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与不做,决定君子之道

作者: 许彧彧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22:41 被阅读1次
做与不做,决定君子之道

    在《论语》中,孔子常常提到“君子”这个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脱口而出“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但是,君子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君子,或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君子,最起码,君子之道,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不在于外人的评价,而在于内心的澄明。

    但是,却从来没有人给“君子”这个词做一个清楚的定义。

    孔夫子说,君子就是无忧无惧。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这一类人。这标准说起简单来也简单,说起难来也挺难。

    试想一下,我们一生那么长,每天要做那么多事,如何才能做到事事不亏心呢?

    谨言慎行,是儒家所提倡的。孔子说过“讷于言而敏于行”才是君子所为。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多想,多看,而后方行其事。这样才能保证事事不亏心。

    长久坚持下去,才能算得上是“君子”。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累,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岂不是步步艰难?并非如此,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节奏激烈,一切都急急忙忙赶来赶去,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所谓的“道德底线”。

    很多事情做与不做,似乎模棱两可。做吧,良心不忍。不做吧,似乎大家都这么做。每到这个时候,就需要拿出儒家的君子精神来作为指导思想了。做与不做之间,决定你是否是“无忧无惧”的真君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与不做,决定君子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al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