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适化个性教育
学科中的“关键点”

学科中的“关键点”

作者: 淡墨清荷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23:25 被阅读0次

        苏霍姆林斯基在“知识的关键点”这小节里提到了引人注目的“关键点”,这里所说的“关键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就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也就是说在学一个新的知识时,新的知识是在孩子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学习的。

        我上个星期在上三年级下册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这一单元,我是通过复习旧知,比如:50里面有(    )个十。900里面有(  )个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我们知道学生在二年级时,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已经了解了竖式中各数的含义,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书写要求。通过复习旧知,目的就是为了把已有的知识提取出来,用它来解释没有学过的内容,从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知道的知识说出来,然后一起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口算除法”这一课时,这个题目是这样的: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这道题就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的这个内容的,那么怎么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呢?学生看到这样的问题,班上的所有同学都会通过用迁移的方法列出算式:60 ÷2=?那么到底等于几呢?这就是新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观察、借助小棒分一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由直观的感受到抽象的概括方法,并用此方法概括口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通过研究可能会有两种想法:

          (1)6沓平均分给三人每人得到两沓。因此6÷3=2, 60÷3=20。

          (2)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而能用以上两种方法来说的学生,他们都是自己已经掌握了数的组成以及加减口算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才会用以上的方法来解决现在新的知识。当然我在上这一课时,个别学生是不会主动去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进行联结,这个个别孩子不会联结的原因是她以前在学习数的组成以及加减口算的算理和算法时就没有掌握,因此当学到这个新的知识,她就会特别的吃力,很被动,甚至出现了消极的现象,她假装在听同学回答、假装听得懂老师所说的,而自己的脑子确是一片空白,不愿去开动脑筋,这种消极的学生会对她的学习产生致命的打击。

          那么出现这样的学生,我们作为教学者,应该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呢?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要有高度的教学技巧。这样的高度教学技巧实际上要求很高的,以目前的状况有多少老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使目前你所在的单位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自己要给自己有要求,给自己目标,让自己达到高度的教学技巧。在一个50多个人的班级里面,不是人人都能在每节课中都能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正是因为这样,在学生的知识空白处,或者脱离了老师的教学思路,我们老师要能够补充讲解一些内容,补充他们在知识上的空白,引导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关键点”是怎么样进行思考的。比如在学了“60 ÷3=20,”那么你知道“600 ÷3=?”,“6000 ÷3=?”学生通过第一个算式,即利用旧知识进行了迁移类推,学生能很快地找到了结论: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百、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新知识只有牢固的依附在人们的旧知识上,才能被人们牢固的掌握。教师必须善于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这些知识联结得越牢固,学生学习起来效果就越好。这个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知识的关键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科中的“关键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rk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