走出去,然后才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呀。

    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按照城市的脉搏来调整自己的脉搏,继续生活下去。我去市场,买鱼、水果和蔬菜,尝试品类繁多的荷兰奶酪;我紧跟最新上映的电影;我在咖啡馆里观人;我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生活似乎回到了自在悠闲的常态。我生活在阿姆斯特丹市的心脏地带,它泵出来的棉花糖比血液还要多——至少有时在我看来是这样。尽管我自己的心脏或许已经破碎,我的视野也被扭曲。将我的心脏拼在一起,让我相信一切正常的胶水或许是自我保全的本能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疼痛,如今依然上演——《疼痛部》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wv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