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麦子熟了,正是收获的时节。
看了一个很搞笑的视频,说一个村支书操着方言在喇叭里吆喝,大意是,催促那些在外打工的村里人,赶紧回家收麦子。
记得前几天,还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主题大概是,在外打工挣钱和在家培育孩子,哪个更重要?不说,你也会猜到文中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这一个视频,一篇文章,都是冲着打工者吆喝的。一个吆喝着赶紧回家收麦子,一个吆喝着多为孩子的成长想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了孩子。
关于收麦子的吆喝,咱不理它。那看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外出打工挣钱和在家培育孩子的问题,不妨聊一聊。
01 岂不沦为一种苍白的说教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想必大家都很认同。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时候,有一种声音让人听了心寒。那就是,农民工只顾挣钱了,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
姑且不论这种声音如何如何。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当土里刨不出足够的金子以供养家需,而城市的高速发展又在以金钱诱惑那些朴实的农民工的时候,陪伴教育跳出来,向着农民工叫嚷,显得多么苍白啊!
农民工是这样,其他人何尝不是这样?即使你是城里那些有着体面的工作,固定的高收入人群中的一分子,扪心自问,这种备受称赞的陪伴教育是不是也挺尴尬?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并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这已成为社会共识。而把问题主因归于缺少爸妈的陪伴,显然有失公正,并有一种道德绑架意味,令农民工朋友情何以堪?
02 太刻意为之,陪伴就等同于束缚
我坦言,对陪伴教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从我浏览的一些文章来看,大有一种鼓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暂时放一放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之势。什么钱以后还可以再挣啊,工作以后还可以再找啊,而孩子的成长却不能从头再来啊,让人心生焦灼。
我就纳闷了,是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家庭就可以暂时停止或者减速运转,一个个把梦想追求放一边,天天围着孩子转?那么家庭的熏陶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又如何发挥呢?说的再高调些,又置国家的梦想于何地,民族的梦想于何地,这岂不是笑谈?
教育,应是一种很自然的事,现在搞得紧张兮兮的,让人徒增焦虑,令人不舒服。难道天天在孩子身边,才叫陪伴教育吗?我们不也常常呼吁,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吗?
我虽不在孩子身边,可我的心一直在追随着孩子;我虽在孩子身边,可我并不会时时去关注他。也许,这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陪伴吧。
03 谁能告诉我,陪伴是什么
说实在的,即使有农民工朋友愿意放弃在外打工挣钱的机会,专心在家陪伴孩子,那么,究竟该怎样去陪伴呢?我想,他心中极有可能是一片茫然。
比如,孩子的一日三餐你亲手做好,孩子的脏衣服你亲手洗干净,孩子的家庭作业你一题题检查辅导……这叫陪伴吗?这叫包办。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再比如,你整天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出行安全,交往交友等等而焦虑担忧,总希望孩子除了上学就在家里,和自己在一起,听自己没完没了的说教……这叫陪伴吗?这叫绑架。这样的孩子不仅长不大,还容易诱发心理问题。
理想的陪伴,更多的应是心灵上的。它不一定要为孩子做多少事,也不一定要为孩子说多少话。它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苗得到了春雨的滋润,它茁壮成长的样子就是你所期待的。家长是春雨,孩子是禾苗。
家长要清晰地认识到,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人。当你为孩子的考试患得患失,坐立不安时,怎能期待孩子处变不惊,每临大事有静气?当你为一分得失喋喋不休、忧心忡忡时,怎能期待孩子放松心情,重整旗鼓?当你重视分数胜过学习过程时,怎能期待孩子把精力集中在平时学习上,而不是为了一场考试紧张到怯场?(源自人民网,作者张烁)
读一读上面的引文,你有何感触?我想,陪伴教育,缺的绝不仅仅是身的陪伴,而是家长的修行,一种为人父母应有的心的修行。孩子的陪伴,个人的梦想,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图片源自网络)
网友评论