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你写游记》学习笔记之六:据旨选材,妥当安排详略
张抗抗,原名张抗美,1950年7月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第10至12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家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她已发表小说散文6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著80余种。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代表作《夏》(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中篇小说)、《隐形伴侣》(长篇小说)。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每次旅游,从开始准备,到迈出家门,再踏上旅程,参观游览,最后安全回家,期间所经历的事情,所见所闻所感,不计其数。如果事无巨细,滴水不漏完全记录下来,那就已经不是“流水账”可以形容的了,无疑是“懒婆娘的裹脚布”。
好的游记必须“据旨选材”。“旨”就是文章的主旨、中心,也就是作者向读者传达一种热爱赞美自然的情感,还是让读者领略游览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情趣,或是让读者去理解旅游过程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还是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某一层面的思考……
在“旨”的指挥棒下,旅游过程中的哪些事、哪些人、哪些画面、哪些细节可以写进文章,哪些浪费笔墨的应该剔除出去,作者心中自然就有数了。
“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不是脸的地方剔掉罢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写作时,我们应该努力学会这种“剔”的艺术,游记写作亦应如此。
通常情况下,把游记写成了“流水账”,除了写作顺序方面的原因外,主要还是没有根据主旨的需要抓住游览的重点,没有妥当地安排好详略。
为了突出主旨,有益于主旨表现的就应该重点写,要大写特写;与主旨关系不大的,尽量少写,做到惜墨如金;与主旨无关的,让它流放边疆,弃之不用。只有这样,整篇游记在节奏上就会有轻重缓急,有波澜起伏,不至于一个音调,单调而没有变化。
网上写扎龙保护区的游记类文章不少,但张抗抗的《通灵仙鹤》却独具一格,在表现主旨、选材、详略安排诸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值得游记作者们好好学习。
在《名人教你写游记》一书中,作者还推荐了张抗抗的另一篇游记作品《红树林思绪》,张抗抗很好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详略得当,并给读者留下了有益的启迪。
张抗抗的《埃菲尔铁塔沉思》也是一篇非常好的游记作品,最早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后入选高中教材,200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季羡林主编《1900-2000百年美文·游记篇》也有此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