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你写游记》学习笔记之十六: 舞诗论文,绽放历史情怀
王充闾,1935年生于辽宁盘锦,当代著名作家。当过中学老师、新闻记者、报纸副刊编辑。1984年以来,先后在营口市和辽宁省担任领导工作,曾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
1995年以来,兼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中国诗词学会顾问,南开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代表作有《柳荫絮语》《长岛诗踪》《情满菊花岛》《春宽梦窄》(散文集)等。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张玉法说,“历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从现在看过去;我们生活在历史中,是从现在看将来。无论过去或将来,都在历史的轨道之上。历史轨道的特征就是变。人类从不断的改变中,从过去走到现在;也会从不断的改变中,从现在走向将来。为什么要变?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变的目的就是求生活更安适、更新鲜、更有意义。任何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如果想活在历史中,就必须求变与创新。历史上所记载的,决不是陈节相因之事,都是变化多端之事。”
游记与历史,相当于舞台之于演员。一次旅游,为你提供了一次走进历史的平台:当你踏上前人的足迹,看着前人看过的风光,走进前人住过的房屋,旅游把现实和历史的距离拉近了,历史不再是躺在书本中的历史,它就在你的身边;同样,舞台则拉近了演员和观众众之间的距离。
而历史之于游记,则相当于明星大腕之于电影:没了明星大腕的电影,电影还是电影,但档次低了。有了历史感的游记,不再是盆景中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而是大自然中的崇山峻岭,汪洋大海,具有了时空上的广度和深度。
王充闾先生则认为,旅游实际上是人们追求一种审美的、诗意的、与世界和谐的生活,他在《走向大自然》一文中说:
我走过许多名山大川,游过不少奇观胜境,每当徜徉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片敞开的大地上,前人对于自然的盛赞之情便从心中涌出。这些美的诗文往往成为我精神上的导游,引我走向那些人与自然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构成的审美境地,从古老的文明中寻求必然,探索内在超越之路。这时,我也总会产生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我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于是有了那些渗透生命体验和人生归宿感的写景抒情的文字。
探索一种最美的生命和人生,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的吗?
《长岛诗踪》是王充闾任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时写的一篇文章,获得1991年“五彩城”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当时担任评委的秦牧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遥接万代,广阔深邃”。依我看,还要加上一个评价“浑然天成”。
文章描写了作者访问辽宁长山群岛时的心情和经历。开头两段写自己对诗词的爱好,以及从诗词中想象长山群岛的景象,这其中特意强调了自己的两个期待:期待能领略到诗词中长岛的意境,期待能够搜集到有关长山群岛的各种神话传说。
中间4段写游览长山群岛的群岛时,其中特意强调了一点,眼前看到的长山群岛的景象和期待中的完全不一样,眼前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诗词的意境,而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积存与现代文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两段写自己虽然没有搜集到期待中的神话传说,但想到因为社会的进步而自然导致神话的消失,心里就释然而欣然了。
全文从“神驰无限,心向往之”“企盼”写到“诘问”“缺憾”,最后写“何憾之有”,从期待的心理写到心理的落空遭到释然欣然,情感的变化水到渠成、自然和谐,文章的结构因为显得严密紧凑、浑然天成。
除却结构的精巧,王充闾的一贯的历史情怀和文化涵养也体现在《长岛诗踪》中。文中谈到采访时的情景:“承主人告知,早在6000年前,远古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了……竟在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中有夺得了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弄得那些声名煊赫的大型剧院瞠目结舌。”
这是历史的回眸,也为下文埋阐述神话消失埋下伏笔。但是,散文回眸历史不是为了让读者认识历史,拓展知识,而是为了关怀现实,回归诗意:“古诗词”的诗意消失了,“新诗词”的诗意诞生了。文章开头的诗词引用,既体现了作者的文化涵养,又和结尾遥相呼应,实现了王充闾散文“历史”和“诗意”的完美融合。
关怀历史,为的是拥抱未来。在这一篇中,书中还附上了《二一九公园记》,是王充闾游览鞍山二一九公园后写的一篇游记,文中也有关于历史的回顾。
(齐帆齐商学院第8期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 第 25篇 1715字 ,累计40135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