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7289/90f2f9564d6546d9.jpg)
刚拿到日更100天徽章,我就中断日更了。本来想着,中断就断了,后面有空再继续写,结果早上看到复活卡自动帮我续上了。那好吧,继续日更下去。
即使每一次日更都是自嗨,那也能感动自己。想起前天我跟少年说“写完这篇我就日更100天”时,他脸上震惊的表情,让我充满成就感,有点小骄傲。
昨天在写与不写的过程中,犹豫了一下。白天其实写了一些笔记类的素材,也有算是文字输出,但是又觉得不适合发布出来,毕竟都是枯燥的专业知识。加上思绪很乱,脑子里灌了许多专业知识,又没有消化好,无法成文。
那些输入的内容,大部分是认知心理学相关。
比如人是如何感知世界的?听觉、视觉、触觉有哪些生理特点?影响我们行动的有哪些因素?什么是注意?人的决策机制是怎么样?诸如此类的理论内容。如果要将那些内容梳理成知识网络,还需要一些功夫。
看过一篇文章说过,学习有两种类型。
一种像蚂蚁一样,整天忙忙碌碌,在搜集搬运知识,看起来很忙,其实又没有什么效率。
另一种像蜘蛛一样,前面耐心地织一张网,然后坐在网中间,耳观八方进行狩猎,织好网之后,就很轻松也很高效地享用收获。
看到这种说法时,我才醒悟到,原来自己就是一只瞎忙的蚂蚁,渴望拥有蛛蛛那样的运筹帷幄,只好老老实实去织网。虽然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变发生得略晚,但晚到总比不到好。
接下来分四个阶段复盘日更100天这件事。
第一阶段:刚开始30天。
鸡血满满,动力十足,立下宏愿要日更365天。这个阶段,对达成目标的渴望是主要驱动力。
第二阶段:30~50天。
熟悉了平台,也养成了每天写文点赞评论的习惯,渐渐地跟一些友友形成一种互赞互评的默契。
即使经常在“写什么?要不要继续写?”这两个问题上挣扎,但是一看到常互赞的友友,又觉得不能这样就消失了。这个阶段友友们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写的动力。
第三阶段:50~90天。
大概50天左右,对写故事等文学性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那段时间经常灵感爆满,心中好像有许多故事想讲,但是写成文字时,又自我嫌弃。琢磨了几天写了个《明寂花》,没想到获得了伯乐的推荐,大受鼓舞,觉得我又可以了。
接着又继续去看书学习,练习写故事,有两个原先计划3月底写完的小故事还是零碎的片段躺在草稿箱里。在尝试写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于文学上的积累还是太少了。
这个阶段,因为找到了新的兴趣,同时遇到了很好的友友帮助,对平台产生了一些归属感。日更的动力来自新兴趣和对社区归属感。
第四个阶段:最后10天。
工作中出现了新目标,浇灭了创作的激情,很快就投入到工作目标中,日更的优先级就往后挪了。在这十天,每天都带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写。唯一的坚持动力就是拿100天徽章。每完成一篇都觉得战胜了自己。
当达成日更100天这个成就后,被这种达成阶段目标的喜悦冲击着,又有了继续坚持的动力。
日更这段日子的收获有:
1、养成了每天输入的习惯,一天不输入,就觉得没东西可写。
2、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梳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3、渴鸡汤很补能量。在想放弃时,看别人的“日更XXX天”文章真的能激励自己。
4、获得坚持一件事的能量。
原先以为只要每天写,就会越写越好,所以在写的时候,就老想着写好一点,修修改改,带着很大的心理负荷进行。
但现在觉得这种变好的过程反而没有坚持一件事更有吸引力。现阶段的我,更适合为自己而写。
本来不想写的,但是我完成了。
觉得写得不好,不好意思发出来,日更后我克服了这种恐惧。
在日更的过程中,我克服了完美主义。
每日更一次,我都战胜了自己。我变得更强了!
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