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到东方购物的推销电话,和两年前一样,对方很礼貌,他开了个头,说明了此次电话的目的是给老客户提供的一份保障,后边会跟我详细解释,如果有任何不清晰的可以随时打断。 在这句话后,我心情平静地说出来下边这段话:先生,以前您公司也有同事打过电话,说过类似的保障(听到对方嗯了一声),不过我现在不需要,就不麻烦您继续讲了,非常感谢。 接下来的是他再次用礼貌的声音说不打扰了,祝您生活愉快。
这可能是我接的千千万万个推销电话中的一个,和别的没有什么差别,而让我想起的是两年前,也是同样的开头,我不好意思打断他,耐着心听完(其实心里已经不耐烦了),虽然也说了不需要,后来却经常收到那个业务员的催促电话,弄得我火冒三丈,厉声厉色地挂断电话,以冲突的方式结束,心情也因为看到那个电话号码就断崖式掉层。
今天的我首先没有对推销的“鄙视”和 “反感”,相信对方可以感受到我并无“恶意”,其实打推销电话被拒绝得多,他们也真的很心塞,我的同理心一定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其次,我在合适的时间合适地插上了话,并坚定地表达了我的想法,这种不带刺地自我表达是不会让人产生反感的,拒绝自己不需要的是应该的,区别在于方式可以自行选择。 当然,我也有我的运气在,对方也很有涵养。 试想,如果我没有同理心,语言带刺,会什么结果?如果我压抑自己的不耐烦又会是什么结果?我相信,都不会比这个结果好,因为与人交往中带着的心理活动是会通过电话线传导的。
梦参法师在讲金刚经时说过一句:“心随境转是人,境随心转是佛”, 这句话让我思考良多, 我们常常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让自己的心起起落落,而修行至深的人则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所有境遇,而不利的境遇也因此变得平常。 众人皆佛,只是我们没能很好地修心。
金刚经大乘正宗分第三中写到: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能度我者,非佛是我。 能降服我心者,也是我。 我在世间修行,相信心能转境,我的心隔着屏幕,你能感受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