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我们考试!
不是周考、不是月考、不是期末考,只是十几年难遇的考试,并且仅仅考一个科,计算机信息应用:内容有电子表格相关知识、打字输入、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于一个天天用电脑、每天都码字的人来说,我得承认,我非常紧张。
打字的过程中,居然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并连接地输入错误,有一种恶梦重现般的紧张感,想吐。
其实考试时间足足有一个小时,但是我却只用了三十分钟便完成,并且不想不愿意再去做任何地检查与修改。

二
当我们成为了父母,每天夺命连环CALL般地催逼孩子作业作业作业时,想过孩子的心理感受吗?当我们的孩子从早上醒来便是长达十几小时,几乎所有醒着的时间里都不得不必须面对学习学习学习时,我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当我们认为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时,想没有想过,其实孩子作为一个人,是需要情感与精神需要的,而不可能只当被填充知识的机器。
三
在我的孩子参加高考之后,每当我看见关于高考的新闻,我总是忍不住泪奔。成年人的世界里,孩子从来不是能被尊重的一个人,更不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而只是一部没有自己的机器。
孩子不可能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所以,我真的呼吁,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真的必须与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与孩子成为统一战线,而不是老师的帮凶,更不能让家庭成为学校的延伸,让孩子失去了可以稍作喘息与修养的唯一角落。
成绩绝不是唯一评判一个人未来的标准,而学习的能力与兴趣才是。
四
四十年前的1978年,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天才少年”的宁铂,是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届少年班的明星,19岁成为中国大学里最年轻的助教,但1998年他在《实话实说》节目中却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四年后,38岁的宁铂突然宣布出家为僧。
而在我所看过的人物传记中,几乎所有的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都属于老师眼中的差评孩子。
五
我的孩子,从小读的是最普通的小学,初中与高中是私立中学。对于她的成绩我也焦虑过,尤其是老师打了电话来时。后来我细细深思,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世俗眼中的成功的大家?还是一名健康(身体与心理)平安成长的孩子、一名拥有幸福能力的孩子、一名拥有成长能力的孩子?
当然是后者!
于是,我放弃了对她成绩的追问,只做好两件事:第一,当好后勤。吃好睡好玩好;第二,做好我自己。
今天,我的孩子不能说已成功,但是她大学毕业后勇敢地选择了独立留在外地工作,现在已成为了一家幼儿美术机构负责人。并告诉我,妈妈,我这是一种创业,有可能会失败,但是我会坚持。我只告诉她一句,无论任何时候,坚持不下去了,回家来!
六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小时候,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长大了会变得湿润如玉、情商正常、拥有独立并成长的能力。
这便是我理解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