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面临两个选择,A相对更可控,B相对较帅或多金但担心自己hold不住,应该如何选择?
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答案并不简单。当有两条路可选时,如果你确定其中一条路是正确的,就走那条正确的路;如果你不确定走哪条路,就走那条看上去更困难的路。关于可控,可以自问这是优点还是缺点?这是你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这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如果犹豫,自问为什么会犹豫?深入往内看,你也许会看到内在还不熟悉甚至害怕的另一个自己,而这个不合逻辑的、非功能性的自己往往是真实的自己。
问:意识层面知道自己的问题源于童年创伤,想要更多的陪伴,但认识到不等于能放下,如何才能从认识到接受现实放下期待呢?
答:兵分两路,一方面尝试从外面得到自己期待的东西,另一方面看看自己的期待从何而来。重点是觉察当下的情绪,不带评判地觉察自己的“想要”。如果不觉察,就会转向对外在客体进行要求或行动。觉察有需求的自己,甚至看到自己就像一个小孩,并去关爱小时候受伤的自己,而不是把期待投射到亲密关系中的对象身上,久而久之,对现实的需求就会发生转变。
问:有的人可以先进入性再进入爱,有的人必须先被爱才可以有性;有的人可以通过亲密关系疗愈原生家庭,有的人一辈子都在疗愈原生家庭而没法进入亲密关系。
答:你用了很多“有的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你不用管其他任何人,甚至不用管亲密关系的对象,你只需不停地看到自己当下是怎样的就可以了。
问:如何在一段新的关系中觉察和转变,避免无意识重复旧的亲密关系模式?
答:看看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满足了自己面具的需要,哪些满足了自己感受的需要?冲突来自内在有很多个我,所以要在亲密关系中保留一部分精力,看看那些不同的自己。
问:期待吸引很多人追求自己,会不会妨碍自己爱的能力,应该怎么办?
答:不管有没有人追求自己,先看看为什么有这样的期待?没有人追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问:觉察到投射但没法抽离转化,总执着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对方的问题,怎么办?
答: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对方没有问题,期待有问题的人来爱自己也是自己的问题。永远都要觉察自己,看清自己后才可能看清对方。
问:如果现在不是和自己真正想找的另一半在一起,将来遇到对的人,怎么办?
答:我们无法预知会遇到谁,即使你知道想要的另一半是怎样的,也可能遇不到。我们只能不断地发展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和遇到的人发展出最深入、最亲密、对双方都有滋养的关系。
问:安全的亲密关系可能会让双方退行,在亲密关系中应该真实,但退行下的自我暴露可能会破坏关系,应该如何平衡?
答:不要恐惧退行以及退行会带来什么影响。在亲密关系中,应该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即使关系破裂了你也是赢的,因为你在过程中有真实的体验。
问:男生承诺的事没有做,很生气,想分手,但是到了真正想要表达的时候却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答:矛盾代表内在有不同的部分,有多个不同的需求。想分手又分不了,是自己内心的事,与男方无关。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站在各自的框架里解决自己的问题,不猜测对方。先了解自我,看看内在发生了什么,再做选择。
问:感觉没爱过,怎么办?
答:大部分人都没有爱过。这听起来好像很惨,但如果你知道那不是爱,还有追求真爱的动机,就还有机会获得爱。
问:看见自己可能都需要几十年,看见真实的对方更难。
答:无论有没有爱的对象,自我觉察都是最重要、最宝贵和最有效的。
问:当初选择现在的老公是因为自己安全感不够,被他的坚持和重视打动。
答:这是一种单向的需要,不是爱,但也不是什么问题,利用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因为需要进入关系,但不必骗自己这就是爱。
问:亲密关系中的爱与普世的大爱有什么区别?
答:爱是一种能力,是精神的富有,没有高低之分,实质是一样的。普世的爱只不过是从个体转移到了群体。
问:爱与情一样吗?
答:不一样。爱非常稀少,情是情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
问:朋友之间、亲子之间的爱与亲密关系中的爱有什么不同?
答:朋友之间很难达到爱的状态,因为没有亲密关系的卷入,没有很深的联结;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不对等的,难以突破原有关系的模式;亲密关系最有可能达到爱的状态,是最有机会的土壤。
问:对孩子和伴侣的爱是一样的吗?
答:爱本身是没有分别的,只是渠道不同。如果把爱比喻成山顶的风景,亲密关系是最容易到达山顶的路径,即亲密关系达到爱的可能性更大。
问:母爱是无条件的吗?
答:母爱并非是无条件的,血脉关系就是最大的条件。亲密关系才是无条件的,是自主选择的。
问: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答: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对自己的觉察,看见自己、接纳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时感到喜悦,尝试成全自己的需要。
痛苦往往是我们要错了东西,或者要的是世界上没有的东西。
——张维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