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f。
麦克唐纳牧师生活在一个山谷里。40年来,他帮着教区里所有的人施行洗礼,举办葬礼、婚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
突然有一天,天降大雨,洪水猛涨,麦克唐纳牧师爬上了教堂屋顶。正在他浑身颤抖之际,有人划船飞驰而来,对他喊道:“快上来,我带你离开这里。”
牧师回答道:“40年来,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施行洗礼、举办葬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我一年只休一个星期的假期,而在这一个星期的假期中,我去了一家孤儿院帮助做饭。我真诚地相信上帝,因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驾船离开,我将停留在这里,上帝会救我的。”
那人划着船离去了。两天之后,水位涨得更高,老牧师紧紧地抱着教堂的塔顶,水在他周围打着旋。这时,一架直升机飞来,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快点,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系好,我们将带你到安全地带。”
牧师回答道:“不,不。”他又一次讲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他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
几个小时之后,老牧师被水冲走,淹死了。
他对自己最后的遭遇颇为生气。而见到上帝时,上帝更是惊讶,上帝喊道:“麦克唐纳神父,多令人惊奇!”
老神父凝视着上帝,说:“惊奇?40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让我被水淹死了!”
上帝回望着他,迷惑不解地说:“你被淹死了?我都不相信,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
送你一颗子弹
2017年元旦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罗素说他生活的三大动力是对知识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和对苦难的怜悯。
很喜欢刘瑜这个作家和她犀利的文字,以及独到的见解。2016年最后一天2017年伊始我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希望自己在2017年里要有所改变。从2013年毕业就一直就职于民生银行,负责人事行政和风险内控等工作,工作上的各种甩锅、收入稳定不升、晋升瓶颈的局面让我忧心忡忡,遇见刘瑜这本书,2017年一整年,疯狂的迷恋上羽毛球,坚持了一年,球技大增。于是2017年做了完成了两件愿望清单上的事:坚持一个爱好一年;一个人去泰国旅游。
而2017年年底还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从民生银行辞职。再提交离职申请那一刻,回想着当初我怀揣梦想、充满激情的来到民生实习,那个时候的自己认为这一辈子应该不会离开民生银行。一一告别以往的同事,心情却是如释重负,感觉是给自己松绑了。
找工作却再也不想去银行了,凡是跟银行办公室人事风险相关的岗位总是退避三舍。找工作的那段时间不断有人推荐也不断有人电话,那个时候允许民营企业办银行,于是很多互联网新兴银行拔地而起,各种猎头到处挖熟悉传统银行的流程管理的有经验的人才。我也考虑了几家,可是面试了解了才知道内部管理的紊乱、战略规划的不明朗、市场定位不明晰等,实在是太没有勇气进入银行了。
现在的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是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家里人朋友们的极力劝阻不要辞职,要辞职也要好好考虑和规划下一份工作。可是拗不过我的坚持。
工作吧,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工作能带给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来带我给成长和持续不断的学习
第二,能给我很多很多的钱
第三,能让我收获快乐和心灵的平和
这三点最起码要满足两点,我才能觉得这是我喜欢的事业。
我很高兴的是我终于跳出了我的舒适区,在一个还能折腾的年龄里选择了挑战自己。但是万事开头难,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下去,虽然内心有迷茫有疑惑有负面情绪,但是比起这些,我更坚信这个行业和我们公司的发展前景。
2018年第一季度,新工作让我充实的度过了那么一段难熬的时间,让自己忙碌起来,心理才会强大到无所畏惧和无怨无悔。所有的苦难和爱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没有人能够从容不迫的面对生活的道道难题,只能自救的人才会获得上帝的救助。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我想自己终究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那些外在的所得,而且因为我还挺结实的。总归是被打得七零八落,但总还能在上帝他老人家数到“九”之前重新站起来,再看看眼前那个大海时,还是一样兴奋,欢天喜地地跳进去。在了阔的世界面前,一个人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因为这种幸运,我原谅自己经受的挫折、孤单,原谅自己的敏感、焦虑和神经质,原谅上帝他老人家让X不喜欢我,让我不喜欢Y,让那么多惹长得比我美,或者比我智慧,原谅他让我变老变胖,因为它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我: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这个故事是那么真实的发生在我身边。赤大是我一个好朋友的室友,今年农历年之前,我跟他家庭做了一份详细的家庭财务规划,然后也谈到家庭保障的重要性,他欣然认同,但是却迟迟不肯做决定,看的出来赤大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后来加了微信,前天早上,赤大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意是“老公,我好想你呀,你离开了一个月了····”
我很惊讶,因为赤大从不发朋友圈,这显然是他老婆用他手机发的。我想着这到底发生什么了?后来问了我的好朋友,他说,赤大钱一个月前病逝了。
我当时吓了一跳,还不到三个多月呀,记得当初跟赤大见面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瘦瘦高高的,皮肤比较黑,满脸痘痘。
我开始点点自责了,为什么当时我不保持跟赤大的黏合度?为什么不去坚持要给他带去我的保障方案呢?我恨我自己当时不专业,没有将保障的理念深深植入它的脑袋里。那么他老婆现在怎么办?他还有一个未满一周岁的儿子怎么办?他还有父母双亲怎么吧?这些他未履行的责任和爱的义务谁来承担?想到这里,我悲凉的是:人们排斥各种保障,排斥各种推销业务员像牛皮糖一样紧跟其后,防备心强到生怕让自己掏腰包。可是有没有想过,如果万一真的发生赤大的这种情况,暂且自私的不考虑配偶,我们的上一代老人和下一代孩子要如何才能维系正常的生活水平?要如何保证受到良好的教育?
但是更多的还是反思,我想做一个内心平和的人,不希望所有的悲恸都赤裸裸的发生在我身边。牧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上帝只就自救之人“。我们不可能将排斥或者以往的不好而全盘否定一样东西,也不要一叶障目的把存在的风险自己手动屏蔽。决定问题的办法从来都很多,自救的人才会发现机遇得救。
就像我的第一份工作一样,它给了我一些成长性的东西,我不否认通过这些工作,我确实收获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总归来说,这些年的稳定不成长,让我觉得是温水煮青蛙,我不能做井底之蛙等待上帝的救援,唯有自救才能有机遇。
纵生云云,随波逐流也好,安居乐业也罢,都逃不过最终的孤独,不知道有没有一本这样的书,那就是搜集临终之人的肺腑之言?我想如果有,那肯定是一本关于爱的义务和满满回忆的书吧。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样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毕竟上帝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也只能救先学会自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