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需要智慧

作者: 海的波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11:24 被阅读297次
    海的波文

                  简约而不简单

                     ——对王君老师诵读型文本课例的品析

    这段时间,再次研读了王君老师对经典课例的教学设计,那些经典老课例,我们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中早已懒得思考,或者说思考了也上不出什么新意来的,却在王君老师智慧的解读下,巧妙地换了个形式,课堂就轻松地翻了新,出了奇,不仅勾连了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更让师生在愉快的状态下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研读中,对王君老师“诵读型”课例的设计颇感兴趣,通过对王老师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谈生命》的课例品读,发现诵读型文本设计有如下的特点:

    一、 “诵读”是主要教学手段,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这种课堂教学形式相对简约,呈现的状态也很简洁,但很有力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王君老师设计了四大诵读板块:

    一是整体概读,引导学生说一说文章写了哪些事,并概括出文章的初读感受;二是读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主要聚焦在“陶醉泥墙根”,先是自由读,后组织领读者分工合作诵读,学生读出了欢乐,读出了自由,读出了惊喜,更读出了百草园是童年时代的一个乐园;三是读出叙述中的起伏跌宕,聚焦在长妈妈讲鬼故事,这里设置了演读,一个学生演读长妈妈,老师演读“我”,师生演绎,惟妙惟肖,入情入境。四是读出文字中的鲜活形象,多个学生品读寿镜吾老先生,最终读出了严而不厉,读出了严而可亲,读出了迂腐,也读出了开明。

    当然还有创造性地说读,比如,三味书屋的生活,怎么可能会是“枯燥”的呢,丰富着呢,好玩着呢,引导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描述感受,学生的表达颇具吸引力:

    生:不必说崇敬拜先生时候的紧张,也不必说对对子时候的精彩,单是课上偷偷画画儿,就有无限刺激。

    生:不必说课上偷画画儿的专注,也不必说挑战对对子时候的得意,单是师生齐诵读的场面,就让人忍俊不禁。

    生:不必说好奇问“怪哉”一虫时的失落,也不必说挑战对对子时候的紧张,单是群体同翘课的喜剧,就让人难忘。

    ……

    就这样,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学生满怀喜悦地走进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快乐着鲁迅的快乐,喜悦着童年的喜悦,如王君老师在课尾模仿文章的过渡语言,所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且是年岁越大越喜欢。也许是因为绚烂多姿的写景技巧吧,也许是因为口人心弦的继续功力吧,也许是因为幽默微妙的情感流露吧……都无从知道。总之,我是越来越爱这篇散文了。再见,“我们”的百草园,再见,“我们”的三味书屋,再见,这短短的40分钟……

    这样的教学,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课堂全在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亲密地融合在一起,各种形式的读,让文字有了生命力,让课堂充满鲜活的激情。

    二、“诵读”是助推器,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课堂教学,既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也有压抑其个性和精神的力量,这就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让其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诵读型文本就是借助“诵读”这个助推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兴奋点”。

    冰心的《谈生命》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作者虽然把抽象的“生命”理念化为具体的物象,但教学起来,难免枯燥无味,可是王君老师却以“诵读”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在高亢、昂扬的状态当中。

    亮点一,成立朗诵团,确立男1号、男2号、女1号、女2号作为朗诵的引领者,极大地触及了学生心中的表现欲,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个性才华得到展示,这样的诵读形式瞬间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浪花,点燃了“兴奋点”,个个情绪饱满。

    (合)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男1号)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

    冰雪是他的前身……

    (合)

    一路上

    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男2号)

    有时候 他遇到巉岩险阻,

    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

    怒吼着,回旋着,

    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

    (女1号)

    有时候 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

    斜阳芳草里,

    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

    有男声有女声,有分读有合读,高低抑扬,轻重缓急,情感上跌宕起伏,极富感染力。

    亮点二,进行“散文整容”。冰心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白话文不太成熟的阶段,在一些文字的处理上和现在不太一样,为了适合诵读,王君老师对文本做了处理,把一些标点符号变了变,然后用诗歌的形式把句子重新组合。组合之后,把诵读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分工用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整容诵读”

    少年情怀都是诗,更别说这样的设计,于是再次掀起了诵读的高潮。学生们读的投入,读的动情,读的酣畅淋漓,读的通透痛快!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王君老师创造性地把“诵读”当作助推器,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巧妙地碰触了学生内心的“兴奋点”,感情的潮水从心中喷涌而出。这样的诵读直接催生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课堂教学事半而功倍。

    三、诵读具有“打通”的功效,既融合了教学法,又走向了生活

    王君老师说,“诵读”本身具有自足性——我们有能力把咬文嚼字,把讨论辩论都以“诵读”的方式自然呈现出来,它让所有的教学法都得以打通和融合。这一点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例里彰显的特别突出。

    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味书屋”时,既“咬文嚼字”,又剖析了寿镜吾老先生的人物形象,还教会了学生用百草园里写景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模仿表达三味书屋带来的感受,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的诵读中完成的。

    呈现这样的一段文字: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透过这段话,读出一个人。

    生1:我觉得他是愤怒地大叫起来。

    师:你试试读读。

    生1:愤怒地读。

    生2:我觉得他不会太愤怒,他不过是在提醒孩子们。

    师:你来试试,怎么个提醒?

    生2:拖长声音,大声读。不愤怒。

    师:哪种读法更合理?大家辩论辩论。

    生:我觉得第二种更合理。后文说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可见先生不是一个凶恶的先生。

    师:哦,他能够联系后文来说明,有理有据。你还从哪里看出来先生其实不太凶恶?请关注词语哟,“太多”“太久”的背后藏着先生的形象呢。

    ……

    渐渐地,教学目标就在读读说说中清晰起来。

    原来“三味书屋”里的生活如此有意思呢,原来老先生是严中满是慈爱呢。

    最后齐读老师的描述:

    不必说拜先生时的恭敬,问“怪哉”时的忐忑,也不必说对对子时的紧张,画画儿时候的沉迷,单是翘课的那一小会儿,就有无限趣味。有的爬上花坛折梅花,有的蹲在地上寻蝉蜕,有的静悄悄地喂蚂蚁。最搞笑的还是先生的一声大喝。戒尺在那里等着,罚跪的规矩在那里摆着。但是,先生至多不过瞪几眼,吼一嗓子“读书”。于是放开喉咙,学生乱读,先生沉醉,书屋人声鼎沸,何止“三味”……

    这样的教学多么酣畅淋漓啊。

    通过诵读,融合、打通了多种方法,老师在看似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对学生的引导,关注了词语,品析了形象,学习了写作方法,熟悉了文本的内容,明确了写作的主题。

    在《谈生命》教学时,王老师设计了“创读创悟”环节:

    假如你要制作一张“生命卡”送给杰出的人物,或者重要的朋友,你会选择哪句话,送给谁?

    生:我想把这句话送给乔布斯:

    也许有一天,

    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

    飞向西来,

    再形成一道江流,

    再冲倒两旁的石壁。

    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我相信,乔布斯已经升了天堂了,他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他的创新的精神、奋斗的精神永远会被后人铭记。

    生:我想送给乔布斯的是这句话:

    秋风起了,

    他的叶子,

    由浓绿到到绯红,

    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

    不是开花的骄傲,

    也不是结果的快乐,

    而是成功背后的宁静和怡悦。

    乔布斯曾说,活着就要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靠什么,要靠创造里,要靠宁静和怡悦的心。乔布斯的形象,在我心中就是庄严灿烂的。

        又: 如果今天是你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你要制作一张“生命卡”送给自己,你又会选择哪句话?

    生: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要记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师:是!成长,唯有成长,是生命的必修课!

    生:我要把这句话送给自己:

    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艰难和困苦可以成就我们,来吧,所有的考验!

    师:云翳成就晚霞,苦痛历练生命!

    ……

    师:孩子们啊,生命是有一个庄严而灿烂的论题,是我们要用一辈子去诠释去实践的一个论题——

    当下即是生命

    此刻即是永恒

    人生没有彩排

    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

    所以,每一天

    都要再心中开出一朵花来

    日子要像鲜花

    一朵一朵绽放

    ……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的思考从文本牵向了生活,走向了生命成长,学生在诵读选择的文字中,思想在悄悄地升华,生命在潜滋暗长,如芳芳老师而言,这样的课堂是“生命倾注,灵魂在场”。

         纵观王君老师诵读型文本的课堂,聚焦而俭省,简约而不简单,如王老师所言,把文本处理成诵读型文本,要求老师要有“舍得”的勇气和魄力,删繁去冗,才能在纯粹的目标中,让课堂返璞归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需要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a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